徐子睿
一、資本弱化的涵義、表現及對稅收的影響
資本弱化,又稱資本隱藏、股份隱藏或收益抽取,是指企業和企業的投資者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其它目的,通過選擇貸款方式進行投資或者融資以提高債務融資比重,降低股本縮小股權融資比重的方法,企業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比率超過一定限額的現象。
通過對資本結構的有意籌劃,資本弱化的表現一般有:1、公司設立時,出資不到位,并以借入資金居多,往往采取舉債投資,債務比例大于股權比例,甚至存在虛假出資的現象;2、公司成立后,采用隱蔽的手段不斷抽取和轉移資金而非充實資本,使資本金實質減少,造成跨國納稅人往往利用這種方式進行避稅,3、公司存續和運營過程中,由于資金來源結構畸形造成資本結構不合理,通常表現出債務資本比重遠遠高于權益資本的失衡結構,企業通過負債經營,在獲得利息稅前扣除、稅負相應減輕的同時,利潤也實現了轉移,達到避稅目的。
從企業所得稅的角度來看,債務資本基本上是沒有什么稅收負擔的,其利息還可以列為財務費用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企業因此可以少交所得稅;而權益資本在企業利潤分配前則要繳納所得稅,它以股息的形式獲得報酬,往往要在稅后才能得到分配,并且要經過法定的程序和手續,比較而言,僅僅是稅收成本和稅負,權益資本就遠遠大于債務資本。因此,股息和利息在稅收待遇上的差別往往會使企業及其投資者設法增加債務投資。通過低投資,高負債的籌資方式來弱化資本,增加利息支出,減少應稅所得。
二、國外資本弱化稅制借鑒
安全港規則,又稱為固定債務與股本比率方法或固定比率法。即在稅法上規定一個固定的債務與權益資本比例,公司的債務,權益資本比例在這個固定比率內的,其債務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債務/權益資本比例超過法定比率的,超過固定比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但不允許在稅前列支,還要視同股息分配征收所得稅。①這是目前世界上實行資本弱化稅制的國家大多采用的方法,如美國、加拿大、德國、新西蘭、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等。
正常交易規則,又稱獨立企業法,要求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也應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交易原則進行,即在判定貸款或募股資金的特征時,要看關聯方的貸款條件是否與非關聯方的貸款條件相同,如果不同,則關聯方的貸款可能被視為隱蔽的募股,要按有關法規對利息征稅,接受資本弱化稅制的制裁。英國是實行正常交易規則的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它規定如果公司向關聯方貸款時不按正常交易原則支付利息,產生的過量利息不允許扣除,并將這部分過量利息視為股息按相關規定征稅。
三、新企業所得稅法的立法現狀及存在的不足
新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法)對資本弱化的規制集中體現在第6章特別納稅調整的第46條中,即企業從其關聯方接受的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的比例超過規定標準而發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新法的實施條例對有關內容作了細化和明確,第119條規定債權性投資是指企業直接或間接從關聯方獲得的,需要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或者需要以其他具有支付利息性質的方式予以補償的融資。
新法第41條中明確了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新法第45條規定由居民企業,或者由居民企業和中國居民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明顯低于本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稅率水平的國家(地區)的企業,并非由于合理的經營需要而對利潤不作分配或者減少分配的,上述利潤中應歸屬于該居民企業的部分,應當計入該居民企業的當期收入。
雖然新法首次規定了對資本弱化的稅收管理制度并采用了安全港規則,但是至今未提出明確的法定安全港比率,極不利于基層的稅收監管和實務操作。其次,現有的規定還僅局限于原則性指導,在具體反資本弱化避稅措施上,如對資本金的管理上只注重靜態的管理,僅僅對注冊資本進行了簡單的控制,極其缺乏動態的控管。最后,缺乏完整的一般性反資本弱化避稅條款,增加了將來設置其它專門反避稅條款的難度,立法取向應當是在一般性的條款約束下,根據稅收實踐和國際上避稅的主要內容設置單獨的反資本弱化條款。
四、資本弱化稅制的完善措施
(一)引人安全港規制,確定合理的債務/權益比
從我國的實情來看,結合國際慣例,順應國際稅制趨同的潮流,確有必要引人安全港規則,并輔之以正常交易規則,才能充分發揮兩種規制方法的作用,克服各自弊端和缺陷,實現優勢互補,我國的安全港對企業的債務與資本率原則上應在2:1到3:1之間較為合理,與國際通行標準也差異不大,有利于國際協調,對特殊行業可以適當放寬,如金融企業等。
(二)加強稅法宣傳和相關業務培訓
對外要積極宣傳稅收政策,并重點對企業進行資本弱化稅制有關內容的培訓,避免其在與外商合資、合作及向關聯方融資的過程中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對內則要對稅務管理人員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使其全面掌握反避稅的有關知識和業務技能,從而提高其判斷能力和應對能力,及時有效地處置資本弱化避稅問題。
(三)加強部門協調和配合,形成聯動機制和網絡監管體系
各相關部門如工商、稅務、金融、海關、外匯管理等部門應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監管與反避稅協作,建立健全部門問的聯席會議制度和網絡體系的建設,加快信息化進程,確保信息資源充分共享,并隨時可以形成聯動機制,對避稅動機行為通過部門間情報交換和信息反饋可以及時確認、適時調整和多方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