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慧民
1925年6月5日,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在勤業女子師范學校成立,楊之華任主任兼組織工作。在五卅運動中。該會組織工人、學生、募捐支援救濟罷工工人,宣傳勸說抵制日貨,發表宣言、通電,鼓舞群眾與敵人斗爭到底,后又領導各界婦女聲援北伐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4月13日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被國民黨軍警查封,楊之華調離,該會停止活動。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是為了適應革命需要在反帝愛國熱潮中建立起來的,在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的領帶下各階層婦女被廣泛的發動起來了,實現了各階層婦女的大聯合,標志著上海婦女界反帝統一戰線的形成。
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以“團結上海各界婦女,為求女子在社會上的一切真正平等地位,謀自身之解放”為宗旨,有500余會員,“凡居住上海之婦女,年在十四歲以上,贊成本會宗旨,經本會會員二人之介紹者得為本會會員。凡本會會員有遵守本會章程及決議案努力進行之義務”。
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的經濟力量像與它同時代的其他大多婦女組織一樣都是萬分艱難缺少的。“本會會費分個人會員每半年納小洋四角,團體委員依其人數納一角為率(率:定之限制為率)。其經濟十分困難者得由常務委員斟酌減少或減免。本會予經濟不足時得在會內外募集特別捐。”然而在這樣的艱難之中,她們還是做出了許多實際的工作,在五卅運動中,組織工人、學生、募捐支援救濟罷工工人,宣傳勸說抵制日貨,發表宣言、通電,鼓舞群眾與敵人斗爭到底,后又領導各界婦女聲援北伐等等。
一、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的活動
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在楊之華、向警予等革命先驅的領導下,實現了上海各界婦女的大聯合,在五卅運動、第三次武裝革命和北伐戰爭中掀起了婦女運動的高潮。
自上海各界婦女聯合大會之初就十分強調宣傳和募捐以支持反帝斗爭的五卅運動。在其成立的第二天即七號下午二時就在勤業女師范開代表大會,通過了兩項決議:“一,自今日(八日)起,凡屬本會會員,均須分赴華界散發傳單及演講,勸告各界堅持到底,一致力爭。二,到會各代表自由向個親戚故舊募捐,籍以補助一切。”6月8日起,會員們分赴華界散發傳單及演講,動員各界堅持斗爭。向各界進行募捐,支援救濟罷工工人。勸說婦女們抵制英日外貨。要求總商會及各馬路商會聯合會通告各個商店勿賣外貨。組織了宣傳隊在工人中去演講,幫助和訓練女工,組織糾察隊演講隊。例如:募捐主任劉繼應、趙于秀帶領婦女到大世界向工人募捐;范振華、陳達人及中國女子體育學校的會員到楊樹浦向工人宣傳罷工意義,鼓勵大家堅持斗爭;上海大學的孔德止、大夏大學的劉德昭等分頭去浦東小沙渡一帶向女工宣傳。婦女宣傳隊還在九畝地新舞臺演出救國新劇,演出所的全部資助工人。“各界聯合婦女會,以上海罷工工人十余萬,生活依賴各方之捐助救濟,于上次大會時表現(演)新劇,以售券得款,移助工人。茲以決定七月八日下午一時,假九畝地新劇臺舉引。券分一元二元。”“三罷”期間,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還發表了宣言,通電。鼓舞群眾跟敵人斗爭到底,不達目的則商不開市,廠不開工。學不開課。
為配合北伐軍進軍上海,推翻北洋軍閥孫傳芳的統治,建立市民政府,在上海工人先后舉行的前兩次武裝起義都失敗的情況下,3月21日晨,中共江浙區委發出了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的指令。在上海舉行的第三次武裝起義中,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為第三次武裝起義做出了重要貢獻。它們參加宣傳鼓動、偵察敵情、運送槍支、救護傷員等工作,和廣大男工一起保證了第三次武裝起義的順利進行。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3月22日的臨時市民代表會議上選舉產生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對于新產生的市政府,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立即發出了擁護臨時市政府的宣言。“我們知道上海的市民從此以后都將水火而登衽席,從帝國主義及軍閥的壓迫之下而得徹底的解放。尤其是在宗法制度之下,被壓迫最久被束縛最甚的上海婦女,更可以在為全體市民謀福利的市政府下,得到更多的自由與平等。婦女解放的前途一片光明,等到解放之期,當在不遠。本會當率領各界婦女,對此真正代表民意的市政府,表示熱忱,一致擁護。謹以此言。”
1925年的五卅運動掀起了全國革命的大風暴,推動了省港大罷工的出現,為北伐戰爭準備了條件。1926年7月1日,廣東革命政府發出了“北伐宣言”。9月,國民革命軍正式出師北伐。為了聲援北伐,上海人民積極行動起來了,各界婦女也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作為公開的婦女組織,在聯系婦女群眾,發動婦女聲援北伐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當時在聯合會辦公的除了主任楊之華以外,還有劉尊一、姚韻漪、諸有倫、張琴秋、陳修良等。聯合會主編的《中國婦女》,是大革命時期中共中央婦女部實際指導全國婦女的運動的刊物。它創刊與1925年12月30日(初為旬刊,1926年7月第18期起改為月刊,停刊日期不詳),編輯委員有楊之華、賀敬揮等,特聘沈雁冰陳望到等人顧問。《中國婦女》的發刊詞中寫到,該刊擔負的責任是:“是我們大多數的婦女們根本覺悟起來,根本了解我們婦女之所以成為奴隸的原因,和咋樣脫離這奴隸地位的方法。”
二、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的影響
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對中國婦女的壓迫和摧殘特別深重。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等方面,都處于與男子不平等的地位。隨著近代男女平等思想的傳播和婦女解放運動的興起,上海的婦女團體也應運而生。上海從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誕生了第一個婦女團體——中國女學算起,到1949年5月解放前的52年間,據不完全統計,先后建立了130個婦女(含以婦女為主體的)團體。但是早期的婦女組織大多是由少數社會賢達和進步人士倡導組織的,主要對象限于社會上層和知識婦女。她們的工作也大多偏重于文字和理論,大多是對女性主義的高論。而且這些婦女組織基本上是各自為營并未實現大聯合。1925年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并很快席卷全國。革命運動的需要使部分婦女團體聯合起來了。在這種狀況下建立的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一開始就成為女界援助“五卅慘案”的總指揮部,婦女運動開始在同一目標同一政策下有計劃的行動,揭開了大革命時期的上海婦女運動高潮的序幕。它的成立表明各階層婦女都行動起來了,實現了各階層婦女的大聯合,標志著上海婦女界反帝統一戰線的形成。在五卅運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北伐戰爭等斗爭中,勞動婦女被廣泛的發動了起來,成為婦女運動的主力軍,這標志著上海婦女運動中心的轉移,即由以上層知識婦女為主要對象逐步轉向了以女工為主體的勞動婦女,充分顯示了以女工為主體的勞動婦女和各階層婦女團結了起來,用實際行動爭取階級解放、民族解放和自身解放的覺醒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