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蘭
摘要:“探究”既是一種思維方法,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貫穿于現代文閱讀解題的整個過程之中。探究性閱讀以學生自主閱讀、質疑為前提,變被動閱讀為主動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找準切入點,選取富有啟發性、思辯性的探究角度,營造濃郁的探究氛圍。在教學中,教師盡量地捕捉、放大學生的閃光點,引導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使閱讀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
關鍵詞:現代文閱讀探究能力探究性閱讀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改革應“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其實,“探究”既是一種思維方法,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文閱讀解題過程中自始至終離不開這種能力。所以,對探究能力的考查,其實就是考查考生對文本的個性閱讀能力,考查考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對作品作出主觀評價的能力。探究型題能夠全面考查考生的閱讀能力,因而為命題者所青睞。
那么,在現代文閱讀訓練中怎樣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開展探究性閱讀,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閱讀以學生自主閱讀、質疑為前提,變學生被動閱讀為主動探索。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文本為內容,自主閱讀、合作討論,充分自由地表達、質疑、探究、討論,通過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閱讀教學模式。它改革了傳統閱讀教學中以教師和文本為中心,以教師講解為主線的模式,建立起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啟發指導,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能主動地獲取知識,體驗過程與方法。探究閱讀的基礎是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在此過程中,每個人都要闡明自己的觀點,并且從別人那里獲取經驗,得到啟發,使每個人在自主閱讀的同時,都能加深理解,提高認識,獲取深刻的體驗。教師不能以絕對權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而是作為學習的“向導”。要為學生的閱讀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氣氛,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使自己真正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分子。
總之,探究性閱讀模式要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閱讀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
二、實施探究性閱讀的基本策略
1.選準切入點,創設探究契機
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找準切入點,選取富有啟發性、思辯性和典型性的探究角度,從而營造濃郁的探究氛圍,從而“把學生的閱讀欣賞引向作品的深處,也引向學生心靈的深處,與作者實現心與心的交流”(李鎮西語)。探究題設置常見的類型有:
(1)化解矛盾型
化解矛盾型探究題在設問方式上常常選用文中似乎矛盾的句子或詞語,要求考生對此進行理解。如2007廣東卷“最后一段,作者既說‘我們也不會刻意制造一種泥濘讓它出現在未來的道路上,又提出‘我們是否渴望著在泥濘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2)引發思維型
引發思維的設問方式常在題干中提供一些簡要的背景資料,用以引發考生的思考。這些背景資料一般都具有較大的開放性,以便讓考生自由選擇答題的空間。如08山東濟寧模擬卷“結合你所了解的信息和你所熟悉的‘村莊的情況,談談你對‘村莊前景的展望。”
(3)闡明見解型
要求從文本中探究出所包蘊的深刻道理或說出自己的“理解”。這類探究題要抓住文本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思考文本中所暗示的意義,從現象中升華出道理來。如2008年北京卷“文章結尾說:‘現在跟‘過去是對立的: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又有著一脈相聯的源流。結合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
(4)評論評判型
評論評判式要求對文本(作者)的某個說法或他人對文本的某個評論發表自己的見解。這類題目對文章內涵進行探究,表面上多角度,實則要結合文本分析。如2008年寧夏/海南卷“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后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于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
(5)拓展遷移型
扣住文本的某些內容,作拓展遷移。這種拓展遷移是來源于文本的,不是隨心所欲的。如2006山東卷“聯系本文,并結合學過的知識,談談你對蘇東坡的認識與評價。100字左右。”這類探究題包含三個要求:一不能離開文本說話;二要對作者的說法作出評判;三要亮出自己的觀點。
一個好的探究角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的熱情,讓學生享受到收獲成功的樂趣,還應該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和規律。探究的過程不但是整理思路的過程,同時也是歸納方法的過程。在引導過程中,教師決不代勞,而是抓住“切入點”一問到底,直至學生能夠自主的得出結論——通過對文章中重要語言信息的提取和揣摩來分析文章,這種方法是學生在探究中自主獲得的。
2.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捕捉閃光點,提高學習層次
在教學中。教師則要真正的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教師不僅要敏銳地發現這種變化,而且要有效地促進這種變化。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地捕捉、放大學生的閃光點。面對學生有別于他人的觀點、探究方式時,教師應多問問:“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會這樣想?”課堂上再多一些“有不同的意見嗎?”“你的想法比老師的更好!”以此引發學生思維的碰撞,讓學生深入地思考,順利地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
現代文閱讀向來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而現代文閱讀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更是難點中的難點。以上只是筆者對于閱讀教學的一點構想與嘗試,希望得到專家與同行的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