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
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學認為,關注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和方法,注重學生地理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應該不斷地優化教學資源和手段,創新教學的思維模式,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以學生為主體,激活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激情,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定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主人翁意識。增強他們的學習激情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最大限度地激活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地理知識和技能。這種學生學習主人翁意識的培養應該體現在:1.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因為基礎薄弱或學習方法不夠得當而導致學習興趣下降,自信心喪失,增強他們學習自信心勢在必行;2.創新教學思維模式,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運用多元化的教學學習方式融入學習過程之中,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3.滿足學生學習發展的心理需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提高地理知識素養的重要物質載體。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為突破口,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展現學生的學習才能。鼓勵學生在展示才能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按照上述的方法,運用了如下的教學:1.學習比賽,即在學習過程中,通過運用比賽的形式來增強他們學習的激情和信心。例如,“天氣及其影響”的教學中,筆者就讓學生通過:①模擬氣象預報員進行現場天氣預報,看誰模仿得像;②小組成員進行看圖識標、看誰掌握得多,在此基礎上挑選最好的同學再與其他的小組進行比賽;③氣象術語展示,即要求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自己所掌握的有關地理知識,看誰寫得多。2.課前演講,讓學生在每堂課之前,進行演講,闡述清楚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感悟。3.師生角色互換,即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做老師,讓他們講述清楚自己是怎樣理解該教學內容以及解題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引導下,一方面,增強了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夠提高他們學習的知識和技能。
二、注重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
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一方面,能夠緩解課堂教學的緊張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便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為問題的解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筆者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和文本教學內容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模式:1.小組合作競爭,即小組成員依據教學內容,進行競爭,以此來激活學生的學習激情,例如,學習“中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時。就將小組成員分成南方人和北方人,建議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闡述各自的活動特點。2.小組互答疑難,即在教學過程中,對某個小組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他小組應予以積極回答,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3.小組分工學習探究,即圍繞學習內容,小組之間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學習的整體效率。
三、圍繞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發展創新能力
課程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對此,筆者以為,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學內容具有如下的積極作用:1.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能夠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2.便于學生在熟悉學習內容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地感知文本,增強他們的地理基礎知識;3.這些教學內容也是考查的主要來源,關注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能夠幫助他們積累考試的知識技能,提高學業成績。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依據文本教學內容采取的教學方法主要是:1.自主閱讀素材,了解學習的重點和難點;2小組合作討論,找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3.小組成員進行合作探究,并隨時接受別人的“挑戰”。例如,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教學中,筆者先指導學生觀察圖例,并指出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氣候類型,再讓學生觀察圖中各種色彩的分布地區,從而討論、歸納各種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最后,設計一些能夠體現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問題,讓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知識技能。
總之,在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學中,應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主線,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思維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激活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定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