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晶
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學生要具有解決生產中實踐問題的能力。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中等職業教育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弊病,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強。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使學生成為社會應用型人才,就要求中等職業教育要提高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打破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構建使學生實踐能力增長的教學體系。形成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聯系、相互交叉、彼此滲透的教學模式,從而增強學生的解決生產實踐問題的能力。
一、改革課程設計,突出實踐教學模塊
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一般設置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附屬物。理論課程在教學計劃中所占比例過大,與培養目標不相符合,同時在學科上有很多的內容是相互重復的,如農學專業的植物生理、生態特性、作物的生長特性等內容相互重復,一方面增加了教學時間,另一方面有些科目的理論內容很深,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無實際意義。要培養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設計就必須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就必須制訂出完整的教學計劃,而實踐教學計劃在整個教學計劃中應占據主要地位,突出以能力形成為目標的實踐教學模塊。在教學設計上將課程設置為三大模塊:一為公共課:包括政治、外語等;二為專業理論課,三為實踐課:既包括教學性實踐、生產性實踐,把實踐作為一門獨立課程,理論與實踐的課時比例為1:1,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與提高。同時根據專業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避免某些內容的重復,適當降低理論教學的難度。減少理論教學時數,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
二、優化實踐教學結構體系。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將實踐內容分為三個層次,即分為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創新性實驗三部分。
基本實驗技能層次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對接的層次,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要求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學會正確操作實驗儀器,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分析實驗數據,撰寫實驗報告。在靈活的實踐中鍛煉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設計能力層次是在實驗體系上,將過去一直以來分散的、獨立進行的每一個實驗有機地串聯起來,從實驗方案的設計、試劑配制、實驗數據分析和實驗報告的寫作全部由學生獨立完成。實行開放式的實驗,不統一限定全班的實驗時間和實驗內容,以2—3人為一組,由學生確定實驗時間和內容,學生間相互討論相互教學,在試劑和設備許可的情況下,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內容。實驗報告為綜合的論文,通過讓學生完全自主地完成這些實驗,使學生的各項實驗技術得到綜合應用,提高學生獨立開展綜合實驗的能力。
創新能力層次是從事本專業研究中的探索性、創新性較強實驗。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發揮“雙師型”教師作用,構建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是將專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教科研、技術服務與生產融為一體,利用先進的教學設施和生產設備,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實物教具、實習工具、生產設備等,實現專業理論知識傳授和實習操作技能訓練的統一。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是當今職業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雙師型”教學也只有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中才能最充分的發揮出它的效能。一方面,作為“雙師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精選教學內容,舍棄舊知識,補充新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不斷吸收最新科技信息,并結合本專業的現狀,啟發學生去思考。另一方面,在“雙師型”教師教學過程中,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問答式的封閉教學過程,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探討式的開放式教學過程。注重在實習課上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實習過程中,讓學生自主設計、研究課題,使他們能夠應用原理去發現問題,從而完善和改正試驗方案。對于出現的問題,主張由學生自行分析處理,必要時才進行指導,如目前植物組織培養的實踐教學就很好地鍛煉了學生們的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四、改革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實現實踐教學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把實踐技能作為一種素質來培養,按適應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要求來確定的。在實踐教學中,各工種的實踐教學必須要嚴格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標準來組織實施。通過一系列強化訓練,在實踐結束后,由省勞動廳組織技能鑒定,獲得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通過實踐教學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學生在校期間,可獲得3—5個國家勞動部門所核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從而大大強化了學生適應工作的能力,也是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