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梅
高中新課改將生物課程提到了較重要的位置上,而實驗是掌握這門學科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為了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的成就感,針對幾個高中生物實驗效果不理想的狀況,在經過大量實驗之后,將實驗注意事項及實驗材料改進建議提出如下:
一、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1.做好本實驗的關鍵是蔗糖的純度和新鮮程度。
(1)為了確保實驗的成功,實驗之前應先檢驗一下蔗糖的純度。
原因:蔗糖是非還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細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單糖,則與斐林試劑共熱時能生成磚紅色沉淀,使人產生錯覺。
(2)在實驗中,質量分數為3%的蔗糖溶液要現配現用。
原因:如果蔗糖溶液放置的時間過長,蔗糖溶液會被微生物分解成還原性糖。從而影響實驗效果。
(3)材料選用:普通的細粒蔗糖往往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還原糖。可用市售大塊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純凈的蔗糖。
2.實驗之前應將試管用清水再清洗一次,確保試管干凈。實驗過程中,滴管不能混用。
二、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1.洋蔥根的培養和剪取。
(1)根不宜培養太長,長到3cm即可。(原因:這時的根生長較快,細胞有絲分裂比較旺盛)。如果根生長速度過快,可將其放入恒溫箱(溫度為1—2℃)中培養。
(2)剪取根尖材料,應該在根尖細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躍的時間。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是根尖細胞分裂旺盛期,11:30最活躍,所以可選擇11:30剪根。取材時剪取根尖2~3mm。(原因:能進行細胞分裂的分生區處于此部位)
(3)如果是當年收獲的新洋蔥可能處于休眠期,一定要用赤霉素處理解除休眠后,才會生根。
2.染色:用龍膽紫染色時間不能過長,3分鐘即可。(原因:時間過長,會使染色體與周圍的其他結構均被著色,這樣就無法形成顏色上的反差,不便于觀察)
3.材料選用:實驗材料可用大蒜代替。
過程:將新鮮大蒜,去皮,將蒜瓣串起放在裝滿自來水的小燒杯上,室溫(19~21℃)培養48h,移入冰箱(4~8℃)培養24h,再入室溫繼續培養24h(注:每24h換自來水一次)。在該溫度下培養96h左右,根長1.5~2cm,于上午8~9時將根尖剪入固定液(甲醇3份,冰醋酸1份)中固定2~24h,更換新鮮固定液,放人4℃冰箱中可保存1年之久。用大蒜做實驗材料,材料易得(市場上一年四季有售)且經濟,因1個蒜瓣的生根量相當于一個洋蔥頭的生根量,特別是根尖經低溫處理后,增加了前、中、后、末期的典型分裂相,學生在實驗時可用很短的時間尋找到分裂相,實驗效果極佳。
三、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1.實驗材料準備。
(1)過氧化氫每年都需要用新的,且需低溫保存。(原因:過氧化氫在常溫下也會分解)
(2)需用新鮮肝臟研磨液,(原因:如果不新鮮,肝臟中的過氧化氫酶可能被細菌分解,而影響實驗效果),肝臟需當天買當天用。
2.滴加肝臟研磨液和氯化鐵的滴管不能共用。
四、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實驗材料準備:選擇顏色為深綠的成熟葉片且葉片要稱夠。
2.制備濾紙條。
(1)濾紙條要確保干燥,使用前可用恒溫箱、干燥箱(溫度為45~50℃)烘干3個小時,也可在暖氣上烘烤。
(2)畫濾液細線要保證細、直、勻、濃;畫線時用毛細吸管畫(也叫定量采血管)
3.層析:濾液細線不能觸及層析液,不能為了加快層析速度而搖晃試管或燒杯。剩余層析液要冷藏。
4.材料及藥品選用。
(1)實驗材料可以用胡蘿卜葉、法國梧桐葉代替,效果比菠菜葉片好,能清楚地觀察到4種色素的分層、顏色及位置,特別是胡蘿卜素層色濃且色帶較寬。
(2)可用無水乙醇代替丙酮溶解葉綠體中的色素(丙酮有毒且易揮發)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應體現“四段六步”模式
王旭
高中數學新課標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為此,課堂教學應體現“四段六步”模式。
一、課堂教學的四個階段
1.實例體會階段: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課本實例,也可以提供一些課外實例,通過預習交流,進一步明確目標,完成基礎性知識或準備性知識。
2.學生探究階段:針對重點知識,教師以多種形式進行安排,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合作探究,師生互動,達成共識,初步掌握本節知識。
3.歸納提升階段:各小組展示組內合作探究階段的學習成果,其他小組進行糾正、補充、質疑、點評,教師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拓展延伸,最終還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
4.檢測反饋階段:有針對性的練習、問答、回想、小結,檢測學生知識掌握的漏洞,注重突出“弱勢群體”。
二、課堂教學的六個步驟
1.閱讀引導,明確目標:教師指出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閱讀課文。
2.自主預習,組內交流:學生自主預習,交流預習情況,完成基礎性知識,初步落實目標。
3.分配任務,合作探究:教師將重點任務以多種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組,小組內合作探究,達成共識。
4.展示質疑,拓展提升:各小組根據合作探究情況,用多種形式對本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進行展示,其他組進行補充、點評、質疑。教師起好牽引鼓勵作用。
5.穿插練習,全面鞏固:各小組結合別組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示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6.達標檢測,反饋校正:學生完成學案中的檢測反饋內容,檢查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教師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并進行補救。
三、“四段六步”課堂教學模式體現四個設計理念
1.“四段六步”課堂教學模式必須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價值觀和“高度尊重學生”的倫理觀。
我們相信每個學生都具有無窮潛力,都具有創新能力。教師要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用平等的心態去認真發現、理解學生自己的思想火花,去尊重學生的思想和獨立見解,哪怕是一些天真幼稚的想法,去保護學生那份天真的童心。
2.“四段六步”課堂教學模式必須體現“全面依靠學生”的行為觀。
學生不僅是教育對象,學生更是教育資源,我們必須用好這個教育資源,讓這個教育資源充分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課堂上各個環節,都需要學生全員活動,而不僅僅是少數學生參與。事實上,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視野是有限的,他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知識點的把握和拓展也不可能都全面深入。但是,通過化整為零,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交流討論、合作探究、展示質疑,從而起到“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作用,達到學生整體學習質量得以提高的目的。
課堂是學生的,應將課堂還給學生。應將粉筆等教學用具變成學生的學具,將教室變成學室,講堂變成學堂,講臺變成學生的展臺。
在教學活動中,問題由學生自己去搜索發現;概念由學生自己去概括提煉;規律由學生自己去尋找探索;文本由學生自己去解讀體悟;實驗由學生自己去設計操作。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都能在不同的起點上獲得最優的發展。
3.“四段六步”課堂教學模式必須體現教師引領者“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只能是配角。教師不能霸占課堂,強占時間。教師只能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平等參與者、引導者、啟發者、點撥者、評價者、激勵者,要牢記“少教多學”的思想,要沉得住氣,盡量少講。一堂課猶如一場戲,這場戲是否精彩,主要看主角演繹得怎樣,配角雖應起到應有的作用,但絕對不能喧賓奪主。
4.“四段六步”課堂教學模式必須體現“以學評教”的評價理念。
對課堂的評價,我們認為:要活動面積最大化——參與度高,最好無一遺漏。活動方式多樣化——寫畫演談動,聽說讀寫議。活動狀態激情化——精力集中,情緒飽滿。活動質量高效化——問題價值度、智力開發度、傾聽專注度、學生評價質疑禮節度、學生講解流暢清晰度、記憶牢固度、思維知識拓展度。活動結果達標化:達標率、達標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