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愛健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體育課的教學質量也必須不斷提高。因為體育教學不僅擔負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而且承載著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體育教學,特別是低年級階段的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活動環境中,以情境來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多元體驗,達到以“身”促“心”。以“心”健“身”的理想狀態。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抓住小學生愛聽童話故事,喜歡在故事情境中游戲玩耍的特點,創設適當的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學生鍛煉身體,學習動作,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效果遠比那些枯燥的教學方式要好得多。
教學二年級“各種方式的追拍游戲”時,筆者首先展示一段動畫片《貓和老鼠》,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貓抓老鼠的游戲,讓學生扮演他們自己喜愛的角色(湯姆和杰瑞),戴上課前制作的圖片頭飾,學生自由組合,相互追拍練習。這樣,學生的視、聽等本體感覺得到充分調動,能夠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獲得了充分的學習體驗,發展了追拍運動技能。
當然,但不是每一節課都可以串編成故事的。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配合實際加以創編。如教學立定跳遠時,從童話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導人教學,教師繪聲繪色地描述故事情節,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去模仿小蝌蚪尋找媽媽,最后引出青蛙媽媽教本領,這個本領就是立定跳遠。
二、創設問題情境,發展思維能力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情趣情景的預設,把新知識轉化為相關的問題,暗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促使學生不斷質疑問難,積極思考去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各種姿勢起動的自然跑”時,教者首先引導學生體驗各種不同姿勢起動跑,然后向學生提出:“你覺得哪一種起跑姿勢起動最快?效果最好?”接著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由嘗試體驗,選擇各種姿勢進行練習。學生想練結合,最終確定出最合理、正確的起跑姿勢,提高了教學效果。
創設問題一定要有啟發性,使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開發智力潛能,才能促進學生對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掌握。在學習快速跑時,教者首先拋出問題“怎樣才能跑得更快”,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4個小組,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帶著問題互相探討。學生思維活躍,提出各種觀點:有的認為直線跑才能跑得快,有的則認為步幅大才能跑得快,還有的認為頻率快才能跑得快……教師充分利用這一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不斷思考、深入體會、嘗試練習。這樣加速跑的動作要領潛移默化地在學生頭腦中得到加深,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創設游戲情境,培養體育能力
游戲是學生十分感興趣也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體育活動,因為它內容豐富多樣,形式生動活潑。所以教學中利用兒童這一特點,設計饒有趣味的游戲,讓學生當扮演游戲中的“演員”,引導其進入角色。身臨其境,學生在勞動模擬、軍事學習、動物嬉戲等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
例如:投擲教學中,學生初步學會了擲輕物投準等動作后,教者特意創設了一個“消滅害蟲”的游戲情境,讓學生掌握和鞏固所學動作。游戲的方法是每位學生后面都跟著一只害蟲,看哪位同學先把害蟲消滅。游戲中學生要運用跑、投、躲閃等幾個動作來完成任務。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練習的情緒十分高漲,學習的效果也得到極大的提高。
游戲情境可以作為發展身體活動能力的主要手段,對于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均有較大的幫助。在培養跑的沖刺能力時,可創設“抓特務”的小游戲;在跳躍練習時,可創設“過雷區”的游戲;投擲練習時,可創設“炸碉堡”的小游戲……
四、創設體驗情境,培養實踐能力
體驗是一種基于學生通過本身的活動經驗,從中獲得感性認識的過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再現生活的情境,讓生活走向課堂,讓體育貼近生活,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與失敗的體驗,增強應用意識,培養實踐能力。如在走和跑的練習時,教者創設了“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安全情境教學,在場地劃上人行橫道線,用貼彩紙出示“紅、黃、綠”三種信號燈,教師手持指揮旗扮演交通協管員,學生扮演老少過往行人,讓學生親身實踐,既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靈敏、速度素質,又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之中。
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了解體育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體驗到體育的價值,增強學生用體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和促進社會適應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心理素質,在和諧的課堂中輕松快樂的完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