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喜
摘要:化學教學必須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環保意識已成為當代人類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寓環保教育于化學教學之中是每一位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化學教學環保
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三大問題(人口、能源、環境)之一,環境問題已越來越為世界各國所重視,環保意識已成為當代人類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
環保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92年11月,國家環保局和國家教委聯合在蘇州召開了全國環境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環保,教育為本”的思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把生態教育列為主要工作,并將1990~1999年作為“環境教育十年”。為此,寓環保教育于化學教學之中是每一位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一、結合中學化學教材特點,抓住環保內容,滲透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中學學科中有許多學科都涉及環保的內容,如化學、地理、生物等。在這些學科中,可以說化學與環保相聯系的內容最多,也最為密切。從初中“空氣污染”的簡介,“水”中“三廢”的介紹,“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的敘述到高中硫酸、硝酸中尾氣的回收和利用、高爐煤氣的處理等都滲透著環保的內容。怎樣才能把這些內容的教學與環保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呢?在教學中應強調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教師應緊扣教學大綱,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探討課本中環境教育的因素,詳細列出中學化學各章節可進行環境教育的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施以環保教育。
以“水”為例,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應明確給學生指出: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我國不僅水資源不足,工業三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嚴重污染。據1987年的統計顯示,我國污水排放約416億噸,其中45%來源于城市污水,55%為工業廢水。根據我國有關部門對532條河流的監測,有436條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據推測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體廢物已超過1000億噸。事實表明,污染一片水域只需幾年時間,但對其治理則需要沉重的代價和更長時間。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使學生樹立起強烈的環保意識,還應讓學生掌握消除或減輕環境污染的簡單原理,使他們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廢物得到充分利用,變廢為寶。結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處理,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例如,在生產和實驗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硫化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廢氣,為了不使它們擴散到大氣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將它們分別除去?又怎樣利用這些廢氣制得有用的化工產品?在組織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最后歸納為:對于酸性物質,一般可用堿溶液吸收或制成相應的化工產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堿性物質通常就用酸液來吸收(如NH3用濃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轉化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轉化為CuS沉,淀)等。
二、結合演示實驗、學生實驗,不斷地改進實驗原理與裝置,進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總是伴隨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生成,這些產物中許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質,散發到空氣中、水中都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也應重視環保教育,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以促使學生知、情、意、行統一協調發展。
在做化學實驗時,特別在制備硫化氫,二氧化硫,氯氣等氣體,做銅與硝酸,濃硫酸的反應實驗時,往往會毒化教室、實驗室的空氣,直接影響師生健康。在不影響實驗結果、觀察效果的前提下改進實驗內容及儀器裝置,盡量減少實驗產物對環境的污染,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更會加強學生的環保教育。我們可將制備過程中多余的氣體或產生的有毒氣體,通過導管再經一個倒掛漏斗,進入相應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堿液吸收)。將有害氣體盡可能作化學處理,以消除或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在進行化學實驗,不斷改進化學實驗(如鑒別濃HNO3,稀HNO3時,銅片改用銅絲,不需反應時,只要抽出銅絲,反應即停止),盡可能采用微型化學實驗,這樣不僅節約了藥品,同時減少廢液、廢渣和有害氣體的產生;實驗后的廢液、廢渣盡可能回收利用(如銀鏡反應的廢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則應倒在規定的地方,以便清理。總之,在實驗過程中,注重環保問題,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還能使學生經常地受到直觀的環保教育。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僅僅在化學教學中講世界的環境狀況、中國的環境的狀況。有時還不能使學生有切膚之感,似乎還有“空對空”之虞。因此,在環保教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結合生活實際,無疑將會使之更切合實際,更有說服力,更能激起學生共鳴。
比如,針對室內裝修的現實情況,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室內裝修會遇到哪些環境污染問題”的專題調查活動。把學生編成不同的小組,自編調查問卷,自己跑市場了解家居裝修材料性質,到圖書館查找文獻資料。撰寫調查報告。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了解到許多環境知識,大大提高了環保意識。如地面裝修選用大理石會增加氡污染,墻面漆的使用會揮發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響身體健康的有機物。通過調查,學生還提出了許多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的辦法。如盡量少傳統的爆炒做菜方式,以減少油煙的排放量;做菜過程始終開動抽油煙機,以減少產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在空氣中的含量;室內禁止吸煙;注意家電的電磁波污染等。
高中無機化學部分主要以元素族為單元進行授課,每當學完一個單元,我們都讓學生搜集這一族元素化合物在環境問題方面的有關知識和信息,在所組織的“環境沙龍”中進行信息交流,開展問題討論。如學完鹵素單元,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找資料,在交流會上有的同學向大家介紹了氟的化合物氟立昂破壞臭氧層的原理和目前臭氧層的狀況,倡議大家購買無氟冰箱。平時盡量少用涂改液、發泡摩絲、氣霧劑等含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產品;有的同學向大家介紹了氯元素的被稱為“世紀三毒”的化合物——二惡英、DDT、多氯聯苯。并提醒大家,將來發明、使用化合物時一定要注意對環境的影響,產品生產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有的同學介紹了健齒防蛀牙膏的主要成分是氟化鈣,提醒大家這種牙膏適合于含氟量低的地區使用……通過這種學習形式,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通過自我教育培養了環保意識。
環保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世界可持續性發展的一大關鍵問題。而環保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使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樹立起強烈的環保意識,人人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才能創建一個美好的勞動生活環境。才能擁有一個充滿生機的地球。實踐證明,將環境教育滲透在化學教學中,既能促進化學教學,又能使學生獲得環保知識,有利于實現把他們培養成具有較高素質的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崇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