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相元
摘要: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系的產物。新課改理念下,圍繞自主、合作、探究,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意義重大。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新課程理念下,創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合作學習尤為必要。
一、合作學習及其特點
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系統地利用教學中各個動態因素,包括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校內部各因素與社區、家長等與教學有關的各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互賴來協調、促進學習群體中的個體成員的全面發展,以期達到預先調制的、共同的教學目標,并以學習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標準的一種教學理論和策略。
從特點上說,合作學習主要的特點有:(1)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教學活動;(2)合作學習是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3)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預設的教學活動;(4)合作學習的評價標準和獎勵依據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是一種按照小組總體成績來進行獎勵的教學策略;(5)合作學習是一種使團體和個體都得到發展的教學活動。
二、初中數學小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模式
新的課程綱要和課程標準,對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從強調教材的單因素到強調教師、學生、內容、環境四因素的整合。為此,必須提倡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小組討論容易引發認知沖突,使更多的問題及早暴露出來,對于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專題討論式的合作教學,非但可以使認知沖突更容易產生也更加深入和廣泛,而且相互補充、相互影響,在討論過程中能使個體相互啟發,擴大自己的思維,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其基本教學流程為:(1)引出主題;(2)集體呈現;(3)自主探究;(4)組間與組內合作;(5)合作練習;(6)獨立測試;(7)反饋改進;(8)小組獎勵;(9)復習小結,布置作業。
就該模式來講,首先強化了問題探究意識,由于不斷在新情境中遇到自己感到疑惑的問題,驅使學生想盡快解決問題,從而對學習的內容保持了一種高度的敏感性,主動意識大大增強。
其次,該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再次,很多探究活動往往不是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通過共同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分工、學習資源共享、角色分配與扮演、團體獎勵和認可使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同存雙贏的關系,形成正確的競爭觀。
三、初中數學習題教學的合作學習模式
教會學生解題是中學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同時,由于設想知識嚴密的邏輯性與高度的概括性,在例題、習題中,還隱藏很多沒寫明的東西。首先,教師呈現習題。其次,學生個體觀察思考,自主探究。再次,分組并在小組內合作討論。第四,教師開始引導。第五,組內合作討論,發現解題規律。第六,學生解題,并總結解題規律。習題訓練,目的是鞏固知識,啟迪思維,在習題訓練中有目的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逆向思維,樹立團結合作互助精神,就會加強思維訓練的深度,培養創新、合作意識,提高解題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對于該模式的實施,一方面要注重調動學生的探究、合作熱情,培養問題意識,要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另一方面,根據不同的習題類型,實施不同的方式,如觀察后引導,探究后解決等方式。
四、初中數學研討型課題的合作學習模式
研討型課題學習是人們在總結發現式學習和有意義學習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目前,數學課程已將研究性學習納入教材和課表,目的是為了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與實踐的機會,最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初中數學研究性課題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階段、實踐體驗階段、表達交流階段。具體教學流程為:首先,發現與感知問題;其次,提出問題并猜想;再次,分組討論與探究;第四,組內互動并論證;最后,反思并內化。
整體上,研討型合作學習模式,充分利用數學實驗手段,學生從直觀、想象到發現、猜想,從獨立思考到合作交流,獲得感性體驗與問題意識,然后通過探究給予驗證及理論證明。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性非常強的藝術,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必須與班級授課制、個別化教學互相結合,教師要在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后,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學方式,使班級教學和合作學習、個別教學有機結合,互為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