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霞
摘要:音樂課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學生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與學習方式,以提高其審美能力。
關鍵詞:音樂興趣師生互動表現音樂改善評價
聽過很多精彩的公開課,課堂上,孩子們能在寬松偷悅的氛圍中學習,個個情緒飽滿;下課后,孩子們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為什么他們那么喜歡公開課?因為這樣的課是經過精心準備、上過很多模擬課的結果。
新《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主要體現在: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體現了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學生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與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可學生需要什么樣的音樂課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學生不覺得無聊、不覺得枯燥、在音樂課中能夠自主地參與教師的教學,樂在其中,學在其中,真心愛上每一堂音樂課。
一、巧妙設計導入,緊緊抓住學生的心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新穎的導人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一個好的導人,可能是—個小故事、一個小游戲、一段學生感興趣的動畫插曲,也可以是師生的共同律動,這樣既可以讓沒有進入課堂狀態的學生,很快安靜下來,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另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能積極地參與進來,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教學
新課標提出,學生應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是組織者和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應采用豐富多彩、新穎活潑的教學形式,尊重每一位學生,多鼓勵學生大膽參與。低年級學生都樂于參與表演,作為一名低年級音樂教師,應根據這一特點,運用點頭、拍手、扭腰、彈舌、捻指等肢體語言和學生互動,或者運用師生接龍、你大我小的演唱方式學習歌曲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三、讓多媒體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幫手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深入,多媒體課件在音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獨特的魅力。由于多媒體可將悅耳的音樂、迷人的畫面、優美的歌聲完美地融為一體,使學生直觀感受到音樂所表現出的美,因此,許多教師在進行公開課比賽時,都運用多媒體課件。新《音樂課程標準》認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樂教學中,欣賞這一教學領域被視為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也經常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的插曲、flash課件等,特別是進行欣賞課時,多媒體會比純粹的用耳朵欣賞音樂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師的語言和圖片所不能比擬的。
四、改變教學觀念,讓學生大膽表現
音樂是培養學生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創造進取和成功的條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培養和發展他們感受、表現音樂的能力。如:針對學生“好玩”的特點,增強趣味性教學;針對“好動”的特點,注重律動性教學;針對“好奇”的特點,提倡探索性教學……低年級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的。我在音樂課中大膽地加上體態律動、音樂表演等,課堂氣氛更加濃郁、活躍,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鼓勵孩子們讓身體隨著音樂動起來,讓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融入到音樂中去。
五、改善評價機制,用愛心鼓勵學生
音樂課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新《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功能。通過科學的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激勵教師進取,完善教學管理,推動音樂課程的建設與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隨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優”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贊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不要出現這樣的評價語言:“對不對”“好不好”“行不行”等,學生畢竟還小,他們的判斷能力是有限的,還是多一些肯定的語言比較好,這樣有利于激勵學生更好地愛上音樂課。
綜上所述,教師要上好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必須在備課時多下工夫。在工作中不斷地找出并總結適合學生的優秀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信心,做到與時俱進,上出學生們喜歡的音樂課,讓學生真正愛上每一堂音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