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其偉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提問重在引導,貴在善問和會問。通過問,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憑借已知探索未知。在設置具體問題時應把握好“度”。
1.角度
(1)問題的設置應注意角度新穎,需有啟發性。中學體育與全民健身計劃的關系?這樣一個問題。學生覺得新穎,更能理解體育運動的意義。讓學生知道體育是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問題的設置要從學生易于接受,并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這一角度出發。例如:快樂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區別是什么?使學生深刻領會這二者的內在區別,使大家了解中學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
2.難度
通過設疑、解惑,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實現知識和能力由“現有的水平”向“未來發展水平”的遷移。因此,設置問題應有適當的難度,使解決問題所需的思維水平處于“鄰近發展區”,從而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通過努力能達到“跳一跳,摘桃子”。
3.跨度
從縱向上看,問題的設置要具備一定的難度,那么從橫向上看,問題的設置應具備一定的跨度,即緊扣教學內容中心環節,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前后銜接,這樣的問題不僅具有一定的“點”上的信息量(難度),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如果問題設置的跨度太小,則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和主動性;反之,如果跨度太大,由于學生不可能想起許多有關知識,而難以作答。
4.坡度
問題的設置,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注意坡度。例如:在足球裁判法教學中。先設置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每次足球比賽上場的人數、比賽的時間,裁判員的人數。邊線球、角球、點球。然后再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在電視實況轉播中播音員經常講某某隊員“越位”,那么判斷“越位”的依據是什么?上述一些問題,難度呈梯度增加,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把思維進一步引向深化,使學生在獲取知識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知道足球比賽的一些基本裁判規則,對“越位”的判斷依據真正得以掌握,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更主動地繼續鉆研和探索。
5.廣度
體育教學中設置的問題一般是面向全體學生,因此,問題的設置既要考慮一定的難度和跨度、同時還應注意到大多數學生的認識水平,所設置的問題應能讓大部分學生經過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
6.密度
問題的設置應疏密相間,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空,一節課不能提問不斷、浮光掠影地提問,應精講,適當提問,多進行身體練習,不能破壞體育課堂結構的嚴密性和完整性,提高與練習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