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
在今年初的《紐約時報》上,《路易斯·D.布蘭代斯的一生》的作者、弗吉尼亞州立邦聯大學的法學教授梅爾文·烏羅夫斯基撰文表示,布什時代的美國證監會放棄了監管職責,所以今天必須付出代價,他建議奧巴馬在制訂金融政策時讀讀布蘭代斯的名著《別人的錢》。
早在上個世紀初,美國的大公司正在迅速崛起,時為律師的布蘭代斯敏銳地注意到了這種現象,心懷憂慮,他看到大企業的權力迅速擴張,正在腐蝕美國的民主機制。他同樣注意到了金融行業的大公司現象,大的金融公司相互聯合造成壟斷,形成了貨幣托拉斯。金融行業向來被視為國民經濟的命脈,其后果更具破壞性。他站在公眾的立場上,認為貨幣托拉斯必將危害無窮,視之為難以馴服的“怪獸”。
對很多人來說,布蘭代斯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美國著名社會工作者弗洛倫斯·凱利曾經說過:“在林肯之后,再沒有人比布蘭代斯更理解人民大眾。”對這種贊譽,布蘭代斯受之無愧。布蘭代斯(1856~1941)出身猶太裔,哈佛大學的高材生,是最早在美國提供無償公益服務的律師之一。他曾極力論證過最長工作時間和最低工資的合憲性,被譽為“人民的律師”。
1912年,美國眾議院銀行和貨幣委員會成立普若委員會,調查由J.P.摩根公司和其他大銀行引發的貨幣和信貸集中的問題,于1913年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影響很大的報告。根據報告,1913年到1914年期間,布蘭代斯發表了一系列反對貨幣托拉斯的文章,后被人結集成書,英文原名為《投資銀行家們如何用別人的錢》。
布蘭代斯指出,大鐵路系統、大工業托拉斯和大公共服務公司的興起是20世紀初期貨幣托拉斯形成的重要背景,但其主要推動力要歸因于像J.P.摩根公司這樣的投資銀行。貨幣托拉斯這頭怪獸不但向社會爭取高額費用,還壓制了競爭,限制了工業自由,因此,嚴重威脅了美國經濟民主。布蘭代斯說:“我們必須打敗貨幣托拉斯,否則,貨幣托拉斯就會打敗我們。”
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看到這本書后,決心打敗貨幣托拉斯。他讓布蘭代斯幫助他起草了三個法案,這三個法案構成了“進步運動”的重要議題:《聯邦儲備法》、《克萊頓反托拉斯法案》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案》。這些法案允許國會采取行動,取消投資銀行對貨幣的控制,禁止連鎖董事會,重塑了銀行業的競爭規則。
1916年,經威爾遜總統提名,布蘭代斯當選為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成為聯邦最高法院史上第一位猶太人大法官。他堅持反壟斷、反大資產階級、反大公司的立場,與霍姆斯、卡多佐等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被合稱為富有改革精神的“進步論者”。
到了1920年代,銀行家們很容易規避威爾遜總統制定的那些法案,尤其是在不相信市場管制的共和黨上臺之后,時為大法官的布蘭代斯對此也無能為力。直到1929年大蕭條的來臨,銀行業全面崩潰。當時一位學者說:“很大程度上,1929年的災難是由于我們沒有遵從在《別人的錢》中清楚說明的原則。”
大蕭條期間,人們重新拿起布蘭代斯的《別人的錢》。“新政”中的法律再次主張對銀行業進行管制,尤其是《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案》、《證券交易法》強令商業銀行不能從事證券經紀業務,并成立了證監會來管制股票市場。
對布蘭代斯來說,政府管制并不是要限制市場創新或者企業家精神,而是要對投資銀行家的沒有羈絆的貪欲進行控制。布蘭代斯說,“公開是被得當地推薦為消除社會和工業弊病的救濟方法。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燈光是最有效的警察。”這句話經常被羅斯福在演講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