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全面通脹
2008年,中國經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自然災害接踵而至,國際經濟環境風云變幻,這些沖擊使通脹水平不斷攀升,又使經濟放緩跡象明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通脹高企和增長放緩將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基調,宏觀調控可能被賦予更多的“靈活性”。
遏制通脹的相關政策必須有前瞻性考慮。謹防物價上漲導致全面通貨膨脹,必須防患于未然。國內企業此時加緊做好應對生產成本上升的準備顯得尤為必要,防止CPI中這些價格發生“質變”式的上漲;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給企業提供相應的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幫助企業鎖定成本成為極為迫切的任務。我們必須多管齊下,將全面通脹扼殺在搖籃之中。
北京 仲仰
面對密集的災難
公交燃燒,山體滑坡,校車翻覆……脆弱的生命在這或天災或人禍的密集災難中,驟然逝去,這幾天里的新聞真是“觸目驚心”!
救災進行時,賠償進行時,問責進行時,而反思,也應該同時進行。
筆者認為,莫為急功近利的GDP追求犧牲環保。讓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不成為一句空話,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將這樣的思考,作為一個地方考察一個企業有無開采、生產、銷售某種產品的必需資質和準入前提,讓“以人為本、敬畏生命”成為我們將安全閥門前置的指導思想。
身處復雜多變環境之中,肩負國家重托,人民厚望,承擔著促發展,保民生的地方政府官員,當從時下頻繁災難中深思猛醒了,再以高壓老套的方式處理災難,將走入施政的死胡同。
重慶 楊光志
“政府毀田”一再上演
近日,河南省新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和關堤鄉政府假借建設新農村之名,在基本農田上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非法占用農田數千畝,農民的小麥遭到嚴重毀壞。在近一段時間里,河南接連發生靈寶、林州、新鄉非法強占耕地、公然毀掉麥田之事,如此下去真叫人擔心,農民在土地上的權益脆弱不堪,強占土地、強毀莊稼的野蠻現象愈演愈烈?
光天化日之下還派人來痛打阻攔的農民。打人的那伙人說,“鄉長都說了,來了就是來打的”。這位敢打的鄉長,底氣從何而來?中央黨校為全國縣紀委書記培訓班第一期學員授課時指出,各級監察機關要著重解決幾個突出問題。其中就包括以暴力手段強行侵占農民土地等行為。“新鄉版鏟麥田”事件究竟要嚴肅查處,還是撓撓癢癢就算了事,我們且拭目以待。
內蒙古 馬滌明
在經濟和政績夾縫中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說,近期媒炒作稱,環保部批了90多個“兩高一資”的項目,對此,他表示,該報道完全失實,中國并未向高污染行業開綠燈,而是堅決卡住了百余個高污染、高耗能的項目。
筆者以為,外媒的炒作與政府在環境治理中的尷尬境地相關。長期以來,地方政府由于受經濟指標至上的政績觀的影響,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二者關系的認識上陷入誤區,人為對立了二者的關系。面對非議,除了要給予有力回應外,更要看到當下環保的困境,以更好地實現社會的期待。在這樣的態勢下,我們看到的是環保部門的無力現狀。綜合世界銀行、中科院和環保總局的測算,我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約占GDP的10%左右。那么,如何制度化消除環保部門的無力感,就成了環保部門跳出夾縫的最好選擇。
河南 舒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