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迅
“師奶”成了香港社會的一種新的經濟現象。
當下,經歷了一波又一波政治生活大潮的香港人,終于又有了八卦話題。不說女富豪龔如心世紀爭產案接連十多天聆訊,爆出不少類似“舍利子”、“借種產子”、“挖洞藏風水物”內情,就說說藝人梁洛施產子。
42歲的香港盈科主席李澤楷與20歲的梁洛施秘密拍拖,在加拿大生下兒子,由爺爺李嘉誠取名為“長治”。梁洛施為愛情甘愿放棄事業,遠赴美國讀書,沉寂多時而后突然宣布做了母親。梁洛施發言人給傳媒發放的照片上,原本身材驕人的她,身形略胖,滿臉暗瘡。她會不會成為“師奶”一族,成了香港人的最新話題。

香港人泛指已婚女性為“師奶”。上世紀80年代,它還是中性詞,但漸漸帶有貶義,甚至是罵人用詞了。師奶給人的印象是:身形肥胖,不修邊幅,疏于打扮,貪小便宜,斤斤計較,目光短淺,愛管閑事,嘰嘰喳喳,上車搶占座位,購物強行殺價,卑微,落伍,沒禮貌,不文明。那天聽香港電臺節目,三個男主持和嘉賓,嘲諷說現在的女孩子是“提前師奶化”,把師奶貶得一無是處。
曾聽香港城市大學一位學者說,“師奶”原應是“司奶”,“司”是動詞,是負責或管理的意思,“奶”是名詞,是哺乳的意思,“司奶”是指負責喂奶的女性,尤指母親。古時有“司徒”,即負責教育;“司馬”,即負責軍事;今有“司庫”、“司理”等詞。因此說,“司奶”一詞相當正面。
一次,與不工作的貞喝咖啡,40多歲的她,本是中產人士,卻笑言自己越來越“師奶”化。她在超市買廚紙,同樣15港元,甲牌子有2大卷,乙牌子有4卷,如果是婚前仍在職場拼搏,她會隨手拿一牌子的廚紙就去付錢。如今,她會拿起廚紙,站到光亮處,貼近眼睛,不厭其煩地細讀包裝上的一行行小字:甲牌子每卷有350格(張)紙,乙牌子只有160格(張)紙,一算計,甲牌子便宜。此時,一股成就感在內心油然而生,覺得自己精明得有點偉大。先生上班了,兒子上學了,她便在家搜集劃算的信息,在網上、報刊上尋找優惠廣告,把優惠券、印花分門別類放妥。她還會與親友“夾份”(兩人合買雙份同一貨品,各取一份,可享折扣,相對能便宜些)掃貨,她說,自己沒有工作,能省錢就是為家庭作了貢獻。
她說,她有了一種對“師奶”的新感受。在菜場,為了一元錢也要來回侃價,因為想到老公掙錢辛苦,自己婚后不工作沒了收入,節省開支就是為這個家作了貢獻。疏于打扮,用便宜一些的護發素、護膚液,寧愿用買奢侈品的錢作為孩子的書本費。愛上網看煮菜博客文章,是因為看重家人的口福,他們上班上學而勞累一天回到家,能吃得好一些。她說,女人之所以成為師奶,主因是出于對家人的關愛,對全家未來的承擔。以“師奶”詆毀女人時,應該想想自己母親。女人活得那么無私,“師奶”不就是賢內助嗎?真不該帶有貶義。
香港超市的常客是主婦,或者說是師奶。日前,香港惠康超級市場市務董事趙敏透露,2009年1至5月,更多市民(較2008年同期多了6%)以信用卡付款,因為這樣能賺取積分,如果超市與銀行合作可享額外折扣的信用卡,使用者更多了55%。今年頭5個月,市民用地鐵八達通卡付款的“日日嘗錢”兌換次數,也比2008年同期勁升了51%,使用折扣或優惠券的兌換金額也多了11%,眾多優惠券中,以現金券最受歡迎,尤其是購買油米面或新鮮食品券。惠康超市已經有14個購物積累印花而換領貨品的活動,擁有越來越多的師奶新客群。
香港經濟不景氣,人人嚷嚷,能省一元就是一元。“師奶”成了社會上一種經濟現象。各行各業正在為師奶經濟上場推出新招。看看香港的就業市場,請的家傭太年輕,怕她沒力氣干重活,經驗又不足,更擔心與男主人產生曖昧,于是師奶是最佳選擇。那些便利店、酒樓需要兼職計時薪的工種,正符合孩子上學的師奶的意愿。師奶重新出場,可見,她們是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群女人。這個社會是否應該對師奶多一點體諒,少一點歧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