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楊少鋒:房價再度暴漲已在所難免
眾多專家因為房價已經超出普通老百姓購買力為由,認定房價還將繼續下跌。但事實上,當前房地產的回暖已經是不可否認。一季度全國30個重點跟蹤的城市,近九成成交面積環比上漲,總成交面積環比增幅超過50%。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廣州樓市成交面積紛紛創下了近幾年同期最高水平。“小陽春”的持續已經成為事實。
這一輪房地產迅速回暖的根本原因,從房地產市場自身來看,一是首付下調釋放出了大量的剛性購買需求;二是年前房價的大幅下調讓許多購房者認為抄底時機已到;三是一系列刺激樓市消費需求的調控政策起到了刺激需求的效應。
而最根本的原因,為當前的貨幣政策。
為了抵御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自2008年10月起,中央政府迅速調整了貨幣政策,開始向市場大幅注入流動性。信貸的快速增長曾讓市場開始擔憂央行貨幣政策或許會有所變化,但考慮到全球金融危機并沒有得到本質的改善,宏觀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就業壓力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將擴大內需、解決就業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筆者預計,在本年內央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都將得到貫徹。
如果未來幾個月央行不改變貨幣政策,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計,以每月3000億元的信貸增幅,今年全年信貸增幅也將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美國、歐盟、日本都幾乎同中國一樣采取增加貨幣供應量來對抗金融危機,全球央行幾乎同步開動印鈔機,大量的鈔票在短期內涌入市場,其必然結果一定是全球經濟將從通貨緊縮向通貨膨脹迅速轉型,未來一年內,全球經濟體的流動性將再次達到歷史頂峰。
貨幣供應量短期大幅增加,而短期內社會商品總量卻沒有明顯增加,結果一定就是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這種大漲通常是以固定資產價格的暴漲為序幕的。
一方面,銀根的放松使得眾多的房企脫離了資金鏈斷裂的危機,由此有了大幅提價的勇氣,以北京樓市為例,進入5月,新開盤的項目幾乎都提高了價格。
另一方面,一些先知先覺的投資者開始把大量的資金投入股市、樓市,以抵御通貨膨脹可能導致的資金縮水。
這些因素加上國家此前刺激房地產消費的減少房地產交易稅、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房地產需求的大幅回暖已經大勢不可逆轉,中國房價再度暴漲已不可避免。
(作者為聯大四方房地產經紀公司董事總經理,著名地產評論人士)
牛刀:通脹傳導到房價至少需要三年
避險?通脹預期,制造恐慌,誘導老百姓都去哄抬房價,最后房價大跌,很多人會欲哭無淚。
絕大多數人不知道通貨膨脹什么時候會來,究竟是什么幅度,對房價的影響有多大?心里只有一個盲目的想法,那就是未來經濟的主流就是通貨膨脹,把錢投放到住宅上是最穩妥的保值方式。
想法大體沒錯。但是,有兩個基本前提:一個前提是現行房價泡沫的嚴重程度與住宅保值的水準,如果現行房價沒有泡沫,那買房子是保值的,如果現行房價泡沫過大,那就要考慮通脹的消化能力;二是未來中期經濟走向決定房價是否有保值的可能。后者是一個時間成本的問題。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個基本前提,現行房價泡沫的嚴重程度。相對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居民購買力而言,中國房價泡沫平均40%以上,有的城市達到60%,后者消化5%以上的嚴重通貨膨脹需要12年。事實上,從中國社會的兩極分化的現實出發,通貨膨脹3個月,央行就要加息;通貨膨脹6個月,銀根就要全面緊縮,沒有哪個領導人敢承擔長期通貨膨脹的責任。
第二個基本前提是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將完成從調整到復蘇的過程,開始進入新一輪繁榮周期。從宏觀經濟的發展來說,我們已經沒有選擇,只有設法擴大消費,才能激活實體經濟。而要實現國內消費的增長只有讓居民的被動投資改為主動消費。因此,房地產的開發模式將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根本的轉型,房價上漲的速度沒有任何理由會高于GDP增長速度,如果加上通貨膨脹的因素,住宅不僅不能保值,還有一個很長時間的貶值過程。
很多人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一看見加印了鈔票,馬上聯想到通貨膨脹,中國的國情是這些鈔票要填補地方政府債務和進行無效能的投資,這是一個天大的窟窿,也是我們目前所看見的,新增了5萬多億的貸款,而實體經濟依然奄奄一息的主要原因。因為政府投資效能的低下,新增貸款傳導到物價上需要很長時間,等你傳導到物價上,可能整個漲價的環境因素都變了。
那么,現在新增貸款傳導到房價上需要多少時間呢?我認為,最少需要三年。現在局部城市房價的上漲,基本是靠忽悠出來的。如果客觀理性一點,即使央行超常規發行貨幣,今明兩年一點通脹的可能性都沒有。現在市場上制造的通脹預期,是借央行大規模發行貨幣之機的一種炒作,是對市場的嚴重誤導。現在以通脹預期誘導買家入市,是對老百姓財富的搜刮,是對市場的嚴重誤導,也是中國樓市又一個驚天騙局。
(作者為《深圳特區報·地產》主編,著名地產評論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