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鋒
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和一個工匠造房子有什么兩樣?也許,這本來就是一回事。
我是個狂熱的歷史小說愛好者,這種愛好要追溯到1970年代打開《李白成》第一卷的那個日子。1981年夏季高考結(jié)束后,我連續(xù)幾天通宵閱讀亨利希·曼的《亨利四世》,結(jié)果轉(zhuǎn)氨酶不幸臨時上升,雖然考得很好,但體檢通不過,痛失上北大的良機。
我也是個驚悚小說的狂熱愛好者,前幾天,我花9.9美元從AMAZON下載了丹布朗的新作《失落的密碼》,也是一口氣在AMAZON剛推出的KINDLE DX電子閱讀器上通宵看完,好在現(xiàn)在不用參加高考了,未有悲劇發(fā)生。
一般來說,歷史小說是歷史小說,驚悚小說是驚悚小說,兩者各有自己的領地,像我這樣通吃的讀者也許不少,但敢于撈過界的作家實在不多。可是,我竟然發(fā)現(xiàn)自己非常喜歡的一個驚悚小說作家,寫了一部歷史小說,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的驚喜和期待。我說的這個作家叫肯·福萊特,在中國鼎鼎有名,但大家熟知的,多半是《針眼》、《呂貝卡密鑰》和《圣彼得堡來客》這類的驚悚題材,早在1980年代就紅遍中國,在世界其他地方更是廣為人知。
某一天,功成名就的福萊特向他的代理人宣布,他要寫一部歷史小說。代理人大吃一驚,這種不靠譜的風險性事件,做生意的人是很擔心的。但是福萊特寫了,一寫就是一千頁,而這一千頁長的歷史小說《圣殿春秋》,比他的“非嚴肅”小說還要引人入勝。事實上,福萊特自己也說,這是他最心愛的作品,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暢銷的作品。
歷史小說,無論中外,大家都喜歡追逐熱點:大時代,大人物,大事件。但福萊特有點反其道而行之,寫的是英國歷史上一個冷門的非著名時代:12世紀的史蒂芬國王時期。不要說中國人搞不明白這史蒂芬是個什么東西,恐怕連英國人自己也不勝茫然。事實上,這是個殘暴而黑暗的時代,王權式微,諸侯混戰(zhàn),人命危淺。小說寫的是亂世幾個工匠、一個落難女、一個修道院長的故事。
更不可思議的是,這部歷史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是造教堂:12世紀的英國人,用50年的時間,在一個叫王橋的地方,造了一所教堂。福萊特寫中世紀造教堂,而且寫了一千頁?你如果讀過他的其他作品的話,恐怕也會像我這樣,好奇心被吊得老高。他葫蘆里賣的到底是什么藥?
小說一開始寫一個叫湯姆的建筑工匠,一生最大的夢想是造一座大教堂。這主要是出于生計的考慮,那時候要蓋個大教堂,可不像今天我們造住宅小區(qū),幾個月就可以搞定,那是需要幾十年的光陰,差不多可以提供一輩子的穩(wěn)定口糧,對湯姆這樣手藝高超的工匠來說,絕對是個理想的工作。我特別喜歡湯姆這個人物,因為從小最佩服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手藝人:鐵匠、皮匠、木匠、泥水匠、裁縫……他們誠實敬業(yè)而又聰明手巧,我們這個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
湯姆的飄蕩,來到一個終點,那就是王橋修道院。在這里,他遇見全書的另一個主人公,王橋修道院副院長菲力普修士,他們一起來打造這座大教堂。菲力普篤信上帝,品德高尚,充滿同情與愛心。但這種信仰不是抽象的,對菲力普來說,信仰上帝總是體現(xiàn)為很現(xiàn)實的行動,比如修一座大教堂。
湯姆向菲力普描述他的營建計劃,堪稱經(jīng)典場景。這一段長篇大論,濃筆重墨,湯姆胸有成竹,從容自信,盡顯匠神風采,而菲力普則被一步步吸引,在憧憬中心醉神迷。這一段讓人不禁想起《越獄》中的史高飛向他哥哥林肯描述逃出狐貍河監(jiān)獄計劃的場景。史高飛和湯姆一樣,也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師,技術是他們求生的共同法則,這也許不完全是巧合。
這部小說不簡單的地方,就是任何事情并不只有一個原因,也并不只有一個結(jié)果,構(gòu)成一張巨大的因果的網(wǎng)絡。起點總是很簡單,結(jié)果卻很不簡單。動機很現(xiàn)實,意義在過程中不斷豐富,不斷超越。如此說來,這個教堂的營造就有點不一般了。藍圖很好,現(xiàn)實卻要殘酷得多,有財政的問題,有來自教會更高層的阻撓,還有王位變遷,軍閥混戰(zhàn),都給建筑工程平添各種障礙,乃至毀滅性的打擊。從這里開始,大教堂的營造被嵌入一幅廣闊的12世紀歷史畫卷。事實上,整個修建大教堂的過程,包含了罪孽、墮落、拯救和重建,靠的是個人堅忍的意志,不屈的精神,這就是無邊罪惡中的善,無盡黑暗里的光。
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和一個工匠造房子有什么兩樣?也許,這本來就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