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反對借用“愛國”之名搞低俗的商業炒作,也要旗幟鮮明地鼓勵愛國表達的新方式。
視頻熱播“天安門版”的頭發造型、“許仙”和“白娘子”對唱《愛祖國》、一名90后女孩裸背展示數幅寓意祖國光輝成就的彩畫……到底是愛國表達的多元化,還是愛國表達的庸俗化?這類帶有作秀、炒作特點的行為應該被包容,還是被譴責?
華商報文章說,類似爭論可以引申出一個更重要的命題:當我們想表達愛國情感的時候,怎么表達?有什么渠道?又怎樣避免流于低俗與雜亂?我們沒有資格隨意懷疑別人對祖國的情感是否真誠,但我們應該探討更加多樣的抒情方式。在這個問題上,政府、媒體以及各種公共組織,有責任嘗試更多途徑,做出更積極的疏導。
文章引用列寧的話說,愛國主義是對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而愛國主義本身是個抽象的概念,它需要理性的思考、具體的方式、實際的行動。在關于“裸背彩繪”的爭論中,有人提到了《人民日報》的一篇言論,“解放思想,尤其需要先解放表達”——這里的表達,當然不是光指意見、建議層面的表達,也應該有正向情感的釋放表達。
新華社報道說,千萬青少年通過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表達愛國情懷,團中央等推出的網上“傳掛‘燈籠,祝福祖國”活動,得到兩千多萬青少年網民的參與。上海有媒體報道稱,一項關于“當代大學生認為愛國意識表達方式與上幾代人的差異所在”的調查結果顯示,八成被調查學生表示,與上幾代人相比,自身在愛國情感的表達方式上或多或少存在差異。愛國表達也要與時俱進。既要反對借用“愛國”之名搞低俗的商業炒作,也要旗幟鮮明地鼓勵愛國表達的新方式,倡導愛國表達的新思維。
不要用“氣質”來“污名”城市
一些作家、詩人和學者們在目前的“荊楚文化武漢論戰”大型論戰活動中,對武漢的“精神氣質”多有詬病。李瓊在《長江日報》的文章指出,我們要反對把城市的問題直接歸結為市民的毛病,并以此形成對市民生活的蔑視,讓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成為批判的對象。
文章說,“最市民化的城市”,“世俗生活的典范”對于武漢,很多時候是被當作一個貶義詞來使用的,它都暗含著不夠精細,不夠優雅,不夠文明,不夠高端,過于隨便,缺乏品位的判斷和認知。它經常性被提及,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醒武漢應當為此羞愧,為此擔憂和反思。
但首要的問題是,我們應當如何去認定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并且,它是否一個城市發展狀態的決定因素?即便是再發達、文明程度再高的國際大都市,精英和高端生活都只存在于一個相對小的范圍內。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城市的氣質、品格絕不直接等同于市民生活面貌,每一個城市都是世俗的城市,都是市民化的城市,日常的生活狀態現實存在,而且都必須被承認、被尊重,而非成為“城市污名化”的緣由。
師德可以打分?
趙志疆網友
湖南省推出的全國首個學校智能績效考核管理系統國慶后將在全省推廣,師德從此“以量計算”。但師德本身顯然無法量化,更關鍵的問題是,一旦道德被加以量化并強調其實用性,功利色彩的出現就幾乎不可避免,而投機主義風氣也將無可回避。當教師們習慣于口是心非騙取高素質評價,他們真實的道德素質面貌究竟如何呢?讓他們來對涉世未深的孩子言傳身教,孩子們的道德面貌將會如何?
葉傳龍網友
師德無形,教師工作特殊,不同于其他崗位,備課、家訪、補課、批改作業等很多工作都可能在八小時之外做,而這些又不像組裝產品的零部件,無法用加加減減來計量——對一個道德范疇的東西,試圖通過計算機軟件來衡量,這本身就是矛盾,反映了管理的簡單化。唯有考核手段更為合理科學,結果才可能趨向公平客觀。要做到這點,就不能一味崇拜軟件,將“精準的計算”視為萬能。
肖暢媒體人
量化考核實為一種科學管理的手段,但科學管理并非能夠對任何事物都建立起全知全能的管理方式,教育與學術是一種創造性勞動,量化考核尤顯不適。量化考核的方式不斷泛化,實為科學主義泛濫的表征。然而,科學主義早在西方完成啟蒙之后就開始反思了,我們似乎還把“科學主義”當成了一個褒義詞,這實在是一個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