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榮
文章的內容決定文章的好壞。由于學習任務繁重,加上生活面窄,很多學生擔心寫作時找不到合適的材料而影響文章的內容。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生活中處處都是寫作的材料。
一、材料的搜集
1.向語文課本要材料。課本是高中生主要的閱讀文本,也是一座素材金山。比如傳誦千古、膾炙人口的道德名言,充滿詩情畫意的詩詞名句,飽含感情的人和事,豐富的歷史文化典故等都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每年高考都有不少學生因為成功地從課文中找到了合適的寫作材料,順利地完成寫作,并獲得較高的分數。在運用這些課本素材時,學生可以直接引用課文中的名言名句,也可以化用課文中的詩句。這些素材的運用,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
2.向中外歷史借材料。有很多中外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如果能夠巧妙地將他們(它們)借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來,既能夠解決文章的材料問題,又能彰顯自己的文化底蘊。如高考作文《精神的三間小屋》,該學生由當代著名作家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引出自己心中的“三間小屋”,一曰“盛放苦難”,二曰“盛放思想”,三曰“盛放自己”,列舉歷史上蘇軾樂觀地面對烏臺詩案強加給他的苦難,龐涓、司馬懿未經深思輕信孫臏、孔明之計,“竹林七賢”在亂世之中吟唱自己的生命價值之歌等材料,從文化的角度逐一分析,來體現文章主旨。蘇軾、龐涓、司馬懿、竹林七賢等人都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作者通過這些人物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有力地闡明了文章的觀點。
3.向現實生活找材料。現實生活中的事情也可以作為文章的材料,特別是涌現出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文化。它們作為大眾關注的熱點、焦點,更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突顯作者聯系現實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文章的現實針對性。如高考作文《變味的“善良”》,文章論述“我們俯身憐憫的姿態傷害了別人的自尊”這一中心,列舉領養孤兒、奧運熱、汶川地震后某些人的“善舉”三件事,然后進行分析,這三件事情都是現實生活中的事件,也是大家比較熟悉和關心的事件,該文作者通過推斷、印證、思考和分析,將這些事件加以利用,從而寫出了較好的文章。
二、材料的剪裁
材料搜集的方式有很多,但擁有材料之后,還需進一步對材料進行篩選和處理。高考作文指導專家、南京師范大學何永康教授多次講過,寫作時“不假思索,馬上就能想到的哪個‘題材,千萬不能寫!再加一句,稍加思索便能想到的哪個‘題材,也不能寫!”要多想一想再落筆。在對材料進行篩選和處理時,學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1.以點代線,小中見大。在引用一些敘述性比較強的材料時,學生要注意從一個較長的時段、較復雜的過程中精選幾個瞬間來作文,要善于以小寫大,小中見大,不能從頭至尾娓娓道來,像記流水賬一樣滔滔不絕。如高考作文《舉手投足之間》,該學生寫自己的外公與外婆,沒有像一般學生那樣從自己有記憶開始時寫起,一直寫到現在,而是挑選外公與外婆兩人之間的一些小動作、小對話,表現外公與外婆之間濃濃的感情,精練而形象。
2.事理結合,敘析兼顧。在議論性文章中,有些學生習慣列舉兩三個材料,再加上一個開頭和結尾便寫成了一篇文章。這些文章看上去論點正確、鮮明,材料準確、可靠,但由于在列舉材料之后,未能進一步挖掘材料所蘊涵的本質,又缺乏必要的分析,導致文章變成材料的簡單堆砌。所以,選取恰當的材料之后,還要進行深入分析,揭示事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如高考作文《不輕易說“不”》,該學生在論述“不輕易說‘不,是一種智慧”時,用馬云的事例作論據,馬云從一外資老板對中國發展互聯網事業的斷然否定中看到商機,積極進軍中國互聯網事業,最后成為阿里巴巴的總裁。作者在概述馬云的事例后繼續寫道“如果當時馬云只看到困難,就輕易說‘不,那么現在還哪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見,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請不要輕易對它們說‘不。有時候經過仔細分析,認真思考,所謂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這段話運用假設的方法,從反面論證了作者的觀點,進一步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3.變換角度,舊中翻新。“舊”,除了陳舊、過時的意思外,還包括人人都已知曉的意思。其實考綱提出的“材料新穎”的要求,并非指所有的材料都是大家未曾見過的、沒有寫過的,而關鍵在于學生善不善于巧妙地變換或變通材料。換句話說,就是要抓住常見的事例,從不同角度,從熟悉的材料中翻出新意,點石成金,或從細微之處挖掘出更深、更新的意義,化腐朽為神奇。如高考作文《給父親的情書》,寫父親給我成長的自由,采用對比的手法,當鄰居家的同齡的女孩“踮著腳尖翩翩學舞或是昂首練歌”時,我“赤著腳丫活蹦亂跳”;當同齡的孩子“爭著搶著競選班干”時,我“安靜地坐在一邊”。在父親的呵護之下,我擁有了“快樂自由的童年”,享受安靜的少年,最后用一句話表達了對父親的感激之情:“謝謝您,一路讓我選擇做回自己!”文章所寫材料都是大家較為熟悉的內容,但經過作者的巧妙安排,產生了較好的表達效果。
4.融入真情,打動人心。“文章不是無情物”,寫作時應選一些具有較強感染力的情感素材,用自己的智慧之筆撥動讀者喜怒哀樂的琴弦。選材以情動人要做到:或捕捉感人的生活細節,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或用傳神的肖像描寫描繪人物的神韻,或用生動的語言展示生活的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襯托人物感受,或選擇第二人稱這個特別的寫作視點,或以飽含感情的筆來寫散文。如高考作文《青山一道同風雨》,作者用抒情的筆調,寫解放軍戰士克服災區上空連天蔽日的迷霧,從5000米這個世界公認的不可空降的高度空降災區,給災區人民帶來福音,表達對人民解放軍服務人民的贊美之情,讀來令人感動不已。
寫作時在選材方面,如果做到了新穎、獨特、有感情,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定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