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潔
今年又教三年級。當我翻閱我的“教學日記”,發現我在教字母表時采用了三種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效果。
第一次教字母表。我先將26個字母分成8段,每次教3~4個字母。每個字母平均用時1分鐘。即帶領學生讀一讀,照著樣子寫一寫,要求學生音準、字形正,并每天默寫前一課時所學字母。如此這般,老師只用一星期就完成了字母教學任務。但是,學生的消化吸收過程極其漫長。有的學生沒有大小寫意識,以為大寫“A”與小寫“a”只能放在一起寫,不能分拆:有的不能熟練讀出字母;有的不能熟練書寫字母;有的不能按照字母表順序熟練默寫字母;有的不能認識到字母與單詞的讀音關系。導致記單詞、句子的讀音都是機械記憶。學生學得異常辛苦,我自己磨破了嘴皮也不見成效。
第二次教字母表。我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訓。先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畫好四線三格,然后,將4個字母的8個大小寫分別寫上。教學吋,先教字母的發音。我讓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型,聽老師多次地發音,然后再讓每位同學站起來跟讀。先按順序教,再打亂順序練習,以求鞏固。書寫時,先讓學生觀察大小寫分別在格子的位置,然后練習書寫,并在下一課時默寫,并在以后的默寫中不定時地要求再默。這樣下來,學生的成績總算有所保持。但是,后遺癥還是不少。首先,由字母組成單詞后,單詞的讀音成了“攔路虎”。其次,當單詞被要求背誦和默寫吋,近10個學生讀背異常艱苦。
今年又教字母表。我一改了前兩次的教法,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字母音、形、用的問題。首先,對于“音”的問題,我先從音標切入,將音標與漢語拼音并舉,由于字形的相像,學生很快就認識了部分音標,并能將它們靈活拼讀。然后,我將他們拼出來的音迅速在線格子上寫出字母的“形”,對著由自己“發現”的字母,學生有一種魔術般的感覺。感到非常喜愛,并非常愿意學它們。
其次,對于“形”的問題,我也并不是簡單一抄了之。我總是盡量地幫它們找出生活原型,如:教L、M、N時,我讓學生用身邊的直尺與三角尺組合,變換出它們的模樣;教O、P、O時,我讓學生用圓形膠帶與鉛筆組合出它們的模樣;教X、Y、Z時,我讓學生動動手腳,用體操姿態將它們演出……學生新奇地發現。生活中到處有英語字母形象。
再次,對于“用”的問題。我寫出若干個包含有相同字母,并且這些字母是有相同發音的單詞。我先讓學生圈出所有的某個特定字母,然后將含有該字母的音節讀一讀,讓學生感受該字母的發音。如:在教字母“b”時,我例舉了book/ball/bird,并要求:①圈出所有“b”字母:②跟讀單詞和含有“b”字母的音節;③比較音節,對比發音口型;④總結該字母的最常用發音。長此以往,日積月累,學生的認讀單詞能力大大提高,因此記憶單詞的效率也有很大改善。
此外,我要求學生反饋的順序也有所改變。如:第一天教Aa、Bb、Cc、Dd,第二天教Ee、Ff,Gg。同時默寫上一課內容。第三天教Hh、Ii、ji、Kk,同時默寫前兩課的內容。第四天教Ll、Mm、Nn,再默寫第二、第三天所學內容。如此類推,每天默寫前兩天所學內容,過一段時間再大綜合,將所有所學進行默寫反饋。這樣學生記憶得很有規律,并不因為每天的默寫感到壓力。因此,當字母表教完,學生的消化吸收也已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