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軍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數學教學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基本素質。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 數學 教學 素質教育
一、數學素質的涵義與特征
數學作為一種客觀抽象出來的自然科學,屬于社會素質的范疇。人的數學素質是人的數學素養和專業素質的雙重體現,按照當前數學教育界比較一致的公論,數學素質大致涵義有以下四個表現特征。
1.數學意識。即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和表示各種事物的數量關系、空間關系和數學信息,以形成量。
2.數學技能。數學的作圖、心算、口算、筆算、器算是數學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現實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形成數學建模的技能,這是數學的創造,在數學技能解釋、判斷自然或社會現象及預測未來的同時也發展與創造數學本身。
3.數學思維。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抽象、概括、歸納與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維以及直覺、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維,都是數學思維方法、方式與策略的重要體現,數學直覺思維、數學邏輯思維、數學辯證思維都是人的高級思維形式。
綜上所述,數學意識是數學素質的基本表象,數學技能是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的綜合應用,數學思維學語存在于數學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之中。
二、數學素質教育的內容
1.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數學素質教育應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放在顯要位置,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促進全面發展。
2.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數學素質教育要把文化素質與專業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構成數學素質教育的核心。數學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綜合能力是數學素質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質的要素,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內容。
(1)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首先要重視數學思想的教學,其次要加強數學基本方法的教學。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化,也是解決問題的工具。
(2)培養數學能力。現在公認的數學能。力主要是運算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判斷推理論證能力、抽象與概括能力、數學學習與再創造能力等四種能力。
3.生理心理素質教育,人的心理素質是由人的心理活動所反映的,它包括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心理素質的發展必須與生理發展相適應。
(1)智力素質是心理素質教育的主體,在數學教育教學中著重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與想象力,其中思維力是數學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中學數學教學的備階段,都應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2)非智力素質(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數學家質教育不可缺少的,實踐證明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存在差異,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培養興趣、激發動機、建立情感、增強意志等四個方面進行非智力素質培養。
三、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幾點原則
數學素質教育要成為提高全體國民身心基本質量的教育,即現代教育,全面發展的教育,公民身心發展的教育及挖掘個人潛能的教育,就要在教育思想觀念、教育教學方法有大的更新。
1.認識數學素質教育發展的階段性,數學素質教育的實施與受教育音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結構以及所形成的數學認知結構相吻合。在教學內容方面,一是傳統的經典數學知識(算數、幾何)要進行必要的學習;二是走出具有我國特色的數學素質教育的新路子。
2.明確數學素質教育的指向性。要根據社會需求對數學的不同取向,實行數學教育的不同的素質要求與標準,具體的說,在普通教育階段要按照學生的分流制定多種教學大綱組織分類分層的數學教學體系。
3.力爭數學素質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對數學素質教育效果作評價時,應重點監測教育過程中是否貫徹了數學素質教育的內容、方法與原則,更重要的是對受教育者作跟蹤檢測。
四、高中數學教學中幾點見建議
1.深刻理解數學《標準》的基本理念
(1)高中數學課程的基礎性
高中數學課程應當在義務教育階段之后,為我國公民的未來需要提供更高水平的數學基礎和數學素養,為高一級學校的數學需求提供必要的數學基礎和數學素養。
(2)高中數學課程應當具有多樣性與選擇性
《標準》應當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種類的選擇,由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對規劃未來人生的思考。
(3)正確處理“打好基礎”與“力求創新”的關系
《標準》力求在打好基礎的同時,自始至終體現創新精神。數學課程的設計應當是開放的,為學生提供“提出問題、探索思考和實踐應用”的空間。
(4)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形成理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學會批判思考的基本環節,數學思維能力在其中起著獨特的作用。《標準》力求自始至終體現這種精神。
(5)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20世紀下半葉以來,數學最大的發展是應用。計算機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數學能夠在某些方面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因此,高中數學在數學應用和數學實踐方面需要大力加強。
2.處理好高中數學教學內容
(1)課程應當著重于數學的真正理解
R.柯朗在《什么是數學?》中指出,數學教育“正在出現嚴重危機。柯朗的批評是尖銳的,也是中肯的,我們在課程中應該盡量避免出現這樣的現象。
(2)課程內容增加了“數學建模”、“探究性課題”、“數學文化”三個板塊三個板塊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了素材。這是當前“研究性”學習的繼續和發展。
(3)算法
算法是中國古代數學的優良傳統,又是當代計算機技術的重要理論基礎,應當正式地提出算法概念,應讓學生熟悉算法的語言,學會設計簡單問題的算法框圖,掌握算法的一些典型范例,并把算法的思想滲透和貫穿于相關的數學內容之中。
(4)函數是高中數學的核心內容
各種初等函數的教學,重點在于“為各種數量變化提供數學模型”,包括結合計算器的操作,體現“指數爆炸”、“直線上升”、“對數增長”等含義,了解以2為底的對數適用于信息量單位(“比特”)的定義,三角函數則是周期性變化的模型等等。
(5)數據處理
21世紀每個公民所需要知道的數學知識,以數據處理最為重要。因此,高中數學基本課程中的概率統計內容的安排,應當是先統計,后概率,展開的線索應是: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解釋數據、研究數據特征、做出統計判斷。課程應強調統計思想的內核,避免把數據處理變成“算術”計算。數據處理和概率的教學,主要依*編制事例,提出課題,進行實際問題的處理。
(6)拓寬學生數學視野,滲透數學史 數學史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史,對于揭示數學知識的現實來源和應用,引導學生體會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創造一種探索與研究的數學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揭示數學在人類文化史和科學進步史的地位與影響進而揭示其人文價值,發展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感因素,都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齊殿友.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淺議[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4,(11):64.
[2]崔同沛.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實施素質教育[J].江蘇教育,1998,(01):32-34.
[3]唐成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設疑誘導[J].貴州教育,2006,(10):41.
(作者單位: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