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摘 要】舞蹈作為肢體語言,動作是其根本。當身體在空間中運動,動作就會呈現出來,而經過編排的動作就可成為舞蹈。舞蹈是一種表達方式,通過肢體在空間中的變化傳達出編導和舞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并與觀者進行交流。
【關鍵詞】肢體語言 動作 節奏 藝術
一、舞蹈藝術的主要表現手段是人體動作
當然,她所要求的不是自然形態或單純生理狀態的,而是具有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經過美化的極富于感情色彩的動作。所以舞蹈的構成被歸納為三大要素:動作(空間)、節奏(時間)、表情(感情),缺一不可。舞蹈的藝術特征是在一定的空間(舞臺、場地)和時間(一定的音樂)內用身體動作表達感情的藝術。也是這種藝術手段上的特征,決定了舞蹈是“長于抒情,拙于敘事”的。緣此,舞蹈編導要熟習、了解舞蹈的這種特性,揚長避短,選擇適宜于人體動作表現的題材。
舞蹈編導就是舞蹈作品的編者和導演。舞蹈編導與戲劇導演有所不同。戲劇導演是把文學劇本搬上舞臺演出過程中所需要的全部工作,但這不是一般的工作,而是一種創造性工作——即把文學劇本變成表演節目的再創造(也稱為二度創作)。在戲劇藝術中,劇作家只負責寫出劇本就可以了,而進行舞臺藝術的再創造(二度創作)則是導演的事。舞蹈編導就不同了,本身既是全部劇本(題材、體裁、形式、內容等)的創作者,又是把它搬上舞臺的導演。舞蹈編導肩負著編和導的雙重使命。對于舞蹈作品來說,不參與編就無法導,這是無法割裂的整體。由于這種特性,一個舞蹈從創作之初就不得不同時開始考慮形體、表情、調度、音樂、舞臺美術、燈光、服裝等各個方面的要求。這在戲劇中是僅僅屬于“導演構思”的部分。
二、生動而鮮明的舞蹈形象舞蹈形象的樹立是舞蹈作品成功與否的標志之一,舞蹈編導就是舞蹈作品的編者和導演。舞蹈編導與戲劇導演有所不同。戲劇導演是把文學劇本搬上舞臺演出過程中所需要的全部工作,但這不是一般的工作,而是一種創造性工作——即把文學劇本變成表演節目的再創造(也稱為二度創作)。在戲劇藝術中,劇作家只負責寫出劇本就可以了,而進行舞臺藝術的再創造(二度創作)則是導演的事。舞蹈編導就不同了,本身既是全部劇本(題材、體裁、形式、內容等)的創作者,又是把它搬上舞臺的導演。舞蹈編導肩負著編和導的雙重使命。對于舞蹈作品來說,不參與編就無法導,這是無法割裂的整體。由于這種特性,一個舞蹈從創作之初就不得不同時開始考慮形體、表情、調度、音樂、舞臺美術、燈光、服裝等各個方面的要求。這在戲劇中是僅僅屬于“導演構思”的部分。
在舞蹈創作中,肢體的創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但舞蹈的思維創作卻不多見。關于舞蹈思維創作,我們注重的是觀念的創作,而觀念又借助于思維活動。那么思維活動就是影響我們思維創作的主要原因。思維是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它反映的是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特征。思維的概括借助于“詞”,這個“詞”是我們個人心中的概念,而“詞”是建立在感性材料上的,感性材料又來源于實踐。所以思維是一種加入到實踐活動中的特殊活動,是在實踐活動的關系中實現的。但思維并不只在實踐活動中產生和發展,因為思維是客觀實踐的本質認識,是人腦反映現實的高級形式,所以思維創造過程本身是由一定的關系中發展出來的,它本身是個自然過程。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對客觀材料進行分解和重組,并與我們原有的知識進行結合。在進行分解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會對客觀材料進行過濾分析,也就是對收集來的初級事物信息進行篩選,記住事物的本質。在記住事物的本質的過程中,會根據不同人的愛好進行有方向的選擇內容。
舞蹈的主題就是創作者要通過一個舞蹈作品表達什么中心思想,這就是作品的主題(或稱主題思想)。用具體事物、生活情景去表現這個主題思想,這種具體的材料就是題材。主題是作品的核心、主體;題材是具體描寫主題的材料。在舞蹈創作中,可以先確定主題再選擇題材。編導在他所處的客觀現實生活中,經過深入觀察體驗,把那些豐富多彩錯綜復雜的種種生活現象,經過分析、選擇、加工,使它們構成文藝作品的最基本因素,就是題材。選材的方式分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就是發生在身邊的所見所聞的事物;間接的如歷史、神話、寓言、童話、繪畫等等。要掌握舞蹈藝術創作的特殊規律,就要用舞蹈形象思維的方式,研究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全部依靠舞蹈的自身表現手段,既用身體動作表達感情,特別要注意題材的動感和豐富的感情。選材時還要注意動作性,即通常所說的“能舞起來的材料”。A抒情性,題材要孕育著深厚的感情動力。B直觀性,必須是能出現在舞臺上讓觀眾直接看到或聽到的。
三、舞蹈藝術的形式類別
舞蹈藝術的形式類別繁多,從舞蹈的社會作用來看,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自娛性舞蹈,二是表演性舞蹈。
自娛性舞蹈從字義上講,就是“跳舞以自娛”,借跳舞達到自我娛樂的目的。在我國各民族的文娛活動中,經常在平壩上、篝火旁、或林中月下,自由的打起鼓,彈起琴,一人唱,眾人和,一人舞,大家舞,有時能形成千余人的壯觀場面,載歌載舞,通宵達旦。這是自娛性舞蹈的一種主要方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自娛性民間舞蹈形式,她們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這是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創造的璀璨輝煌的舞蹈文化,是我國的寶貴遺產。她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輕松自如的娛樂性,這種自娛性的舞蹈形式,十分自由,情緒熱烈,不限人數,不拘場地,舞蹈的動作簡便易學,而且在統一的節奏中,舞蹈者可以即興的發揮。
我們在談及舞蹈欣賞時,自然也包括以上的自娛性舞蹈。但是,從藝術專業的角度講,則主要是指表演性舞蹈。所謂表演性舞蹈就是指專門為人們欣賞而創作的舞臺表演節目。當然,任何事物都是相對而言,不是絕對的,自娛性的舞蹈中也有一些是具有表演性質的。在我國的舞臺上,有許多表演性的舞蹈作品來自自娛性舞蹈,但她們經過了編導以新的主題思想和人物的重新整理、編排、加工、提高、創作而成。并通過演員的表演傳達給觀眾,以起到鼓舞教育人民的作用。所以,我們在這里談到舞蹈欣賞時,主要是指舞臺上出現的舞蹈藝術作品。
自娛性舞蹈與表演性舞蹈,在表象上的一個重要差別就是前者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廣場,也可稱廣場舞蹈,比較隨意、靈活;后者主要的活動場所是舞臺,也可稱舞臺舞蹈,它形式繁多,風格各異,大小皆有,規范嚴格。就品種來說,有單人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民族民間舞,古代舞蹈,戲曲舞蹈,現代舞蹈等等。不管其名稱如何,無論是從舞蹈欣賞的角度看,或從舞蹈所含內容的表達看,實際上只有兩大系統:一是以抒情為主,我們稱之為“情緒舞”;一是以情節見長,我們稱之為“情節舞”。自然,這樣的劃分也不是絕對的,因為一切舞蹈都是以抒發人的感情為其職能的。這里主要是從舞蹈表現內容的主要特征上加以區分,以便于欣賞者對舞蹈更好的加深理解,識其風貌。
參考文獻:
[1]孫小芳.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戲劇舞蹈系學報,2008,07.
[2]閆成立.北京舞蹈學院,2008,05.
[3]袁亞妹.從“舞蹈的仆人”到“舞劇的靈魂”.天津音樂學院,2008,07.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