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加拿大特約記者 林雪原 陶短房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美國財長蓋特納的中國之行2日結束了,外媒將關注點集中到中美7月將要舉行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上來。英國《金融時報》認為,蓋特納通過此次與中國領導人的直接接觸,開始學會與更自信的中國打交道,并“善于解答中國人的疑惑”。
法新社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日會見美國財長蓋特納時表示,中美已就今年7月下旬在美國舉行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共識。報道分析說,蓋特納訪華,顯然是為兩國更高級別的會晤做準備。美國國務院當天也宣布,中美將于7月在華盛頓進行新的“戰略與經濟對話”,取代目前每年兩次、單純的雙邊經濟對話。報道稱,這種新對話體制的建立表明兩國關系的進一步深化,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聲明,新對話將把重點放在解決“兩國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上,并稱中美兩國擁有“廣泛的雙邊、區域性和全球性的、近期和遠期的”共同戰略利益。
日本媒體很關注中美7月將要舉行的戰略與經濟對話。日本時事通訊社2日晚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財長蓋特納在北京舉行會談。在朝鮮進行核試驗之后,中美兩國怎樣應對朝鮮成為焦點。報道說,中美7月將進行新戰略經濟對話,在安全保障、政治領域將由希拉里國務卿和戴秉國國務委員會談,經濟領域問題由蓋特納和王岐山副總理會談。《產經新聞》網站2日晚報道說,蓋特納訪中國,看來他這次沒有批評中國,始終強調中美經濟合作,明顯看到他的態度“軟化”。這是奧巴馬政權上臺后中美經濟領域首次高官對話,印象中“中國方面掌握了主動權”。蓋特納訪問中國一個月前,還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批評中國政府“操縱匯率”。
路透社稱,蓋特納訪華,顯然力圖做好“釋疑”工作,因為中國領導人擔心過于寬松的美國貨幣政策和沉重的預算赤字將拖累美國經濟,最終引發通貨膨脹,從而令中國投資的美國債券貶值。而美方顯然也從會晤中得到一個令他們放心的保證,即中國將繼續以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此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曾提出,加強IMF“特別提款權”的功能,以部分替代美元的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地位。
美聯社也稱,蓋特納訪華及和中國領導人的會談結果表明,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三大經濟體決心“同心協力”處理和應對當前的全球性經濟衰退,從蓋特納在北京大學與學生對話的內容看,中方對所持有的巨額美國國債和其他投資的安全仍有相當憂慮。俄新網2日援引俄經濟分析家馬克西姆·布蘭特的話認為,目前美元的命運掌握在中國手中。他說,奧巴馬執政后,向中國派出了第二位高官,以說服中國領導人“美元是堅挺的,美國國債是可靠的,希望中國更多地購買美國長期國債”。
英國《金融時報》也認為,蓋特納通過此次與中國領導人的直接接觸,開始學會與更自信的中國打交道,并善于解答中國人的疑惑。從目前看,蓋特納顯然有所意識,不論和中國領導人或大學生會談時,他都首先持自我批評的態度,這和他上任伊始便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形成鮮明對比。報道稱,也許蓋特納此行最大的成就,是讓中國領導人、學者和大學生們相信,美國對中國的意見非常重視,并且在今后的國際經濟事務中,美國不僅僅扮演指導者,有時也會扮演學習者的角色。▲
環球時報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