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洲 翁澤群
[摘要]動物福利的出現,一方面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表現;另一方面,是由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文章對動物福利和動物福利壁壘內涵作深入的剖析,從市場準入限制、產業競爭力影響和貿易抑制影響等方面分析了動物福利壁壘所產生的經濟效應;指出動物福利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因此,正確認識動物福利問題、增強動物福利意識、加強動物福利立法、建立預警機制、改革農牧業的生產方式、加大投入和依法抵制新貿易保護主義是我國應對動物福利壁壘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關鍵詞]動物福利;貿易壁壘;經濟效應;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 F752.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09)03-0063-05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逐步深化,關稅壁壘和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對各國外貿出口的限制作用在逐步減弱,代之而來的是一些新型的貿易壁壘。動物福利問題是繼“綠色貿易壁壘”和“藍色貿易壁壘”之后的一種新型的貿易壁壘——“道德壁壘”。動物福利的出現,一方面可以說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表現;另一方面,是由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在經濟水平、教育文化和道德標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動物福利問題的出現無疑就構成了一道新的貿易壁壘——動物福利壁壘。動物福利潛在的貿易壁壘作用不可忽視,如果不給予足夠重視,可能會對我國相關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形成巨大的障礙。2007年6月19日,歐洲議會通過擬在歐盟境內全面禁止進口和銷售含有貓狗皮毛產品的議案,矛頭直指中國。[1]我國動物福利問題再度成為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因此,有必要從理論與實務的角度對動物福利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一、動物福利與動物福利壁壘
(一)動物福利的內涵及其相關研究綜述
動物福利思想起源于英國。早在1809年,有人在英國國會提出一項禁止虐待動物的提案,該提案雖然在上院獲得了通過,但在下院被否決。世界第一部與動物福利有關的法律出臺于1822年,愛爾蘭政治家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動物的議案——“馬丁法令”獲得了通過,這是動物保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824年6月,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動物福利組織。該協會的目的是善待動物,制止虐待動物的行為。英國作為動物福利法的誕生地,不僅推動了英國動物福利運動的發展,而且對歐洲各國乃至全世界動物福利運動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動物福利(animal welfare)這一概念首先由美國人休斯在1976年提出。其含義是指為了使動物能夠康樂而采取的一系列行為和給動物提供的相應的外部條件。[2]1990年,臺灣學者夏良宙提出,就對待動物立場而言,動物福利可以簡述為“善待活著的動物,減少死亡的痛苦”。動物福利強調的是如何合理地、人道地利用動物,盡量保證那些為人類做出貢獻和犧牲的動物享有最基本的權利。也就是說,在動物的飼養、運輸和屠宰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它們的痛苦,并不可以虐待這些動物。
20世紀60年代后西方國家農業的發展已經滿足了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公眾開始轉而關注生產活動中對動物福利的影響。1965年的英國政府發表的“Brambell Report”就是公眾對動物福利關注的集中反映。其后,各國學者紛紛研究動物福利問題:Moberg(1987)和Barnett(1987)認為生理指標應該在評估動物福利上起主要作用;Mcglone(1993)認為生理指標更客觀而且更少一些人為傾向性,因此優于行為指標;Duncan(1993,1996)建議動物福利應該與動物感受而不是它們的生理或別的指標相聯系。
1998年英國的農業動物福利委員會(the 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提出了動物福利的5F標準:即第一,不受饑渴的自由;第二,生活舒適的自由;第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第四,生活無恐懼和無悲傷感的自由;第五,表達天性的自由。這些標準逐漸得到不同國家和學者的認同,其后的一些研究也以動物福利的5F標準為基礎,更多圍繞著動物福利的具體政策分析和相關技術應用而進行。Bennett R.M.(1997)建議在制定動物福利政策時運用消費者調查法,使政策有效促進動物福利的保護和提高;M.Winter,C.Fov,S.P.Carruthers(1995)分析了歐盟農業政策對動物福利的影響;H.Bartussek(1999)介紹在奧地利運用“動物需求指數法”(ANI)做好動物福利的標準化工作以促進動物福利的交流;Tyler Cowen(2001)運用社會福利函數,分析幾種提高動物福利的政策的效果;J.McGlone(2001)分析多學科綜合評估法在提高動物福利、建立有效的動物生產系統的應用;Bruce A.Babcock(2002)建立經濟模型分析了美國動物福利法規對本國雞蛋產業的影響;D.burgess(2002)運用支付意愿調查法(CV)對政策的成本效益進行評估,以提高動物福利。
我國在研究動物福利問題上起步比較晚,且主要研究集中在呼吁立法保護動物福利上,以及對動物福利可能產生的貿易壁壘效應的批評;近幾年國內開始有學者運用數學模型分析動物福利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具體效應:唐凌(2005)開始運用數學模型分析了動物福利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吳杰(2006)對動物福利壁壘的作用機理進行深入分析,并分析了動物福利壁壘的宏觀經濟效應;劉穎等(2007)從國內產業保護和消費者保護兩個方面分析了動物福利壁壘的經濟效應。
(二)動物福利壁壘的內涵及其成因
所謂動物福利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中,一國以保護動物或者以維護動物福利為由,制定一系列動物保護或者維護動物福利的措施,以限制甚至拒絕外國貨物進口,從而達到保護本國產品和市場的目的。也就是說,當一國將本國的動物福利標準應用到國際貿易中,對從他國進口的禽、畜產品提出種種要求,而出口國又達不到這些要求時,就會阻礙他國的禽、畜產品進入本國,從而形成了國際貿易中的一道壁壘,即動物福利壁壘。[3]
當前,不少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將動物福利理念引入國際貿易領域,但由于各國的宗教觀念、文化教育、傳統習俗等方面不同,各國的動物福利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有些國家理直氣壯地以動物福利的名義封殺其它國家的商品。因此,在動物福利和人道主義的背后,動物福利正成為一種新的“溫情”壁壘而影響國際貿易的開展。形成動物福利壁壘的主要原因有:①消費者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②各國技術水平、經濟實力和國家利益的差異;③各國政府保護本國市場的需要;④WTO協議中有關動物福利保護的規定為其設置提供條件。
二、動物福利壁壘的經濟效應分析
與其它貿易壁壘一樣,動物福利壁壘具有為保護本國經濟安全、限制國外商品進口而形成的價格控制機制和數量控制機制。具體來說,動物福利壁壘的經濟效應主要表現在市場準入限制、產業競爭力影響和貿易抑制的影響等方面。
(一)市場準入限制
動物福利壁壘的實施,是進口國針對某種動物源性產品實行的、旨在控制外國產品輸入的手段,其實質就在于利用貿易壁壘的作用,造成某些產品與進口國所要求的動物福利立法或動物福利標準相沖突,從而達到限制國外此類產品的進口。[4]
一般地說,市場準入限制主要是從數量控制機制方面發揮作用的。這是因為:在某進口國未實行動物福利壁壘之前,相當于是該進口國實行零配額,國外產品可自由進口,也就是說,該國不存在產品進口的數量限制問題。但是,一旦該國以保護動物福利和人類生命健康為由對進口產品采取相應的限制性措施,那么,進口國的產品進入門檻就會被抬高,這樣,只有符合標準的產品才能被進口,這相當于進口國對某種產品的進口設置了配額,超過配額就不準進口或者征收高額的懲罰性關稅,間接有效地控制了國外產品的進口數量。
(二)產業競爭力影響
產業競爭力主要受價格和非價格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動物福利壁壘中,價格因素主要體現為實現壁壘跨越所帶來的成本影響,而非價格因素則主要體現在由于消費者重視動物福利所引致的產品差異化而帶來的影響。[5]
動物福利壁壘的成本效應主要來自實現壁壘跨越所需要的投資。事實上,出口國要想達到進口國的要求維持其產品出口,必須改善動物飼養和運輸的環境,這就要求在其產品生產過程中改進技術、提高標準,以實現壁壘的跨越。這必然要求新的投資和技術,從而導致要素成本的急劇增加,進而削弱了出口國的產業競爭力;而且這種跨越并非是一次完成的,它會隨著進口國動物福利保護技術、法律要求的不斷提高而需要不斷地進行。
(三)貿易抑制的影響
動物福利壁壘提高了出口企業由于跨越壁壘所投入的成本,削弱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必然對貿易產生抑制效應。下面我們建立模型作分析,假設在進口國存在著對某種農產品的不變進口需求D,出口國的供給為S。如下圖所示:

D代表進口需求曲線,S代表不存在動物福利問題前,外國廠商的商品供給曲線。商品的初始價格和供給數量分別是p和q。為滿足進口國動物福利法規的要求,出口國企業在生產中提高動物福利,導致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上升Caw,結果就表現為供給曲線平行上移到S′。這種提高動物福利標準引起的供給曲線移動,導致生產量和消費量下降到q′,市場價格上升到p′。[6] 可見,動物福利壁壘對進出口貿易產生了抑制效應。該效應好像是對出口國的企業征收了進口稅,但實際上對進口國來說并沒有關稅收入,出口國生產企業提高的成本被轉化為較高的動物福利了。
三、動物福利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我國成為新一輪動物福利運動的攻擊對象
當前,某些發達國家利用自己的動物福利優勢,將動物福利作為進口標準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此判斷是否準予進口。如果進口動物不符合其福利標準,則被拒絕進口。而在我國,很多人認為人對動物擁有絕對支配權,可主宰動物的一切乃至生殺大權。而對動物福利甚至是最基本權利的維護也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動物遭受人類殘暴對待的新聞屢見不鮮,比如“活豬注水”、“硫酸傷熊”、“撲殺珍奇動物”等,嚴重傷害了人與動物和諧的自然關系,破壞了生態鏈條。我國對動物福利的淡漠,使我國成為新一輪動物福利運動的攻擊對象。2007年2月13日,國際反毛皮聯合會在美國、巴西、愛爾蘭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分支機構和有關動物保護組織在我國駐外使領館前舉行抗議示威活動,要求我國皮革產品加貼動物福利保護標志,“停止非人道的工業虐殺動物行為”,鼓動其政府停止與我國的毛皮貿易,呼吁其本國消費者“抵制中國商品”。[7] 部分國家的動物保護組織還藉此將每年的2月13日確定為“反中國裘皮日”。
(二)制約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首先表現在對我國對外貿易增長速度的制約上。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動物福利壁壘的加強程度與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成反比關系。以禽蛋產品為例,歐盟規定從2004年開始,要求市場上出售的雞蛋必須在標簽上注明是“自由放養的母雞所生”,還是“籠養的母雞所生”;還規定目前歐盟通用的每格450平方厘米的雞籠到2013年要被更大的雞籠替換。我國是全球第一位禽蛋生產大國,禽肉是我國畜產品中的第一位出口產品,但我國的禽蛋產品對歐盟的出口增長緩慢;我國肉類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國的活豬、活雞、凍肉主要出口到我國的港、澳地區和東歐國家,對歐盟、美國出口卻非常困難,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獸醫衛生質量不過關,家畜在飼養、屠宰等環節都存在很大的問題,遠遠達不到西方國家制定的動物福利標準,這嚴重阻礙我國畜禽產品出口的增長。其次,動物福利壁壘很容易產生連鎖反應,從一個國家擴展到多個國家甚至全球,許多措施可能嚴格限制甚至禁止一些產品的出口。[8]一些發達國家利用動物福利壁壘,提高進入本國市場的標準,直接將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拒之門外。我國相關出口企業為了達到相應的要求,必須增加設備、檢測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動物福利標準,從而增加了商品成本,削弱了我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可見,動物福利壁壘嚴重制約了我國對外貿易的正常開展。
(三)加劇了我國的對外貿易摩擦
隨著世界各國對動物福利問題的日益重視,以動物福利為借口的貿易限制措施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將越來越明顯。事實上,歐美等發達國家設置的動物福利壁壘成為許多國家出口的又一道門檻,嚴重影響了出口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由此引發的雙邊或多邊貿易摩擦也日益增多。動物福利壁壘涉及最多的產品是畜產品和水產品,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這些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加之我國的經濟水平、生產方式、消費結構和傳統習慣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是動物福利壁壘的主要受害者。當然,目前我國存在的非理性的消費觀念、不規范的屠宰方式和不安全的飼養成分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動物的福利,因此,動物福利壁壘的實施必然加劇了我國的對外貿易摩擦。
四、我國應對動物福利壁壘的策略與措施
(一)正確認識動物福利問題,不能簡單地將動物福利認為貿易壁壘
動物福利的提出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表現,有助于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調整社會關系,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也是人類倫理發展的需要。這主要表現在:從人本主義的思想考慮,改善動物福利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動物的作用,有利于讓動物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從人道主義考慮,重視動物福利,改善動物的康樂程度,可以盡可能使動物免除不必要的痛苦。[9]而且,重視動物福利符合我國政府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也是保持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和國際競爭力的需要。因此,我們不應簡單地將動物福利視為貿易壁壘,否則將招致眾多動物保護意識較強的發達國家的憤怒,使我國陷入“道德困境”。[10]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愛護動物的傳統美德,積極貫徹落實《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等,提倡科學文明養殖動物、規范動物屠宰行為,提倡對動物給予人道關懷,形成全社會關心動物、愛護動物的良好氛圍,逐步提高我國的動物福利保護水平,為我國動物產品貿易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二)加強宣傳力度,增強動物福利意識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動物福利方面落后于大部分發達國家。具體表現在我國還沒有制定《動物福利法》、動物福利和動物保護意識淡薄等方面。受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的影響,我國很多消費者認為現殺、現宰的活雞、活鴨、活魚才是最新鮮、最有營養、最可靠的。因此,在我國各地城鄉的大小菜市場里,攤販們都是公開宰殺活雞、活鴨、活魚。又如熊膽作為我國的一種中藥,可以用來治療頭痛、痔瘡等小病小痛,但熊膽膽汁的獲取過程卻令人發指——即直接把一段鋼管植入活熊的膽囊,定時抽取熊的膽汁,其疼痛之感相當于人在膽囊炎發作時的疼痛,植入的鋼管本身也會引起發炎、疼痛,抽取膽汁時,疼痛和恐懼往往會使熊慘叫不已。為了獲取膽汁而使成百上千活生生的熊常年關在鐵籠中,定期遭受死去活來的折磨,其殘忍程度是可以想像的。有些人為了保健美容、滋陰壯陽,就割去活海狗的生殖器,再把海狗扔回大海,任其在極度痛苦中死去。[11]面對我國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缺乏動物福利意識的現實,我們應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動物福利的宣傳,培養人們對動物的愛心,懂得善待動物,逐步消除人們在動物福利上的一些錯誤認識,諸如人是動物的主宰、重視動物福利就會減少經營利潤、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混淆的問題等,提高全民動物保護和動物福利意識,逐步地、有重點地開展動物福利工作,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同時,加強與在我國的國際動物福利組織的合作,結合發達國家的動物福利要求,促進動物保護和動物福利理念的傳播和普及。[12]
(三)加強動物福利立法,提高動物福利水平
我國對動物的保護工作開展比較早,但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卻很少,除《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動物檢疫法》等幾部單行法規之外,其他的只散見于《森林法》、《漁業法》和《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的零散條文之中,還沒有一部專門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動物福利法,對于人們如何保護動物以及如何維護動物福利都缺乏整體的規范。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如歐盟、美國、亞洲的新、馬、泰、日本和我國的香港地區都制定了比較完善的動物福利法規,因此,我們可以借鑒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研究制定出一套適合我國的動物福利法規。通過立法,一方面可使動物福利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全民的動物保護和福利意識,開展動物福利工作,提高動物福利水平,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動物福利的差距;另一方面,利用動物福利法形成的壁壘作用,把不符合我國動物福利標準的進口商品拒于門外。[13]
(四)建立動物福利壁壘的預警機制
考察我國被國外指控違反動物福利法規的案例,失敗的經貿活動往往源于信息的不對稱。因此,我們要建立早期預警機制,深入了解國際組織及WTO成員有關動物福利的新情況、新法規、新問題,密切注視其發展方向,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應對這些變化,構建有效的應對和防御體系。[14]可以通過政府機構、行業協會等,搜集整理國際上有關動物福利的法律法規和主要動物保護組織的信息,也可以利用我駐外經商、科技參贊處等機構,收集國外動物福利壁壘的信息。另一方面,利用各種渠道,對國內肉類生產加企工業、養殖戶進行宣傳教育,使有關人員充分了解國外動物福利的發展狀況和有關國家的政策,為應對國際貿易中的動物福利壁壘做好思想準備。
(五)改革農、牧業的生產方式
入世后,我國農產品出口發展迅速,牧產品是我國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不斷擴大我國的農、牧產品的出口,必須參照國際標準不斷改進我國現有的禽、畜生產方式和動物保健觀念。一方面,要禁止濫用飼料抗生素,采用綠色飼料。動物飼料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使一些動物致病的細菌產生耐藥性,間接使人類治療感染性疾病越來越難,費用越來越大,甚至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災難。因此,我們當務之急是依靠科技進步,加速研究和開發應用抗生素的替代品,使用綠色飼料添加劑,如中草藥添加劑、微生態制劑、低聚糖添加劑等。另一方面,參照發達國家的動物福利標準不斷改善動物的生存環境。例如改善動物的衛生環境、改善動物的運輸方式、改善動物的屠宰方式,保證禽畜基本的生存福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動物的健康。動物的健康對人的健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充分重視并積極落實動物福利,積極開展與動物福利有關的技術研究,我國的禽畜產品才能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具體來說,我們要把分散的、產供銷脫節的養殖業、畜牧業和肉類加工業轉向綜合化生產,統一進行科學的加工和管理,從而實現產品的標準化。[15]
(六)加大對動物福利的投入,擴大標準化的生產規模
實施動物福利需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作為支撐。在動物的飼養、運輸、屠宰及加工過程中,要達到較高的動物福利水平,就需要大量的物質投入,如飼料、藥品、儀器和設備等。[16]當前,相關企業要搞好動物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在建筑結構、輔助設施、疾病預防控制等方面增加投入,較快地實現飼養、運輸和屠宰方式的轉變,改善動物的福利狀況;同時,企業應參照國際動物福利標準,在畜舍設施、飼料加工、環境管理、防疫體系及獸藥使用規程、動物制品的加工、運輸等方面建立標準化規范,根據自身的實際擴大標準化的生產規模,通過規模經濟來降低成本。這樣,實施動物福利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可通過其它方面的成本降低來補償。
(七)依法抵制以“動物福利”為名的貿易保護主義
動物福利問題的實質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它是基于保護動物的尊嚴及其內在價值的考慮,是人類進步的體現,標志著人類對待動物甚至是生命的態度已經開始轉變,同時,它也是基于人類健康的考慮,改善動物福利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動物的作用,讓動物更好地服務于人類;[17] 另一方面,它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一系列不公平待遇之一,也是現階段國際競爭的表現。如果我們忽視歷史差距,一味迎合發達國家標準,一方面會大量增加我們的生產成本,因成本提高、競爭力下降而喪失國際市場,另一方面會加劇國際競爭中的不平等。我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成員,應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積極參與制定體現公平、公正的貿易規則,應依據多邊貿易規則的有關規定,指出處在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國家在動物保護和動物福利方面存在著差異,強調不同民族和文化對動物福利理解的多樣性,強調動物產品貿易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保護動物的同時合理使用動物。[18]反對某些國家不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濫用動物福利壁壘實施貿易保護的行為,維護國際動物產品貿易的正常秩序,為我國動物產品出口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參考文獻]
[1][7][10][18]李 智.全球動物福利運動的發展趨勢及應對建議[J].國際貿易,2008,(1):43-44.
[2][9]翁 鳴.不可低估的道德壁壘——國際農產品貿易中的動物福利問題[J].國際貿易,2003,(6):23-25.
[3]易露霞.動物福利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應對[J].經濟問題,2006,(1):66-68.
[4][5]吳 杰.初探動物福利壁壘產生的原因及其效應[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6,(7):21-23.
[6]唐 凌.動物福利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我們的對策[J].經濟問題探索,2005,(7):44-47.
[8]曾妮娜.國際貿易中的動物福利壁壘研究[J].北方經貿,2008,(7):48-49.
[11]何 娣,薛夢晶.動物福利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對外貿易實務,2003,(8):9-12.
[12][15]周正祥.動物福利壁壘及我國應對的政策措施[J].財貿經濟,2006,(7):26-29.
[13]姚 敏.正視國際貿易中的新壁壘——動物福利[J].經濟管理,2004,(13):90-92.
[14]陳松洲.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消極影響及對策[J].商訊.商業經濟文薈,2006,(1):96-98.
[16]李 薇.解讀與應對國際貿易的“道德壁壘”[J].對外經貿實務,2006,(11):31-34.
[17]侯鮮明.國際農產品貿易中的動物福利問題[J].商業時代,2006,(29):36-37.
A Study and Countermeasure on Animal Welfa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hina
Chen Songzhou,Weng Zequn
(Shantou Polytechnic, Shantou 515078, China)
Abstract: on the one hand, appearance of animal welfare can be the symbo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result of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article is to make a deep analysis on animal welfare and the connotation of animal welfare barrier. From the aspect of limitation of market admittance, competitive influence and trade restrained impact and so on, it analyses the economic effect which animal welfare barrierbrings, pointing out that it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for the influence of our export trade. Therefore, it is the main tactics and measure with which we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n China to know the animal welfare correctly, to strengthen its law, to build up the predictable system, to reform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ing ways, to enlarge the investment of its capital and counteract the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according to the law.
Key words: animal welfare; trade barrier; economic effect;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
(責任編輯:張丹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