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麗 王明生 孫海龍
摘要:目前交通工程專業仍然存在著課程設置不太合理的問題,導致學生無法對交通工程專業形成整體的認識。因此,交通工程專業必須加快改革步伐,整合課程,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探索和構建新的、更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課程整合;交通工程;知識鏈
我國交通工程專業設置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與演變,現在的專業課程不僅包括工程技術基礎知識,還包括交通控制、交通管理等。但是,目前的課程之間重復內容較多,關聯性差,使得本已十分緊缺的課時資源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浪費。另外,學生畢業時對所學課程仍然沒有一種整體而清晰的認識。而對交通工程專業課程進行整合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問題。
一、課程整合的概念
從廣義上講,課程整合不僅是一種組織課程內容的方法,還是一種課程設計的理論以及相關的教育理念,它涉及經驗的整合、知識的整合、社會的整合和課程的整合四個層面。狹義的課程整合則專指一種特定的課程結構設計方法,是把有內在聯系的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內容或者問題整合為一門新的學科。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在有關工程師培養的討論中,美國MIT校長Vest就提出了“工程整合教育”的概念。他認為,不僅要加強技術學科之間的整合,而且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大規模復雜系統的分析和管理,加深他們對更大的經濟、社會、政治和技術系統的理解。
現階段,交通工程專業課程的整合是指課程之間內容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同時在相關課程中不斷導入提高學生核心技能的訓練方法,使得在不增加課程或課時數量的情況下,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整體把握,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交通工程專業課程整合的必要性和目標
交通工程專業課程整合的必要性可以結合內部、外部兩種因素進行分析。
1.外部因素
目前,與交通工程相關的知識迅猛發展,如果在教學中不及時對課程進行整合,各課程之間就可能因為內容發生改變而無法彼此協調。同時,隨著就業競爭的加劇,畢業生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如何體現學生的優勢、如何讓他們在求職中脫穎而出就成了這一專業學習的重點。
2.內部因素
一是對交通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和內容的認識不統一。當不同的課程由不同的教師講授并且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時,課程之間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內容的重復或遺漏。二是雖然有教學大綱作指導,但是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側重點基本上由教師自己把握,這就會導致各專業課程之間沒有形成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知識鏈,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支離破碎的。三是師生雙方往往都是孤立地對單一知識深入研究,誤解了“深入”的含義。四是學生的專業軟件操作能力差。五是畢業設計不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專業知識整體把握的能力,使得即將畢業的學生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都不強。
“學生的發展是教育的內在目標。”教育部交通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的《交通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生基本要求》中指出:“本專業培養具備交通工程和系統規劃、設計與控制等方面知識,能在國家與省、市的發展計劃部門、交通規劃與設計部門、交通管理部門等從事交通運輸規劃、交通工程設計、交通控制系統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這一目標強調了對學生的綜合培養,卻弱化了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而這恰恰是從事交通工程工作非常重要的能力。
三、交通工程專業課程整合方案
每個專業的每門課程都不是單一的個體,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對課程進行整合時,首先要明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交通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為例,整合后的課程由5條具有遞進性的知識鏈構成,每一條知識鏈都體現了知識的連貫、價值的傳遞和增值。
1.專業基礎及技術知識鏈:《工程制圖》和《工程測量》——工程類專業課程的共同基礎;《工程力學》《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研究內容依次深入,并為《土木工程》和《施工技術》提供理論基礎。這些看似屬于土木工程學科的課程對于交通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也是必須學習的,這些課程是交通工程專業主要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交通工程專業主干課程的前期知識準備,可以說,沒有這些知識做基礎,就不可能掌握交通規劃原理和控制原理。
2.規劃知識鏈:規劃原理包含著寬泛的內容,如統計學、運籌學等。《交通規劃》是對普通規劃理論的加深和拓展,是在道路結構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對交通整體規劃的深入,它同時為《交通控制與管理》課程的學習奠定了理論基礎。《交通規劃》課程知識與《道路設計》課程知識結合才是完整設計一條道路的基礎,而且這兩門課程也是《交通環境影響分析》課程中要涉及的內容。
3.控制知識鏈:以《交通流理論》為基礎,知識鏈在延伸過程中逐一細分,從體現專業性的《交通控制與管理》到面向交通可持續發展的《交通環境影響分析》,研究內容層層深入。《交通流理論》與《交通控制與管理》又是《交通安全學》的理論基礎和方法策略,在講授《交通環境影響分析》課程的時候必須考慮《工程經濟學》課程對其的影響。
4.經濟知識鏈:《工程經濟學》是具有實用性的經濟學,掌握這一知識有利于工程投融資分析研究,進而反映在可行性研究與評估的經濟評價環節中。
5.安全知識鏈:以《交通安全學》為基礎,先了解安全控制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然后再上升到交通設計控制領域中。
交通工程專業的學習主要分為規劃領域、控制領域、經濟分析領域和安全領域,也就是上面的幾個知識鏈的劃分。這幾個方面自成研究主體,相互之間也互為條件、互為基礎,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鏈,只是各有側重而已。所以,在課程設置方面一定要注意使它們之間互為基礎,各有深入。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還要注重對學生計算機素質和表達技能的培養,工程制圖、工程設計類課程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投資與融資》和《可行性研究》課程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所有這些綜合課程的學習效果和技能的培養效果,都將體現在畢業設計環節中。
盡管各個高校交通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不盡相同,但是課程之間的相關性卻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必須認真進行分析整合,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充分掌握交通工程專業知識。
四、整合效果
美國科羅拉多州州立大學的土木工程學院通過加強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開設激發學生潛在職業能力的課程和持續強調課程的前后相關性對課程進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合方案實施后,不僅學生的各科成績有所提高,而且來自企業的反饋信息也非常積極。
畢業設計是對學生大學四年來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的綜合過程,幾乎囊括了全部的核心課程,因此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檢驗課程整合的效果。學生在案例設計過程中可以將幾乎全部核心課程自然整合起來,強化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查漏補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校也很容易據此評價整合后的教學效果和培養目標的實現情況。來自用人單位的反饋表明,參與畢業設計的學生在就業中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在工作中也顯示出較強的適應性和工作能力。
雖然我國交通工程專業自通過教育部審批建立以來只有短短8年的發展歷史,但是它的起源卻是較早成立的交通土建工程專業,經歷過由重技術到技術與管理并重的轉變。目前,交通工程專業仍然存在著課程設置不太合理的問題,導致學生無法對交通工程專業形成整體的認識。因此,交通工程專業必須加快改革步伐,整合課程,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探索和構建新的、更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韓雪.課程整合理論基礎與模式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2,(4).
責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