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明

09年第一季度,國內車市呈現了逐步回升的態勢。在短期等待因素得到充分釋放后,國家利好政策的作用進一步顯現,其對車市的拉動功不可沒,而季節周期性的作用也對車市增長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綜合統計數據顯示, 09年一季度汽車產銷量同比雙雙增長,而3月份乘用車單月銷量也創歷史新高。
從今年前三個月的車市表現來看,一季度已經表現出了非常不錯的變化。市場在這一階段的變化比去年年底大多數人和相關機構的預期都要好很多,國家信息中心去年底所做的預期是今年車市增長率將在6%左右,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今年車市增長將遠遠超過6%。僅就一季度數據來看,乘用車增長率達到了13.4%,盡管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6.1%,但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已實屬不易,而增長率最快的月份為2月份,乘用車增長率達到了29%。
政策因素成拉動車市增長主因
總的來看,有三大利好因素共同推動了一季度車市的快速增長。
一是去年12月份出臺的關于取消養路費的政策。此政策的出臺,使得每輛車平均實用費用降低了1300元左右,同時再加上當時油價下降的因素,國家信息中心對此專門做了一個測算,以深圳、廣州等發達地區來看,車主每年的汽車使用費用平均下降了11%左右,而保定等中小城市的使用費用平均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17%左右。
所以這個政策的作用還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車輛使用費用低的城市積極作用更為明顯,因為很多車主更為關心的是車輛閑置一年不用的情況下所花費的費用為多少。如此計算的話,中小城市或車輛使用費用低的城市中的車主受益更為明顯,這就刺激了這部分車主的購車欲望。
二是車購稅調整政策的出臺。我們認為,一種政策的影響并不是非常明顯的,然而,多重政策的疊加所產生的影響就會明顯起來。所以,當今年初有關車購稅調整的政策出臺后,和上述第一個因素疊加到一起,對車市增長所作出的貢獻就非常明顯,起到了很好的拉動車市的效果。
我們將上述原因歸結為政策拉動型增長。第三個因素就是去年的等待因素在今年一季度的釋放,對車市增長的刺激作用也非常明顯。
從去年11月份開始,各方都開始了對車購稅調整政策的炒作,一些準備購車的消費者就進入了觀望階段,兩個月后,相應政策出臺,這部分消費者自然就出手購買。
等待因素的釋放通常具備以下規律,如果長時間的等待過后,這部分消費者消費能力的釋放也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打個比方,2002年前傳出中國加入WTO的消息后,很多消費者就進入等待階段,期待“入世”后商品價格的下降,當中國正式加入WTO后,這部分等待人群的購買力經過了整整兩年左右的時間才釋放完畢;而此次車市所出現的等待情況,我們認為是一種短期等待,這種短期等待,其釋放過程也比較快,兩個月的等待也只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釋放完畢。
從今年前三個月每月的數據統計來看,盡管相比2月份,3月份的增長率有所下降,但是增長幅度還是較為明顯,如此判斷,隨著短期等待因素的釋放完畢,對車市增長拉動更為明顯的則是政策性拉動。
從上海大眾、一汽-大眾、東風日產、比亞迪、奇瑞等多家企業反饋回來的信息來看,今年1、2月份自主品牌汽車的銷售情況非常不錯,而進入3月份后,合資品牌的銷售開始出現好轉。如此來看,市場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回落,可見政策因素對車市的拉動更為主要。
年內區域增長有變
由于政策的作用是較為長期化的,所以其對今年車市的拉動將持續一段時間,而今年汽車市場的區域增長也將出現變化。今年的區域市場與往年的最大區別表現在中部市場的增長速度非???,西部地區稍慢一點,東部地區比較慢。
從我們對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中部省份的具體調查結果來看,市場增長形勢非常好。而從城市級別來看(我國把城市分為6個等級,其中1級為全國性的經濟中心,2級為區域性經濟中心,3、4級城市為省會和發達地級市,5、6級城市為欠發達地級市),今年4級以下城市的增長非???,我們認為至少有兩個原因促使這些城市的汽車銷售增長速度加快。
一是這些城市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有所恢復,即今年刺激內需的政策對這些地區的作用更為明顯,此外由于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內陸地區,所以相比東部沿海的外向型經濟的城市而言,經濟危機對它們的負面影響并不明顯。
另外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就是跟這些城市所處的發展階段密切相關。數據顯示,去年6級城市的汽車千人保有量為5輛,5級城市為9輛,而一個國家汽車增長的兩個高速期分別是千人5-20輛,以及千人20-100輛。以此為依據來看,6級城市剛剛進入第一個高速增長期,所以從汽車增長的發展階段來看,這些城市具備了高速增長的潛力。而且,這種增長一般來講都會持續若干年,而且這些地區的人口占到了全國的63%左右,龐大的人口基數也決定了其汽車市場增長的巨大潛力。
我們認為,如果今年后半年經濟不繼續惡化的話,這些地區汽車市場的發展具備可持續性,至少從二季度來看,這些地區的汽車市場表現不會太差,而它們將成為今年國內車市最重要的增長點,我對年內車市的增長持比較樂觀的態度。


結構性特征成年內車市典型特征
今年車市發展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結構性特征。從排量和價位來看,小排量低價位車在今年車市的發展過程中將起到主要的拉動作用,這與此前出臺的幾項政策是完全匹配的。
從車系來看,自主品牌和韓系車最為受益。就排量分布從全國范圍來看,1.6L以下占到了53%左右,其中自主品牌車的比例就達到了80%左右,其受益車型非常多。其次受益明顯的就是韓系車,而其他車系受益程度相比要低一些。
而受“汽車下鄉”政策的影響,微型客車和微型貨車的受益程度還要好過乘用車。因為這些車型價格和排量更為偏低,銷售方向更為偏向二三級市場,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今年微客的增長率可能達到30%-40%。
商用車由于多數用途在商業運輸方面,所以在今年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一車型的市場表現欠樂觀,只有自用成分大的車型,才能在今年保證較高的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