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摘要:通過水泥相容性試驗,確定了合適的減水劑和硅灰品種,考察了水膠比和硅灰摻量對膠凝材料流動性的影響,研究了水膠比、粉煤灰、硅灰、石英粉、 納米硅等對RPC流動性的影響規律。實驗結果表明,采用適當比例的硅灰、粉煤灰和納米硅,可以提高RPC的流動性,RPC中加入緩凝劑,延緩了拌合物的凝結時間,有利于提高RPC的強度。特別是納米硅的加入,明顯的改善了RPC的流動性。
關鍵詞:水膠比;抗壓強度;納米硅;流動性
1引言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自1993年法國研制出以來,國內清華大學[1]、湖南師范大學[2.3]、福州大學[4]、中南大學[5]等院校也分別從材料性能、摻量、配合比、養護制度、膠結體系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配制出了較高性能的RPC。在制備活性粉末混凝土時通常選擇水泥加硅灰的二元膠結體系,用量較大的水泥和硅灰將使混凝土收縮變形增大,引起混凝土的早期開裂。為解決這一矛盾,清華大學覃維祖等采用磨細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及硅灰,形成水泥、硅灰和粉煤灰組成的三元膠結體系,不僅起到降低成本、保護環境的作用,同時還可利用摻粉煤灰混凝土后期強度緩慢增長的特性,解決RPC的強度倒縮現象。
上述研究均沒有采用納米SiO2和緩凝劑,考慮RPC組織的致密和流動性,本研究使用了納米SiO2和緩凝劑,考察其對RPC性能的影響。通過大量的水泥相容性試驗,確定合適的減水劑及硅灰品種,研究水膠比、緩凝劑、納米硅和硅灰摻量等對RPC流動性的影響規律。
2原材料
水泥:a.哈爾濱水泥廠生產的天鵝牌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b.河北冀東水泥廠生產的P.O.52.5普通硅酸鹽水泥;硅灰:a.天先特種材料研究所生產,灰白色粉末,實測密度2.13g/cm3;b.挪威埃肯公司生產的半聚集態硅微粉,表觀密度2.23 g/cm3 ;c.上海天愷公司生產的天愷970U、940U微硅粉;粉煤灰:黑龍江省阿城市黑寶建筑材料廠生產的一級特細粉煤灰,實測密度2.21g/cm3;細砂:福建平潭按舊標準產的天然河砂,粒徑范圍0.25~0.65mm,密度2.59g/cm3;石英粉:275~320目石英粉,實測密度2.64g/cm3;高效減水劑: a. 西卡(中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viscocrete3301聚羧酸系減水劑,無色液體,含固量為17%;b.上海花王化學有限公司生產的邁地21S,屬羧酸系共聚物,淡褐色液體,含固量為20%;c.德國DEGUSSA公司開發生產的美爾福斯1641F,為改性聚羧酸聚合物,黃色粉末;鋼纖維:天津市路橋鋼纖維廠生產的表面鍍銅光面平直鋼纖維,纖維直徑0.18~0.2mm,長度15mm,長徑比約為79(抗壓強度試驗使用);緩凝劑:葡萄糖酸鈉;納米SiO2:粒徑10nm,比表面積640m2/g。
3 水泥相容性試驗
為確定水膠比、硅灰和減水劑對RPC流動性的影響,首先進行了水泥相容性試驗,測試方法依據《混凝土外加劑均勻性試驗方法》GB/T8077-2000中附錄A"混凝土外加劑對水泥的適應性檢測方法"。為了詳細了解膠凝材料的流動性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分0、5、15、30、45、60分鐘六次進行測定。實驗工況如表1所示。

表中數據以克為單位,每種配比的膠凝材料總量為600克,高效減水劑為膠凝材料用量的1%,緩凝劑為減水劑用量的4%。工況1測定水泥凈漿的流動性,工況2、3、4考察不同減水劑對流動性的影響,工況5考察緩凝劑對流動性的影響,工況6、7、8考察不同硅灰對流動性的影響,工況9、10、11考察水膠比對流動性的影響,工況11、12考察相同硅灰不同摻量時膠凝材料的流動性,工況13、14、15考察不相同硅灰不同摻量和不同硅灰相同摻量對流
動性的影響。
4 試驗結果分析
(1)最佳減水劑的確定
工況2、3、4、5的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摻ME粉末減水劑(工況2)的水泥漿體前期流動性明顯高于花王和西卡減水劑,后期流動性降低;摻花王減水劑(工況3)的水泥漿體前期流動性較差,但隨著時間的增長其流動性增強,后期高于西卡和ME粉末減水劑;摻西卡減水劑(工況4)的水泥漿體性能很穩定,但普遍低于其它工況;工況5具有良好的流動性,且隨時間增長流動性變化穩定,45分鐘后其流動性還稍有提高。
(2)硅灰品種的確定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工況7、8原定的水膠比為0.18,但幾乎測不出流動性,因此采用0.20的水膠比,工況5、6采用0.18水膠比,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摻埃肯硅灰的水泥漿體流動性明顯好于其它硅灰。在增大水膠比的情況下,天愷940和天先硅灰的流動性普遍高于天凱970(工況6)的流動性,但仍然不如埃肯硅灰(工況5)。考慮到較低水膠比有利于RPC強度的發展,因此首選埃肯硅灰。
(3)水膠比對流動性的影響
工況9、10、11的水膠比分別為0.14、0.16、0.18,實驗結果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水膠比對流動性的影響很大,水膠比越高流動性越好。水膠比為0.14和0.16的水泥漿體前期流動性損失較大,后期逐漸穩定;水膠比為0.18的水泥漿體前期流動性降低較少,后期比較穩定。
(4) 硅灰摻量對流動性的影響
工況13硅灰摻量為0.3,工況9、10硅灰摻量為0.1,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
由圖可知,在不摻粉煤灰的情況下,使用相同硅灰,硅灰含量越多漿體流動性越差;硅灰含量相同時,埃肯硅灰的流動性好于天愷970。另外,摻10%硅灰(工況14、15)的漿體流動性接近或要高于水泥凈漿的流動性。這說明一定含量的硅灰對水泥漿體的流動性是有貢獻的。

5結論
通過以上研究可知,ME減水劑、埃肯硅灰的水泥相容性實驗效果明顯好于其他減水劑和硅灰,因此可選為配制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組成材料;適當摻量的硅灰可以改善漿體的流動性;較小水膠比可以獲得較大的混凝土強度,但在較小水膠比時,隨著水膠比的增大,水泥漿體流動性愈好。
參考文獻
[1]覃維祖.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 石油工程建設 2002. (3)
[2]何峰, 楊軍平等. 硅灰摻量對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性能的影響[J]. 桂林工學院學報. 2007, (2)
[3]何峰, 黃政宇. 硅灰和石英粉對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壓強度的貢獻分析[J]. 混凝土. 2006,(1)
[4]何雁斌, 吳炎海等.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材料選用及制作技術. 福建建筑. 2003, (1)
[5]謝友均, 劉寶舉, 龍廣成. 摻超細粉煤灰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 建筑材料學報. 20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