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玲
摘要:會計信息為了滿足使用者的需要而有著多種質量特征,其中最為主要的是相關性和可靠性。深入分析其相關性和可靠性特征并充分認識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對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至關重要。在影響會計信息質量高低的因素中,諸如貨幣價值變動、會計模糊性等固有性因素是無法消除的,只有充分認識并盡力降低其影響才是正確和客觀的選擇。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影響因素
前言
會計信息是用于體現特定會計主體價值狀態及其經濟活動中價值運動和增值過程狀況的經濟信息,具體而言,它反映其服務的會計主體在一定時點上的財務狀況和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內容。正是由于會計信息能夠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信息,所以會計信息在加強其主體內部經營管理,滿足國家宏觀調控,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服務于相關利害主體進行規劃決策等方面有著重大的作用。由此,我們應該重視對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研究。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幾點固有性因素有以下內容。
1 社會道德觀念、倫理修養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念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會計的目標之一是對社會經濟單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所以會計工作不可能獨立于社會活動,同樣道理,會計人員也是社會的一員,必然存在于社會大環境中,社會普遍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不斷地影響和作用于會計人員。現階段,社會上種種不良的思想傾向,社會整體修養素質由于受文化水平、傳統思想因素的影響還不能普遍達到一個較高的水誰,思想覺悟千差萬別,在這種狀況下,部分會計人員不能建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必然的。既使會計人員都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但會計工作的社會性,也決定了會計信息質量必將受到種種不良思想道德因素影響,如業務經辦人提供無法核實的虛假原始憑證,領導在會計審批中帶有傾向性等等。所有這些因素勢必會影響會計工作的進行,降低了會計信息的質量。鑒于此,我們不可能僅通過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達到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只有通過提高整個社會思想道德覺悟,重視整個社會道德修養,凈化整個會計道德環境,搞好精神文明建設,才可能降低會計信息受到此種環境因素影響程度,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期性也決定了這種環境因素影響的長期性。
2 會計工作的慣性和會計改新的滯后性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社會經濟環境并非凝固不變,而是不斷運動著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間的競爭逐漸尖銳化和復雜化,企業間的合并、收購、兼并等形式將會形成一種潮流,公司向集團化、巨大型化方向發展又使市場競爭顯得更加激烈,在占領市場、分割資源和搜集人才的競爭中會因為許多無法預見的因素導致出現無法預料的情況。受經濟環境影響巨大的會計不能很快地適應經濟環境變動而變更,傳統的會計確認標準,計量手段、核算方法、報告方式都可能因為出現了新的經濟情況而不適應,一些傳統的會計觀念也受到了沖擊。會計改革也總是由經濟新情況——會計理論研究——會計實踐應用這一規律進行的,會計改革的滯后規律決定了這一矛盾得不到根本解決,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3 會計信息的供需矛盾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商品,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商品,也應該適用于商品的供需規律。作為一種商品化的社會資源——會計信息同樣也有供給方和需求方,會計信息商品的載體為現行的會計財務報告;供給方為提供會計財務報告的會計主體,是單一的;需求方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廣泛的,會計信息的需求者也可以從數量上劃分出成千上萬個團體和個人。所有需求者都試圖從財務會計報告中獲取所需的信息,用于決策,因此需求者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廣泛的會計信息真實的企業資料。供給者卻不能提供滿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所有信息和真實情況。因為供給方的情況如下:(1)會計主體只能對外報送按規定的內容和格式編制的通用會計信息。(2)由于市場競爭的需要,企業都不愿披露諸如產品成本資料、企業未來財務計劃等有關商業秘密的信息。(3)企業在經營狀況不佳、盈利能力下降、暫時財務困難時往往希望回避披露真實情況,維護企業形象。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信息質量從供給者角度難保其真實性和全面性,是質的低下;從需求者角度會計信息還難以達到滿足需求的量,是量的不足,所以會計信息的供需不平衡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相對性的不足。
4 貨幣價值變動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貨幣是衡量一切價值資源的尺度,貨幣對會計的影響是徹頭徹尾的,因為貨幣的計量屬性構成會計計量的核心,會計離不開貨幣計量,貨幣為會計提供了計量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尺度,在許多經濟業務中,貨幣從質和量兩個方面計量經濟事項的特征,因此,貨幣是會計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既然會計計量實質上是貨幣計量,把貨幣單位視為會計計量的尺度,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便應運而生,這就是:單位貨幣的價值是否穩定。從理論上講,要得到正確的計量結果,用作計量的尺度,其本身應當是不變的。不幸的是,雖然貨幣單位被人們普遍地用于會計計量,它的價值實際上是不穩定的,長期不變或較小變動是極為罕見的,多數是變動的,有時甚至劇烈變動,在這種條件下,通過傳統的會計方法,用價值變動的貨幣計量的結果,必然導致會計信息是不準確的。針對普遍存在的物價上漲,幣值下降狀況(即通貨膨脹),會計應該采取什么辦法來加以補救,這是還未很好解決的一個世界性難題。這樣由于貨幣變動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就仍具有長期性。
5 會計信息固有的模糊性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信息的模糊性一般指會計信息在對會計對象作量和詞語表達上所體現出來的不確定性、不統一性和不準確性。由于會計對象在形式上千差萬別,在類型上種類繁多,所以在質和量上都難以用完全客觀和精確的詞語或數字來表示。鑒于此,會計上往往通過假設、估計、預測來解決,加之會計核算方法上的多樣性和程序上的可選擇度等等,這就形成了會計信息模糊性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導致會計信息的模糊性普遍存在。具體說來,其產生的原因:(1)會計對象是會計主體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資金運動借助于種種物質形式,會計對于資金運動采用貨幣計量方法,計量往往以物質價值為軸心繞價值上下波動,所以以價格為基礎以貨幣為尺度記錄的物質形式下的資金運動不是價值量的準確運動,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以貨幣為計量尺度的會計信息具有必然的模糊性。(2)會計主體生產過程中資金運動是會計主體產生后持續的絕對性連貫,而反映資金運動的會計形式——會計信息卻是期末的匯總在時點上的連貫,會計信息的連貫性是相對的,間斷性是絕對的,由此而產生會計信息的模糊性。(3)對于某種經濟業務或會計要素項目理論上存在著多種處理方法,實踐上應用著多種核算選擇,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模糊性。(4)經濟業務發生與會計核算處理時間上的差異,導致核算滯后于實務,產生會計信息的模糊性。
會計信息的模糊性決定了會計信息不可能存在絕對精確,當然我們應該辨證看待會計信息的模糊性。既然會計信息的絕對性精確不可能存在,那么采用相對正確和比較可靠的方法、手段、形式來核算、分析、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成為一種可能和必然,并且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而言,會計信息的價值在于是否能在更大程度上有助于其正確決策,而不在于會計信息是否具有絕對精確性。由此看來,只要會計信息的模糊性不影響使用者的正確決策,相對精確的會計信息更具有實際意義。
總之,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和會計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對會計信息要求上只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精確。由此看來會計信息失真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在整頓會計工作秩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過程中,要科學界定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因素,最大限度地追求會計信息質量保證,但不能絕對化,否則,就會出現形而上學觀點,搞煩瑣哲學,反而不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葛軍.淺析會計信息質量.經濟師,2006,(4):232.
[3]陶凡俐.中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比較與借鑒.當代經理人,2006,(5):9-10.
[4]柳春濤.淺談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會計之友,2006,(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