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平
摘要:文章闡述了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中通常遇到的幾個問題及采取的對應措施。通過在工程中的實際應用,表明消除梁柱節點處的施工問題有利于保證和提高主體結構的施工質量。
關鍵詞:框架結構;混凝土;節點;保護層
1前言
對于建筑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施工,有關規范雖已有詳細規定,但仍有若干問題沒有明確具體作法,例如:雙向框架梁鋼筋同時穿過梁柱節點或高度相同的井字梁交叉點如何保證其保護層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結構設計的影響問題;梁柱節點不同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施工措施及其對設計的影響問題;節點加密箍筋施工及其間距保證問題;屋面梁柱節點處框架梁面筋伸入框架柱的錨固長度與傳統施工縫留設位置相矛盾的問題等。上述問題在規范條文中沒有具體規定,也往往易被忽視,給工程質量留下隱患。
2 保護層方面的問題
我們知道,混凝土保護層的作用是保護鋼筋不發生銹蝕,并保證鋼筋的黏結錨固性能。有時我們只注意到主筋的保護層厚度,造成箍筋外露或保護層厚度不足,有的在主次梁交叉處,主梁、次梁和板的鋼筋關系處理不明確,造成板負筋保護層厚度不足或者加厚梁的保護層(即有效截面高度損失),直接影響到構件的安全性、耐久性及鋼筋的受力性能。下面舉例說明保護層的不當之處及解決辦法??蚣芰涸谥叺墓濣c處,見圖l。對柱來說,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規范規定為30mm,但從圖1中,我們不難得出框架梁端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實際為d(柱直徑)+30mm,顯然比施工規范規定值偏大,且梁端一側55mm左右厚度均為素混凝土。受荷后極易產生開裂現象,梁端部的有效截面寬度和混凝土核心區均有所減小,削弱了梁截面抗彎承裁能力。針對上述問題。施工時應該在梁端保護層超過30 mm的區段內,增加一道雙肢箍。其直徑間距均同梁箍筋,并設4φ12mm縱向鋼筋,見圖2。
再如框架主次梁與板的節點處,由于上部縱筋相互交叉重疊,使主梁上部縱筋位置下移,距板面距離為d+25mm(d為次梁上部縱筋直徑),此時板負彎矩鋼筋應如何捆扎呢?經實際總結如下:在有次梁時,可直接綁于次梁縱筋上,在無次梁時,可以沿主梁方向增設1φ12mm鋼筋,并綁于主梁箍筋上方,板負彎矩鋼筋就可以綁在其上了。這樣,板負彎矩鋼筋的保護層就可符合設計要求,達到控制板的有效高度的效果。見圖3。
3 鋼筋錨固長度問題
為了保證錨固長度,主梁縱向鋼筋須彎折插入節點區域,當水平錨固長度較短時,多出現側面鼓脹裂縫,致使核心區混凝土斜向劈裂或壓碎破壞,當段板較短時,常發生垂直鋼筋踢破保護層而破壞。因此規范對節點區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L。水平錨固長度 及垂直錨固長度L 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在實際中,有些設計人員雖然對錨固長度作了規定,但取值時卻忽略了梁柱的實際尺寸,致使施工時難以辦到??蚣苤髁簲嗝娉叽鐬?00mmx600mm。次梁為250mmx550mm,按規范規定的錨固長度為:L=40d,故L=40x25=l000mm。受主梁斷面尺寸限制。錨固長度最大只能為850mm(見圖4),因此采用了加焊水平鋼筋的方法來保證錨固長度(見圖5),即在梁縱筋上加焊同規格的水平鋼筋,采取此措施后,錨固長度就可按規范規定的長度乘以0.8的系數這樣即能滿足要求。
另外,施工縫留設位置不合理也可造成錨固長度不足。施工規范規定,柱的施工縫宜留設在梁底標高下20mm~30mm,或留設在梁板面標高處,其原則是施工縫宜留在結構受力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施工時為方便柱身混凝土下料和振搗,習慣于在梁內鋼筋未綁扎前進行柱身混凝土澆筑,并將施工縫留在梁底,以致梁內節點上部鋼筋不能伸入柱內,造成節點主梁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不足,削弱了結構的抗震能力,所以在施工組織設計時應詳細做好施工方案,考慮到節點處的每-個細節問題。
4混凝土施工方面出現的問題
為滿足結構承載的要求,節約工程造價.通常存在設計中對上、下柱或柱與粱扳的混凝土選擇不同強度等級,然而未對結構的節點區域的混凝土強度作出明確說明。柱的混凝土施工通常在梁底標高以下20~30mm處留設施工縫,與梁板同時施工,而施工人員往往貪圖方便而使用同樣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施工,降低節點的強度,節點受力破壞形態主要為剪切破壞,節點區域的剪力與混凝土及箍筋共同承擔,因此應該保證節點區域的混凝土具有足夠的強度,按施工規范要求,當梁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時,節點處應按強柱弱梁的原則,節點區域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與柱相同采用強度較高的混凝土,而在梁柱交匯處側面設垂直施工縫是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混凝土澆筑時,應按圖在梁柱接頭周邊用鋼網或小板定位,并先澆筑梁柱接頭的混凝土,隨后澆筑梁板混凝土,這樣既不便于施工,其質量也得不到保證有些施工人員為了方便而將梁與柱使用強度等級相同的混凝土,這樣既提高了工程造價.又造成浪費.因此,在結構設計時應作綜合考慮,根據實際情況將柱與梁板選擇相同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以方便施工。
另外,澆筑節點區域混凝土前未及時對施工縫按規范要求進行處理在澆筑柱的混凝土時.由于振搗、石子自重等因素,柱頭施工縫區域一般浮漿較多.表向混凝土層較軟弱,應在安裝接點模板之前及支時清除松動的石子及軟弱的混凝土層。模扳安裝完成后,要清理雜物、泥砂、小屑等,防止澆筑混凝土時出現水平裂縫或松散夾層一在澆筑混凝土前,還要先澆一層水泥漿,以保證新舊混凝土良好地結合成一體:由于節點受力狀態復雜,且鋼筋密集,在混凝土澆注時下料、振搗均較困難,容易出現蜂窩等情況.降低了混凝土強度,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要嚴格控制骨料的顆粒大小,并選擇合適的坍落度,精心施工以保證工程質量一模板制作安裝方面的問題在框架結構節點的施工中,由于處在梁、柱、板的中心或梁、柱鋼筋的交叉點,密度大且受力復雜,因此當與柱相互交匯的橫梁與縱梁設計高度不一致時,就容易出現誤差。在模板制作安裝方面難度較大.對小工的要求一定要非常嚴格,模板的尺寸也一定要非常準確,并認真檢查校對圖紙,模板要釘牢,撐拉受力要均勻,特別是柱頭模板要密實,四周不能出現空洞,發現問題時要及時處理或加固 否則就容易出現漏漿而形成蜂窩麻面,或者造成爆模,既影響混凝土的質量,也影響梁柱的外觀,因此,在施工中要做好對施工人員的技術交底,并精心施工。
本文的積極意義即:通過對上述幾個方面深入細致的分析探討,是為了更好的確保工程安全施工和節能增效,更有效的保證工程施工質量;是為了建筑工程的百年大計,千秋萬代。上述幾點希望引起大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