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華
不同的藥物可以對人體臟器有不同損害,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可發生過敏反應;大環內酯類,如紅霉素類易發生胃腸道反應及肝臟的損害,鏈霉素及慶大霉素類易損害聽神經,發生耳聾及損害腎臟;四環素類藥物影響嬰幼兒牙齒及骨骼發育,加重肝的損害:氯霉素類抑制骨髓,發生再障、血小板減少、粒細胞缺乏及消化道癥狀:克林霉素可有胃腸道反應,加重肝、腎損害;喹諾酮類有胃腸反應、頭痛,影響兒童軟骨發育,大劑量也可傷肝:磺胺類易發生過敏、血尿、頭痛等。不同人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表現程度不一,嚴重過敏可以發生剝脫性皮炎、藥物性耳聾、急性藥物性肝壞死或急、慢性腎衰等。所以對藥物不良反應,不可忽視。
凡是能損害肝臟的藥物,都可能引起藥物性肝炎。臨床表現為乏力、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食欲下降或不佳)、皮膚發癢、肝區疼痛、鞏膜及皮膚發黃,嚴重者可有茶色尿及陶土便,肝功異常。若發生進行性壞死,可以并發肝衰竭,危及生命。因此,人們應警惕藥物造成的肝損害。
不同的藥物作用于肝臟內不同的結構,發生不同的病理反應,故臨床表現輕重不一。一些抗癌的藥物可引起肝靜脈主干內膜炎,血管內膜變得粗糙,特別是引起肝靜脈炎及肝靜脈與下腔靜脈開口處狹窄,導致肝臟血循環輸出途徑受阻,引起肝內嚴重瘀血,肝臟體積巨大,呈磚瓦紅色,巨脾,臨床呈現重度門脈高壓癥。
含砷的藥物除引起肝內靜脈分支血栓形成,導致突發門脈高壓癥外,病理上呈特征性帶狀壞死,及結節性、再生性增生而傷肝。
避孕藥可引起肝呈血池樣結構,局灶性肝結節性增生。不僅傷肝,還可誘發肝腺瘤及惡性腫瘤,包括肝細胞性腫瘤、膽管細胞性肝癌、肝血管肉瘤。
常用的四環素類抗生素及水楊酸類藥物,可引起肝細胞脂肪變性,尤其是小泡性脂肪變性,伴肝細胞性膽汁淤積,肝細胞壞死病灶,門管區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嚴重時出現大塊肝壞死及多小葉融合性壞死,殘留肝細胞明顯脂肪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