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6—28日)
一、國有企業改革
國務院國資委規范中央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國資委日前發布《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工作指引》,以進一步規范中央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交易。根據《指引》,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國有事業單位投資設立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及再投資設立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可作為劃入方或劃出方。中央企業及子企業無償劃入企業國有產權,應符合國資委有關減少企業管理層次的要求,劃轉后企業管理層次原則上不超過3級。按照國資委2005年發布的《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管理暫行辦法》,所謂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是指企業國有產權在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之間的無償轉移。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應當遵循四項原則:一是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規定;二是符合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三是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四是劃轉雙方協商一致。《指引》明確,國資委將主要從四個方面對無償劃轉事項進行審核,即:劃轉雙方主體資格適格,被劃轉企業產權關系清晰;符合中央企業主業及發展規劃,有利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劃轉所涉及各方決策程序合法合規,相關文件齊備、有效;相關風險防范和控制情況,劃轉協議規定內容齊備,無可能出現糾紛的條款。
二、涉外經濟體制改革
商務部推動各地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為全面提高我國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商務部日前發布《關于建立招商選資綜合評價體系的指導意見》,推動各地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建立招商選資綜合評價體系。招商選資綜合評價體系包括六大內容:投資環境評價、綜合質量評價、產業升級評價、創新能力評價、資源節約與環保評價、社會責任評價。
三、文化體制改革
新聞出版總署要求明年底完成經營性新聞出版單位轉制。日前,新聞出版總署集中開展“十行百家”專題調研活動,查找影響和制約新聞出版業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在深入調研和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新聞出版總署提出在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上狠下功夫,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經營性新聞出版單位轉制任務,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跨媒體、跨所有制的戰略重組,開拓融資渠道,培育一批大型骨干出版傳媒企業;通過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單位為主體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新聞出版傳播渠道建設,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現代出版物市場體系。新聞出版體制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是:2009年底前,將全面完成地方和高校圖書、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出版單位的改制任務,2010年底前將全面完成中央各部門(單位)出版單位的轉制任務;三年內完成經營性報刊出版單位轉制任務;在三到五年內,培育出六七家資產超過百億、銷售超過百億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型出版傳媒企業;三到五年內在全國形成六七家區域性出版物發行集團公司。
四、地方改革
持居住證滿七年可申辦上海戶口。日前,上海市政府公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允許持有居住證滿7年的“外地人”,轉為擁有上海戶籍。《辦法》第五條列出了居住證轉戶籍應當同時符合的五項條件:持有居住證滿7年;持證期間按規定參加該市城鎮社會保險滿7年;持證期間依法在該市繳納所得稅;在該市被聘任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具有技師(國家二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以上職業資格,且專業及工種對應;無違反國家及該市計劃生育政策規定行為、治安管理處罰以上違法犯罪記錄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為記錄。
福建省推行流動人口暫住證“一證通”制度。針對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存在的多部門管理、協作不強等問題,福建在全省推行流動人口“一站式”管理,整合各部門在社區設立的各類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協管員隊伍,以社區為依托成立統一的流動人口綜合服務站,實現一個窗口、一支隊伍的“一站式”服務。自2009年2月起,福建省內的流動人口《暫住證》、《就業證》、《婚育證》等證件內容將統一融入《暫住證》,成為流動人口享有勞動就業、生活居住、社會保障、子女義務教育等方面權益的唯一合法有效證件。持有《暫住證》并符合一定條件的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生活居住、社會保障、衛生保健、子女義務教育等11個方面,將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市民待遇”。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