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彤
聯合國貿發會議研究表明,中國正成為全球跨國公司海外研發活動的首選地,同時有條件成為跨國公司服務外包的主要承接地。在考察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實行出口商品退稅制度效果和了解中國當前服務外包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充分發揮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建立健全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業務適用的貨物和勞務稅零稅負機制,促進中國服務外包更好更快發展。
一、關于確立服務外包適用稅收政策的原則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過渡期已經結束,服務業開放程度明顯提高。根據中國當前服務業發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引進先進經營理念,有利于提高相關企業國際競爭力,擴大中國服務業規模,促進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建立健全此項稅收機制,完善相關稅收政策的原則應包含如下內容:
一要有利于承擔服務外包的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市場,提高服務貿易競爭力。二要有利于實現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現代服務業與擴大外包業務緊密結合,落實基地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政策。三要有利于在服務外包基地實施服務貿易研發項目和產業化項目。四要有利于吸引外資在中國投資設立承擔高層次管理型和智力型服務外包企業。
二、關于建立健全服務外包稅收制度的基本構想
(一)關于不同類型的離岸服務外包業務
在現階段實施稅收政策方面,應對離岸服務外包,暫不區分是否屬于技術密集型、智力密集型,還是勞動力密集型服務,原則考慮統一給予一定的稅收扶持政策。
(二)關于境內服務外包業務
國內貿易與出口的情況不同,對出口實行零稅政策是國際慣例,而對于國內生產經營行為,一般應適用國內統一稅收政策,符合特定稅收優惠條件的,可執行免征政策。隨著經濟分工的發展,境內服務外包現象在諸多行業普遍出現。由于服務外包屬企業經營方式范疇,涉及行業諸多,目前中國法律對服務外包尚無明確統一界定。因此,按照現行稅制條件,對境內服務外包業務,難以制定普遍適用的專項政策。可考慮按照不同行業的相應稅收政策執行;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可與離岸服務外包業務的稅收政策統籌考慮。
(三)關于建立健全服務外包業務稅收政策的基本思路
為體現稅收政策扶持作用,在一定時期內,應對符合規定條件的企業提供的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屬于營業稅征收范圍的,給予免稅待遇;對于屬于增值稅征收范圍的,可以考慮實行退稅優惠。
由于服務外包在一定程度上屬經營方式范疇,涉及行業和稅收政策諸多,在確定基于營業稅優惠政策時,可考察研究不同行業具體情況。例如,中國鼓勵發展和支持出口的服務內容包括,文化產業經營出口、軟件及相關信息服務出口,動漫產業等;而對遠程服務,現行稅收政策也有征稅規定。因此,對金融保險、數據分析、信息服務、企業和市場研究、設計服務、網頁和動畫設計、遠程服務、網絡管理涉及的離岸外包服務適用稅收政策問題,應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
(四)關于建立離岸服務外包業務稅款抵扣機制
中國與印度不同,印度軟件外包幾乎全部是出口,中國卻有很大的國內市場。為實現高起點承接服務外包業務,對于符合特定條件的企業,可以確定專項稅收政策。例如對于“千百十”工程評選的1000家獲得國際資質的大中型服務外包企業,或可考察兩種方式:一是對于其他服務外包企業從上述1000家具有國際資質的大中型服務外包企業轉包、分包業務收入應繳納的貨物和勞務稅,給予該無資質企業抵扣其境內同類服務收入應繳納的營業稅或增值稅待遇。二是離岸服務外包企業免繳的貨物和勞務稅,可以通過抵扣該企業國內經營應繳納的營業稅或增值稅方式實現。這樣,把離岸服務外包的稅收優惠政策效應,擴大到境內服務外包范疇,能夠刺激服務外包業務的延伸發展和國內服務市場繁榮,促進技術轉讓。
(五)關于境內服務外包項目轉包、分包經營行為
根據現行政策規定,服務外包業務屬于營業稅征收范圍的,目前有相當的項目需要按照營業額全額計征營業稅,限制了分包和轉包經營,稅負過高,扭曲了納稅人正常生產經營和納稅行為。為有效延長服務外包產業鏈條,促進企業聯合承接服務外包,培養服務外包人才,培育服務外包領域中小企業,建議應避免稅收對正常經濟行為的干擾,對屬于營業稅征收范圍的境內服務外包行為,實行分包和轉包經營的,其服務總承包方在計算營業稅計稅依據時,允許扣除轉包、分包服務費用。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