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淺談作文教學的出發點,教師應引導學生說真話,寫真事,吐真情,做真人。
[關鍵詞]寫真事吐真情做真人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820120-01
作文教學是練筆和育人的統一,作文和做人一樣必須坦誠。葉圣陶先生曾經講過:“從原料講,是要真實的、深厚的;從寫作講,是要誠懇的、嚴肅的,不取那些油滑、輕薄、卑鄙的態度。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話。”教師在指導與評價學生作文的時候,要注意尊重學生個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生命感受,用心呵護每顆幼小心靈的真、善、美。
一、鼓勵學生說真話,寫真事
作文訓練要培養學生坦誠的性格、嚴肅認真的思想態度,要求并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不亂編、不道聽途說,不無中生有。
在一節“心靈作文”指導課上,有位老師親切地引領學生走進“故事大本營”,講述屬于他們的精彩,一位位活靈活現的“鬼精靈”在生動地跳躍,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有男女爭奪戰、摔跤、進了一個烏龍球,時不時地來個“掃堂腿”,“背后摔”……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可這位老師又苦口婆心地教育同學們別再玩那些危險的游戲。
無可爭議,作文教學中應該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但在學生激情滿懷,甚至有點驕傲地暢談自己的“開心一刻”時,我們是應該這么嚴肅地規定學生趕往這行,那不行的條條框框?還是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一同體驗屬于他們的獨特的快樂?我覺得這也并不是學生品行不端,如果在學生神采飛揚地講述后,不加以肯定其講述的精彩之處,并善意地提醒玩時注意安全而是橫加約束學生干這行,干那不行的話,會多少有點打擊學生講述的積極性,學生會認為老師不理解他們的快樂。課堂氣氛變得有點沉悶,有點壓抑,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
若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認為這個行為、那個行為是老師所不認同的,以后就不敢去做,大家都來當千佛一面的“乖乖女”,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這樣的生活波瀾不驚,甚至可以說是枯燥的,能涌發寫作的靈感?而且就算干了什么“出格”的事也不敢把它真實地表達出來,大家都來當“好好先生”,寫起文章來盡是一些扶著盲人過馬路,上坡時幫人推車的假話、套話,這難道就是我們作文的初衷?
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讓他們擺脫束縛,開闊視野,充滿情趣地寫“放膽文”。“用我口說我心,用我筆寫我口。”要引導學生走生活寫作的路,說真話,寫真事,克服作文教學脫離生活、脫離學生思想實際的弊病。
二、要給予學生吐真情的自由
劉勰認為:“有個人的思想,有個人的情感,有獨特的生命體驗,作文才有價值。
在一次“心靈作文”的課堂上,我選擇了“感恩”這個話題,引導學生圍繞自己心中想感恩的對象,寫出為什么對這個對象感恩,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作文指導課上,學生的想法五花八門,有感恩人的,感恩物的,還有感恩事的,而不單單局限于寫自己身邊的父母,老師,同學和朋友。
可是,在剛上完這一節指導課后,我自認為寫感恩物的作文不好寫,也不好導,如果要我去寫感恩物的話,我也難以下筆。我擔心學生寫不出精彩來,我甚至想過在作文講評課上要對寫物的同學用提幾個問題的方式把他們的寫作思路“趕”回到寫人上。
不過,當學生的習作交上來的時候,我發現學生的思維精彩極了!有想感恩人的,如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清潔工,感恩劉翔,感恩科學家,感恩“冤家”……還有感恩物的,如感恩樹木,感恩電腦,感恩電燈,感恩太陽,感恩手表,甚至還有想感恩豬,感恩灰塵,感恩身上的器官……還有感恩事的,如感恩挫折……
學生的習作五彩繽紛,包括寫物的,由于本來他們對那些物不是很熟悉,他們經過課后辛辛苦苦去認真查資料才寫出來,而且寫得有模有樣,當然有的還有些稚嫩。可是我又怎能去抑制他們課外查找資料的熱情?我又怎么可以去扼殺他們感恩世間萬物的激情?
于是,本來想好的教學思路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我非但不把他們“趕”向寫人,反而要對他們對世間萬物感恩戴德之心大加贊賞。我把作文賞析課的教學思路定為以表揚為基調,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從同學們習作中篩選出來的閃光點,包括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精彩的片段,特別是學生對世間萬物的感恩之心。課堂上,我與學生們一起欣賞,一起分享,一起感動……
三、要給學生廣闊的選擇空間
我們平時看到的作文命題一般都是有硬性要求的,如“以‘感恩為題,請選擇你最想感恩的一個人,寫出你為什么對他(她)感恩。”要求是很明確的,寫自己“最想感恩的一個人”。
可是,有的學生可能有特殊的經歷,他們為什么就不能寫自己最想感恩的物呢?如寫感恩豬的同學在作文里寫到“說起豬,我就很佩服它,因為豬曾經救過我,所以我要感謝它的救命之恩。”我們不是提倡知恩圖報嗎?況且還是“救命之恩”呀!為什么他們就不能自由表達,而被我們限死在“條條框框”里?
而且,就算要求寫人的吧,為什么要求只能寫一個呢?孩子年小的時候,要是我們大人故意去誘導他們說出“爸爸和媽媽,你最愛哪一個?”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對你說:“兩個都愛!”這也確實表達了他們的真實想法。有時他們生病了,也確實是父母兩個人在同時關心,父親在背著他們,母親在后面緊跟著拿衣物,可以說兩個人都同樣令他們感動。為什么不能寫感恩父母兩個人呢?你說要他們忍心割舍哪位?
我們的作文命題既然如此,學生只得去迎合出題者的意圖。于是,“千人一面”的作文也就在所難免地出現了,可是我們又在嘆息,怎么現在的學生一寫作文就是那么幾個人,就是那么幾件事?難道他們的腦子里就只有那么幾個概念?其實我們誤解了學生,不是有的學生在學校里抵制寫作,而在校外不僅能洋洋灑灑地寫出好幾部“磚頭”書,還能激情澎湃地出好幾本浪漫的詩集嗎?可是我們又徘徨起來,大呼他們叛逆,他們另類!
作文是心之聲,是“我手寫我心”,是表達思想與情感的工具。“千教萬教,教‘作成真”應成為作文教學的出發點。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從寫實起步,真實地反映生活的原貌,再現豐富多彩的典型形象,自由吐露內心的真情,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感和健康的文風,說真話,做真人。
參考文獻:
[1]小學作文訓練藝術,中國林業出版社.
作者簡介:
朱其珠(1975-),男,漢族,福建省仙游縣人,現于仙游縣郊尾染厝小學任教,大專學歷,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參與“心靈作文”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