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蘭
摘要:文章首先介紹了審計環境的概念、內容、特點和審計獨立性的概念,然后從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制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管理環境、工作環境、人際環境入個方面闡述了審計環境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
關鍵詞:審計環境審計獨立性影響
中圖分類號:F239.4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4-174-02
審計作為一種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從其產生開始就存在于特定的環境之中,并受其制約,同時又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可以說審計環境對審計實踐活動有著深遠而持久的影響,而獨立性是審計的本質屬性,因而審計環境對審計的獨立性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審計環境
(一)審計環境的概念和內容
審計環境是指所有作用于審計且不斷發展變化的各種因素的綜合。審計環境由不同的具體環境因素所組成,既包含審計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有利因素,也包含制約和抵制某些審計活動的不利因素。兩種因素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賴,前者產生正面效應,后者產生自面影響,兩者綜合最終產生一定的審計效果。
凡是能夠對審計產生作用的因素,都屬于審計環境內容的范疇。審計環境可分為主觀環境和客觀環境。審計的主觀環境是指審計人員的素質。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的具體執行者,其素質不僅決定著主觀環境的優劣,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審計的獨立性。審計人員的素質包括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審計的客觀環境內容十分豐富,可以劃分為生存環境與發展環境。審計的生存環境是導致、刺激和制約審計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存在,它又可以分為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和經營運行的小環境和被審計單位所處于的社會大環境。后者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經濟環境;(2)法律環境;(3)政治環境;(4)系統環境;(5)科學文化環境;(6)國際環境。審計的發展環境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審計的歷史發展環境,二是審計的現實動態環境。三是審計的未來環境。審計的發展方向,歸根到底,是由審計的未來環境決定的。
(二)審計環境的特點
1、審計環境具有廣泛性。審計環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它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從審計環境的結構狀況來看,有宏觀審計環境和微觀審計環境。宏觀審計環境是指一定時期國際國內的審計工作所必須面對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和科技、道德和習俗等條件。微觀審計環境是指作為單個審計人員在從事審計時所面對的具體環境。
2、審計環境具有重要性。審計產生的客觀基礎是兩權分離條件下出現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審計環境對審計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例如,審計獨立性受審計環境的嚴重制約。在良好的法制環境下的審計,其獨立性肯定要高于法制程度不高條件下的審計;一個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業務技能的審計師會自覺地遵守獨立性要求,從而出具的審計報告其可信度肯定要高于不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或業務技能不高的審計師所出具的審計報告。
3、審計環境具有邏輯性。從概念和事實上說,審計環境對審計證據、合理的職業謹慎、公允反映、獨立性、審計方法、審計人員的道德行為等都具有內在的、必然的影響。一方面,審計獨立性要求必然受到一定審計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因為存在決定意識;另一方面,審計人員的對獨立性的嚴格遵守又可以反過來改變或改善審計環境,這是意識對現實客觀存在反作用力。
二、審計的獨立性
審計是一種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審計的獨立性是指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當自始至終處于超脫地位,獨立自主地進行審計檢查,客觀公正地發表審計意見,不受其他任何單住、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獨立性是審計的本質特征,因為,沒有獨立性,審計就不可能成為可靠的“第三者”,就無法客觀公正地審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通常獨立性表現在經濟上、組織上、工作上三方面的獨立,包括實質上的獨立性和形式上的獨立性兩個方面。所謂實質上的獨立性,是指注冊會計師與委托單位和被審計單位之間實實在在的毫無利害的關系,但這種獨立性是無形的,通常是難以觀察和度量的,故又稱為精神上的獨立性;所謂形式上的獨立性,是針對第三者而言的,注冊會計師必須在第三者面前呈現出一種獨立于委托單位的身份,即在外人看來,注冊會計師是獨立的。形式上的獨立性是有形的和可以觀察的,故社會公眾通常從注冊會計師形式上的獨立性來推測其實質上的獨立性。
三、審計環境對獨立審計獨立性的影響
不同的審計環境會要對審計人員執業中所表現出的獨立性程度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從不同的側面和不同的程度影響到審計結論的正確性。下面就主要的環境因素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方式和結果進行基本分析:
1、政治環境。審計的政治環境是指在一定時期的社會政治制度下。國家權力機關對于這種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法律地住的確認程度。它不僅是審計工作的基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審計事業的興衰。只有具備了穩定的政治環境,同時國家權力機關以一定方式(通常是立法)確認審計結論的權威性后,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才能獨立有效地開展審計活動。可見穩定的政治環境是審計獨立性得以實現的前提。在我國是行政型的審計體制,這就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經濟環境。不同的經濟環境對審計獨立性要求會產生不同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秩序和經濟運行規則發生了重大改變,正在努力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的發展涌現出多種形式的企業制度和多種多樣的經濟活動,經濟上的錯誤與舞弊也越來越多,這就對審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得到更高重視,而獨立性是其本質屬性,所以就需要審計工作在保持獨立的情況下有所創新,適應環境變化要求,真正成為經濟警察。
3、法制環境。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經濟監督、經濟鑒證和經濟評價。實現基本職能的手段是獲取審計證據,對照審計標準,得出審計結論,表達審計意見。良好的法制環境會鼓勵、支持審計人員更獨立地行使審計職權,保護審計人員的權益,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反之則不利于審計人員在工作中保持獨立性。可見法制環境是審計獨立性得以實現的保障。
4、社會環境。審計涉及到全社會不同的利益主體的利益,必然會觸及一些組織和個人的利益,因此審計工作需要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人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審計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熱情支持審計工作,則在輿論的支持下審計人員必將恪守獨立性,公正地披露相關信息。可見社會環境是審計獨立性得以實現的有利支持。
5、道德環境。審計人員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審計獨立性的程度。全社會道德水平的高低制約和影響著執業人士獨立性的恪守程度,進而影響著審計作用的發揮,影響著審計的實施范圍、方式和內容。被審計單位管理人員的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審計獨立性是否得以順利實現,從而影響著審計監督作用的發揮。所以良好的道德環境將從不同層面有利于審計人員在執業中保持實質上的獨立性。
6、管理環境。審計的管理環境主要由兩個部分所構成:一是審計工作的管理與領導體制:二是審計業務執行過程的管理制約機制。可以設想。如果審計組織內部的機構設置不科學。相互間職責分工的權限不明確,缺乏對審計人員工作狀況考評的內部制約機制,沒有符合我國審計工作實際的審計準則及審計規范,審計程序不清,未建立完善的審計質量監控體系。要求審計人員提供獨立客觀的審計結論是不可能的。所以良好的管理環境有助于審計人員在執業中保持形式上的獨立性。
7、工作環境。審計的工作環境是指審計人員在被審計單位的工作條件以及被審計單位對于審計工作的理解、支持與配合程度。審計雖然是一種高層次的綜合性經濟監督活動。但它又是一項規范化的和程序式的常規性經濟監督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接受審計的單位不一定有管理上的問題。沒有接受審計的單位也不一定不存在問題。因此,這就要求人們在充分認識審計作用的前提下,以一種正常的心態來接受審計主體所依法實施的審計作業,并時其工作給予良好的合作、支持與配合,不可人為地給審計人員的工作設置障礙,從而保證審計人員能夠在正常的工作環境下。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獨立地實施審計作業,保證審計證據搜集上的全面性以及審計結論的客觀公正性。可見良好的工作環境為審計人員在工作中遵守獨立性提供了輔助性的幫助。
以上從七個主要方面闡述了審計環境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審計環境中各種環境因素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效果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經過相關人士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審計環境、相對提高審計獨立性是可能的。
責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