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旅游和酒店業的飛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素質上的要求越來越迫切。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教育不能緊跟市場行情,滿足行業需求,距離國際水平尚有明顯差距。針對這一現狀,我系這幾年在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改革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關鍵詞:高職生;職業技能;提高
作者簡介:王迎新(1972-),女,山東淄博人,淄博職業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4-0012-02
為適應培養應用型高級服務及服務管理人才的目標,旅游、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大中型旅行社、酒店的中層管理人員,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具備經濟、法律、管理等知識和能力,能在旅行社、酒店與賓館及相關企業從事經營管理工作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系對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方面進行了研究:
一、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
1.打破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建立以職業綜合能力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在課程安排上,實踐教學課應占教學計劃總課時的50%左右。依據課程特點,安排相應的基礎技能訓練、模擬操作課程。即使是理論教學,也應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圍繞培養能力來開展,配合技能訓練來進行。
2.注重普通高等教育與高職教育的區別,在確定課程內容時,我們將根據未來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刪繁就簡,摒棄落后、陳舊的內容,增加生產、服務、建設、管理第一線實用的最新技術知識。
3.重視教學方法的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增強互動性,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多多參與,親自動手,親自操作。二是把學業與就業、創業緊密結合,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努力使學生通過實訓教學獲得就業的技能和創業的本領。同時對于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大力推行案例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4.對學生的考核應采用多樣化的考試形式,注重過程考核和能力測評,使理論成績與實踐成績做到比重合理,理論部分可通過卷面筆試或口試的形式考核,實踐部分必須在實際操作中進行。
5.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在實踐教學模式上進行探索,實行上午上課下午實習,正常時間上課,業余時間實習,企業急需時實習、邊上課邊實習、節假日實習等形式,使學生的專業學習與企業實際工作零距離,走出了實踐教學的新路子。
6.以主抓教學質量為重點的教學管理制度改革與實踐。針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探索質量控制標準和具體操作程序。
7.建立產學結合的專家指導委員會和實習基地。根據本專業的辦學特點,聘請與專業有關的領導、經驗豐富的飯店管理專家、旅行社經理和學者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探討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的制定與修改,進行教學研討,開設酒店、旅游管理方面的專題講座,參與指導實習等。另外,在北京、廣東、上海、濟南等地建立崗位實習和畢業實習基地,與一些信譽高的星級酒店、旅行社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以促進產學結合,
提高教學水平,樹立專業形象。
二、實習方式的研究
實踐性是旅游、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的突出特征,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針對專業特點,在今后的教學安排中,繼續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除實習外,使實踐性教學占到總課時的50%。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采取以下措施:
1.課堂操作:在教師精講之后,學生進入實驗室多練,掌握操作技能后,模擬酒店服務。
2.觀摩考察:結合專業課程,組織學生去酒店、旅行社參觀設施、布局,觀摩酒店的工作流程和旅行計劃的制訂、實施過程,請工作人員給以講解,增加學生對工作崗位的感性認識。
3.崗位實習: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酒店、景點見習鍛煉,使學生對飯店業、旅游業有更直接的體驗,然后再回到課堂,深化理論,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4.強化訓練:利用實習前的1周時間,嚴格按照飯店、旅行社的標準和要求,對學生進行服務技能的高強度訓練,以使學生盡快進入并適應崗位,盡快實現角色的轉變。
5.認知實習:這個階段是從第三個學期開始,持續兩個學期。學生在校完成三個月的理論學習后進入認知實習階段。這期間,學生在實習單位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認知實習。要求學生必須對某一個崗位操作熟練,而且基本適應所從事的崗位。期間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從事的崗位情況進行交流,結合自己在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傳授心得,交流經驗,共同解決問題。為以后的頂崗實習即畢業實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6.畢業實習:學生在學完所有課程之后進入實習階段。這期間,要求學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務、旅游服務的各個環節,更深入地了解酒店、旅游服務與管理中碰到的各種實際問題,深化對飯店業、旅游業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員做好充分準備。
三、實習過程的監控和管理
由于實習時間既有集中也有分散,實習單位點多面廣,為了切實保證實習質量,應制定切實可行的科學管理方法:
1.學生實習期間,由帶隊老師或輔導員統一監管,實行校企聯合管理的方法,定期和企業相關人員交換意見,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鑒定學生的實踐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由企業和學院共同進行表彰。實習期間,學校要與學生保持熱線聯系,及時給予指導、慰問與鼓勵;選好學生實習組長,加強學生實習的自我管理。
2.為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制定相應的《學生實習管理條例》,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對在實習過程中,違反《管理條例》及企業規章制度的學生,根據情節輕重,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3.注重學生每一階段的實踐總結,建立專門的實踐檔案,使學生通過實踐總結得到理論上的再一次升華。要求每位學生寫好實習周記。實習結束后,每位學生撰寫實習論文,談心得體會,進行全面總結。實習成績記入學業成績。
4.把實踐成績作為考核學生、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
四、禮儀技能的教育研究
對于從事旅游業、酒店業工作的職業人士來說,學習禮儀及服務意識可以有效塑造自己的素質和專業形象,使交往對象產生規范、嚴謹、專業、有禮、有節、周到、細致等良好印象,從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而我們系在對學生進行禮儀服務的培訓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社會和實習單位的好評。禮儀教育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1.禮貌意識深入人心。在禮儀教育、教學活動的推動下,我系形成了講文明、有禮貌的環境氛圍。尤其是新生一進校舉行的軍訓、“校園一日文明禮貌”講座,較全面的講解了在各種情況下應采取的禮貌措施,對加強新生的禮貌意識、指導新生的禮貌行為,起到了很大作用,同學之間團結友愛等文明禮貌行為會蔚然成風。
2.禮節動作逐漸規范。學生在中學時,一些日常禮節動作,如握手、致意、介紹等還不太常用,也沒有系統學習過。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和實際訓練,學生不但會較熟練地運用,而且還了解了為什么要這樣作。經過“講、看、學、練、演、用”的“六步”教學模式,使學生逐漸掌握了禮節動作的要領,并對此項練習深感興趣,動作逐步規范化,并進一步運用自如。
3.儀容儀表清新自然。高職生正處于青春期,清純靚麗的容顏正是“天然去雕飾”的最佳年齡段,但也是他(她)們模仿、追星的年齡段。因此正確地引導十分重要。教會學生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怎樣審美。這樣學生才能從盲目的模仿中解脫出來,建立清新自然的審美觀念;學會化妝伴靚的真實技巧;養成健康文明的衛生習慣。這樣校園里處處可以看到我系學生清純的笑臉和青春的身影。
4.禮儀服務聲名遠揚。在全系開展禮儀教育的基礎上,我們還依托酒店管理、導游服務等專業,組建了禮儀隊,配備專業教師進行專門訓練。禮儀隊的精彩表演曾獲得淄博市職業院校第三屆禮儀大賽一等獎的好成績。禮儀隊的服務更是聲名遠揚,多次參加團市委組織的“集體婚禮”、市“陶博會”期間組織的“百名博士淄博行”等大型禮儀接待活動;多次接受各企、事業單位聘請,參加各種慶典儀式的禮儀服務活動。
5.禮儀實踐成效顯著。經過系統的禮儀學習,學生對公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涉外禮儀等常識也在了解的基礎上逐步掌握,并在畢業實習中得到運用。如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每年一批分赴北京、廣州五星級酒店實習,在服務中招待的多為公務、商務客人,交易會期間更是外賓、僑胞云集。學生們運用所學的禮儀知識,熱情周到、彬彬有禮的為貴賓服務,得到了客人的贊揚。
6.積極開展對外培訓及禮儀服務工作。我系充分利用專業優勢,進一步加強對外培訓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這幾年先后為我院及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了50余次的禮儀、調酒、餐飲等方面的服務。特別是4次參與市委接待處的接待服務,贏得了好評,樹立了良好的專業形象。通過禮儀培訓這條紐帶,加強了和企業的合作,提高了專業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了旅游管理系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職業技能達標情況
對于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應特別強調酒店管理教育的技能性和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要把學業與就業、創業緊密結合,注重職業素質的培養,努力使學生通過實訓教學獲得就業的技能和創業的本領。為此我們推行多證制,在校學生必須參加職業崗位資格證書考試,即所謂的四證換一證,即取得山東省語委考核認定的普通話一級乙等以上證書、國家教委頒發的高職高專英語等級證書、山東省勞動廳考核認定的餐廳服務員和客房服務員中級證書,要求學生必須拿到這四個證書,同時鼓勵學生考取導游證,我系的學生才算圓滿畢業,取得我院頒發的畢業證。通過考證,強化了學生在職業技能和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畢業班學生拿到了資格證書,可隨時持證上崗。
對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則通過合理開設有關課程、改進教學方法、營造濃厚的文化和學術氛圍,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同時,在認知實習和頂崗實習期間,學生還受到實習單位的考核和監督。實習單位對每一個學生在工作期間的表現都作了評價。根據評價,實習老師將對學生做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評定。
參考文獻:
[1]姜紅等.校企合作培養飯店管理專業人才[J].商場現代化,2005(11):313~314.
[2]邱永渠,方銀匯.提高高職生實踐動手能力探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138~139.
[3]盧孟常.淺談對高職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3):152-153.
[4]趙玲.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動手能力[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0):13-14.
[5]胡揚政.高職酒店英語課程改革探索與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9):189~190.
[6]侯明賢.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與課程整合——以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8):15~16.
責任編輯:葛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