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玲
摘要:學生在“頂崗實習”中“不辭而別”是因為學生不能順利地由學生角色轉化為企業員工角色,解決辦法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營造與企業“零距離”學習氛圍;提供在校學生“頂崗實習”機會,為“頂崗實習”做好心理準備;班主任要親自實地考察實習場所,總結出實習單位的優劣,給學生實事求是的介紹;認真開好家長會;時常聯系學生。
關鍵詞:“頂崗實習”;流動性;成因;對策
作者簡介:唐玲(1972-),女,南通市中等專業學校講師。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5-0042-02
“頂崗實習”是中等職業學校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學生以生產、技術、管理或服務人員身份在特定的工作崗位上直接參與生產實踐的過程。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就業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技術經驗,達到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但是參與過“頂崗實習”班級管理的教師在學生實習過程中都有這樣一個擔憂:就怕實習的學生從學校推薦安排的實習單位“不辭而別”,而且頻繁地更換實習單位。這樣造成的后果首先是學生不能掌握就業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技術經驗,給學生正常畢業和就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其次是不利于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再次也會傷害學校與企業間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導致今后雙方合作關系的緊張,損壞學校的形象。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如何解決?筆者提出如下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成因分析
1.學生對企業、社會的估計過于理想化,不能順利地由學生角色轉化為企業員工角色。學生在進入企業實習前,對企業的管理文化了解不夠,對企業人員關系的復雜程度沒有必要的思想準備,當他們遇到困難,受到管理人員批評時,不能虛心接受,從而對自己的選擇提出疑問,以致心灰意冷,產生退縮心理。有個學生平時在校時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節,說話也不太注意場合,實習前聽說要到外地實習,第一個報了名,并且說一定要到陌生的環境鍛煉自己,可去了一個月就回來了。問她是吃不習慣?還是睡得不好?她說,都不是,是領班跟她過不去,專門找她茬,她受不了氣,所以就回來了。我問她有沒想到緩和這樣一個緊張關系。她說,他(領班)不給我好臉子,我也不會給他好臉。于是,她一賭氣,就回來了。
2.自覺性、自律性不夠,沒有很好的愛校、護校的意識。大部分學生往往意識不到自己與學校簽訂的協議和承諾書的意義,缺乏責任感。他們剛進企業時有新鮮感,可過一個星期后就覺得流水線的工作過于枯燥,學不到知識,于是就想換工作就走人,甚至不跟企業和學校打聲招呼就走人了。我們班第一個離開企業實習的學生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她上班沒幾天,就不聲不響跑掉了,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后來問她為什么不聲不響跑掉了,她竟然說:“想出去看看,所以就走了。”我問有沒有考慮后果,她說:“沒有。”面對這種情況,我為這位學生惋惜,可最后還是請她自己再找實習單位。然而,像她這種態度又有哪個企業敢接收呀!后來這個學生在家里呆了兩個月才重新找到工作。還有個學生實習一個月后說廠里工作時不讓吃東西,不讓說話,她受不了,所以就離開了。她認為到超市好像蠻合適她的,但是超市雖然到處有吃的,可是她不能吃,更難過了,沒干幾天又回電子企業實習去了。
3.怕吃苦,遇到挫折就產生畏難情緒。我校電子專業招收的多數是農村孩子,獨生子女較多,他們雖生在農村,但農活干得很少,嬌生慣養,任性。因為電子專業目前就業形勢好,許多單位缺人,所以實習生還是比較受歡迎的,特別是女孩子。但就因為單位效益好,所以常常要加班。這時,有的孩子不干了,說廠里提供住房條件差,伙食不好,員工素質低等等,找各種借口離開。經了解事實根本不是這么回事,而是學生嫌苦怕累。
4.眼高手低,利益當先。一些學生把實習單位當作就業單位,去之前首先考慮的不是學點什么知識和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而是“利”字當頭。在實習單位面試時就問拿多少錢,錢多嫌苦,活輕嫌錢少又不想干,導致最后不能夠安心實習,總以為有更好的工作在等著他們,就想往外跑。一個跑,個個跑,有許多學生沒有任何理由,就跑了,給管理帶來了難度。
二、對策建議
1.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學習和借鑒企業文化,營造與企業“零距離”學習氛圍。因為學校是為企業培養人才的,所以應該讓每個學生在校園內一直感受到企業文化,實現校企文化的相互“對接”。在班風建設中滲透企業文化元素,比方說在班級德育欄目可以張貼企業的規章制度,讀企業文化的宣傳材料,將著名企業公司的簡介,宣傳標語等懸掛在醒目位置,時時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和理想。
2.提供在校學生“頂崗實習”機會,減緩真正實習時的壓力,為“頂崗實習”做好心理準備。可以利用第一學年雙休日安排到企業進行鍛煉,直接面對和感受企業文化,熟悉企業流程,為將來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抓好學生寒暑假實習,不能流于形式,必須有詳細的報告和實習內容。開學第一次班會不光做好開學前的準備,更重要的是談談實習情況和成果,體現實習的重要性。事實證明,參加過實習的學生遠比沒經過實踐的要成熟、懂事、能吃苦得多。
3.對于學校提供的實習場所,班主任要盡量親自實地考察,與往屆實習班班主任進行交流,總結出實習單位的優勢和劣勢,再給學生實事求是的介紹。如:加班、薪酬、食宿等情況都要說明,教導學生要有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不能為了把學生早點推出去,美化實習單位,造成以后不必要的麻煩。
4.認真開好每次家長會。職業學校的家長會應不同于普通中學的家長會,不應再拿期中考試成績的得失為中心議題,說一些得分率,失分率等,大部分家長也聽不懂。而是應該讓家長和學生一起認清就業形勢,做好就業前準備,把實習的重要性和艱苦性向家長說明,取得家長的支持。也可以讓家長,孩子一起參與專門為實習做的問卷調查,或共同討論就業熱點話題,如“怎樣做一個好員工?怎樣做一個優秀實習生?”,“怎樣盡快適應新的實習環境?”,“怎樣和領導、同事相處?”等等。為什么要把家長也拉上?因為有的學生逃離實習單位跟家長的態度有很大的關系。孩子只要打電話回家說廠里辛苦或受委屈,家長一聽馬上受不了,什么簽訂協議書、承諾書都拋到腦后,立即讓孩子回來。本來學生只想訴訴苦,但受不了家的溫情誘惑,于是離開實習單位。
5.時常聯系學生。平時要經常通過電話、QQ群、實習指導教師跟蹤服務等多種方式與學生或家長保持聯系,做到每周每生不少于1次,及時掌握實習學生和就業學生的相關信息;定期檢查實習和就業情況,對實習學生在實習期間出現的問題和思想波動給予及時解決和幫助,讓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保證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帶班實習老師一直在關注他們,以穩定實習前期帶來的不適應。由于電子專業的特殊性,有的孩子上晚班,一上就12個鐘頭,打電話就顯得不方便,有幾次打電話學生都在睡覺。后來發現通過網絡聯系有好處,一是學生喜愛,二是還能增強和學生的感情,三是能了解到比較詳細的情況。學生在網上說:我比他們在校時可親可愛多了。
6.對于實習態度的確比較差的學生一定要及時與本人和家長溝通,做好引導工作,必要時進行適當的處分,
以此來端正其他實習生的態度。
三、實踐成效
筆者在我校06級電子班進行了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專業對口率。我校06級電子班從五月份開始陸續安排“頂崗實習”,短短的一個月不到,三個電子班143名學生全部安排到位,專業對口率達到100%。這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往電子專業的學生安排到建行、移動和超市的占有相當的比例,專業對口率僅能達到67%左右。
2.企業滿意率。以往學生進入企業,企業都要作為期至少一個星期的參觀介紹,企業制度和崗位培訓,才能正式“頂崗實習”。現在,由于前期就對學生進行了企業文化教育和利用雙休日為學生提供短時間“頂崗實習”機會,學生進入實習崗位后,無需企業再做培訓,就能很快適應企業環境和規章制度,融入到企業當中去“頂崗實習”,企業非常滿意。
3.實習流動率。以往電子專業的實習生,實習不到一周,就有20%的學生離開原企業,一學期后幾乎沒有學生在最初企業實習。現在,由于學生很快進入了角色,能“頂崗”,就使自己的技術節節提高,還因為給企業創造了經濟效益,企業給他們以相應的經濟補貼,他們“雙贏”了,所以都能在企業安排的工作崗位上安心實習。
4.學生成才率。由于學生既安心又專心,工作積極,加之企業也有意栽培這些學生,學生的職業素質不斷提高,現在實習還未到一學期,就有10%左右的學生當上了班組長和段長。
此外,06級電子班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取得的良好成效,也給學校帶來了良好的聲譽,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劉學文.加強頂崗實習管理提高學生職業素質[J].職業教育研究,2007(10).
[2]周濟.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R].在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也上的講話,2008.
[3]張玉臣.第三年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職教論壇,教研版,2006(6).
責任編輯:夏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