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五年制高職學生工作創新的視角切入,概要敘述了五年制高職以未成年人占多數的學生群體新狀況、新特點,分析了高職學生工作面臨的各類挑戰和問題,對五年制高職學生工作的思路、對策和措施的創新和改革,進行了嚴謹的探索,提出了切合實際的解決路徑和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學生工作;創新
作者簡介:吳建東(1956-),男,江蘇常州人,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中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黨的建設、高職學生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4-0046-02
五年制高職辦學既不同于高中后的高職院校,也有別于中職中專的辦學模式。辦好五年制高職教育,除了需要在專業建設、校企合作、課程改革方面深入進行研討外,也非常需要對五年制高職面廣量大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進行專題分析和探索。
一、高職學生的現狀和特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1]只有認識了高職學生的真實狀況和特點,學生工作才能“三貼近”。這也是高職校學生工作正確的出發點和入手點。
這些年,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實施,初中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總體上改善了五年制高職生源狀況。初中畢業升入高職的新生,其德育狀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了相當進步,但文化基礎知識仍處于中下水平層次,與普高新生比有明顯的差異。在他們身上有這樣一些優點和長處:{1}勇于接受新觀念、新事物。初中升高職后,世界觀尚未定型,引導得好,較能接受先進的思想和理念,能與時俱進接受社會對青年的新要求,思想意識有時代性和進取性;{2}容易形成新的成才目標,內心渴望得到認可。初中學業的不理想,使他們調整了人生方向,開始重建成長目標。自我有得到價值認可的渴求;{3}各項潛能開發余地較大。面對高職以職業能力為主體的學習方式,他們的潛在發展空間很大;{4}動手能力有相對優勢。高職學生文化理論知識一般,但強化訓練后,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比較強;{5}高職學生時間資源較為豐富。學生負擔較普高減輕后,有較充裕的時間來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職學生的弱點和問題有:{1}自信心不足。進入職校有自卑感,不易走出中考失敗者陰影,對學習和生活有挫折感。少數學生自暴自棄,抱著混日子的想法;{2}學習方式不佳。初中時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欠佳。現在面對職校新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有很大潛能,但不易找到好的學習方式來開發自己的潛能;{3}思想的不成熟性。高職學生處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過渡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有一些模糊的認識;{4}行為較為散漫。自我約束不力,部分學生過去養成教育的缺課,優良的行為習慣、心理品質沒有得到鞏固,表現為規則意識淡薄,行動懶散,我行我素;{5}心理脆弱,缺點有反復性。某些學生形成了自閉、放縱、易怒、拖杳、脆弱、冷漠、狹隘、逆反浮躁的消極心理狀態。修正缺點易出現動搖性和反復性。處理遇到人和事有時情緒用事,有隨意性和沖動性;{6}辨別是非能力不夠,自我防護較差。有的高職學生是非觀、榮辱觀、美丑觀出現了錯位。經不起身邊的誘惑,對錯誤現象、不良信息缺乏抵制能力。往往從怪異打扮、抽煙酗酒、男女過密交往、打架斗毆、不良交友開始隨波逐流,嚴重的誤入歧途。
五年制高職學生總體上說,主流是好的,弱點、缺點也較明顯。他們身上優劣互見,暇瑜并存,閃光的品質和頑劣的習氣交錯顯現,純樸的性格和脆弱的心態糾結混雜。這些都是學生工作必須高度關注,準確把握的。
二、高職學生工作面臨問題和挑戰
五年制高職校大都是老中專升格或幾所中職中專整合而成的,學生工作面臨多重挑戰。
1.工作定位面對的挑戰。五年制高職學生工作定位,既不是高中后高職的寬松式大學管理,也不是中職中專完全看管式管理。那種認為升格五年制高職校后,可以放松對未成年學生教育管理的想法,就會導致出現校園秩序紊亂,問題頻發的現象。如果對初中后高職學生用劃一標準統死看死,也會成本過大,精力不濟而難以為繼,也會因不符合高職高年級學生教育規律出現逆反現象,而且失去了高職校的生機和特色。困難的是對工作進行精確和動態定位,區分不同年級和年齡段學生特點,確定管理的幅度、重點和節奏。這是常常要面臨的問題和困惑。
2.教學工作面對的挑戰。高職學生在校仍是以學為主,學生參加教學活動的時間遠遠超過實訓實習和德育活動時間,所以教學中的不少問題帶來了學生教育管理的問題。這是不容回避的。當前,高職的課改處于起步階段,因經費不足實習實訓設備到位有個過程。教改活動各種措施不到位,容易出現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松垮現象。要避免那種認為課改了,強調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學生學業管理“可以松一松”了的管理誤區。
3.活動方式面對的挑戰。高職學生活動,由學生自發組織,常常質量不高,不能持續開展;由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又體現不夠。職校往往是重大學生活動、學校重點組織的活動,效果較好。而日常活動較難組織,班級活動較難組織,系部活動較難組織。學生組織能力欠佳,活動較為粗放。影響了學生開展活動的效果。如何循序漸進讓學生自主開展活動,是班級、系部、學校需要長期面對的問題和挑戰。
4.學生骨干面對的挑戰。五年制高職的學生干部在初中有干部工作經歷的不多,三好學生過去也很少獲得如此殊榮。學生骨干面對職校新的機遇,形成了新的自信、熱情。積極性一開始也被激發起來了。但是,因工作經驗不足,學生又難以組織,較多的違規學生難以管理,又使學生骨干工作積極性受到挫傷。建設一支以身作則,又具有較強能力的學生干部隊伍,是高職校具有挑戰性的一項工作。
5.學工隊伍面對的挑戰。五年制高職學工隊伍有以班主任為主的,有以輔導員為主的,有以外聘的專職班主任為主的,都面臨著積累經驗、優化方法、完善制度的問題。相比高校成熟的輔導員隊伍,普高有較強學業指導水平的班主任隊伍,五年制高職的學工隊伍顯得較為年輕和薄弱。如何迅速提升高職學工隊伍的敬業精神和管理能
力,并優化結構、保持穩定,是高職學生工作的嚴峻挑戰。
三、高職學生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1.謀劃全局性的育人格局。構建學生德育工作大格局、大思路,是基于黨的教育方針,基于高職院校工作的根本任務,基于高職校學生的現狀和特點。全局性的育人格局,既包括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育人”,又包括“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活動育人”,體現了學校全時間、全空間、全領域、全員性開展學生德育工作的大框架、大格局,堅持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學校行政管理隊伍、教師隊伍,后勤服務隊伍全部參與學生德育工作。這樣才適應五年制高職學生工作的實際需要,避免學生管理工作非常繁重與只有部分人員從事學生工作帶來管理力量不足的很大反差。我校面向教工設立的“全員育人獎“,對形成人人做德育工作的氛圍起了明顯的作用。
2.實施精細化的常規管理。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常規管理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2]始終是職校學生工作的重點。常規管理應注重細節管理和長效管理:第一,適當的常規考核標準。有個人標準、班級標準、系部標準,涵蓋每天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具體可行。第二,客觀的常規考核方式。綜合學生干部考核、值班教師及行政干部考核數據,求得可靠的考核結果。第三,動態的考核反饋和整改。考核結果反饋后,有個人整改、班級整改和系部整改三個層面。自覺整改的層級越低,說明常規考核的行為引導功能、糾錯功能越好。第四,長效的工作機制。常規管理貴在恒常持久,“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培養學校良好的校風。第五,常規管理中關鍵環節的處理。關鍵環節抓住了,常規管理就會打開局面,如抓關鍵時段、關鍵場所、關鍵項目和關鍵班級。
3.開展系統化的主題教育。根據每學年學校中心工作、國家的重要節慶活動及學生所處不同年級、不同時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高職校各類主題教育的進行,要明確重點,科學安排,循序漸進,交叉開展,互相滲透,形成德育合力,增強主題教育的感染力、參與面、操作性和實效性。堅持學生主題教育正面引導、正面激勵為主,可分為三類:一為思想政治類: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法律和紀律教育等。二為人生勵志類:如理想信念教育;學業目標教育;先進榜樣教育;成功賞識教育等。三為職業意識教育類:如職業生涯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素養教育;就業教育;創業教育等。總之,主題教育要具備整體性、計劃性,發揮系統化、深層次的教育效果。
4.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優質的校園文化,對高職學生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引導行為、陶冶情操,升華思想的精神力量。[3]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注重職業性與文化性、硬件與軟件的統一,發揚文化獨有的滲透性、引導性、情景性、暗示性、愉悅性功能,需要協調建設學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活動文化和物質文化。學校的精神文化,有校訓,校風、教風、學風、辦學理念,工作方針等;學校制度文化,有學校的規章體系、組織架構、運行機制和行事方式;行為文化,有師生的行為習慣、言談舉止、儀容風范、行事作派;活動文化,有儀式活動、節慶活動、主題教育活動等;物質文化,有學校的建筑、布局、綠化、景點、環境布置等。我校校園文化建設,著重職業生涯文化、禮儀文化和節慶活動文化三大文化打造,注重學校文化的參與性、滲透性、互動性和導向性,讓學生時時與主流思想對活,處處與高雅文化同行。
5.堅持規范化的教學管理。五年制高職學生前三年應適當增加學業任務。高職學生容易出現學習“空白期”,碌碌無為、無事生非,形成學生工作的盲區和難點。堅持規范的教學管理,要明確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和方法,根據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和個性各異,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4]從各專業的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尋找他們最近、最佳發展區,揚長避短,因材施教。堅持教學工作“五認真”,加強實踐性教學,加快課改步伐,加大學業成績考核力度,激勵學業進步、學有所長的學生。任課教師要以嚴謹的教風帶出良好的學風。
6.培育高素質的學工隊伍。高職校學生工作隊伍,廣義上有三支:即學工干部隊伍、班主任和輔導員隊伍、學生干部隊伍。首先,形成精干的學工干部隊伍。配齊配強學工處、團委、教務處和宿管及保衛人員,配好二級管理中系部學工干部。這些干部要從最基層的學生工作做起,具有實踐經驗和學生思想工作能力,又較熟悉學工方面條例和規定,具有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其次,建立起過硬的班主任和輔導員隊伍。要明確班主任工作任務、職責和待遇,加大培訓力度,完善考核機制,工作業績與其職稱晉升掛鉤,增強班主任敬業精神和工作能力,形成積極擔任班主任的局面。再次,鍛煉優秀的學生干部隊伍。要重視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生先進人物的優秀群體建設,舉辦各類培訓班、夏令營,提高學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重點提高日常學生管理的能力,發揮他們在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自我發展教育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04-3-23.
[3]陳伍才.加強高職學院德育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7):61.
[4]劉凱.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07(23):76.
責任編輯: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