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松
“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了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用這句話來形容《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影響是再恰當不過了。
平凡的世界中,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但卻發出了生活的最強音。因此,他們平凡而偉大。
“文革”十年,社會蕭條,田地荒蕪,人們都在為溫飽而終日奔波。因為貧困,少安中途退學,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少平的生活更讓人心酸,一天兩個黑面饃饃,連最低價格的丙菜對他來說都是一種奢侈。鄙視的目光深深地傷害著他的自尊,少平沒有勇氣昂首闊步,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種孤獨感,他需要一種精神上的寄托——讀書。于是通過讀書,他心靈緊閉的窗戶打開了,陽光貪婪地沐浴著這片久未開墾的荒野之地,給它營養,讓鮮花遍地開放。少平成了一個智者,生活的智者:熱愛生活,在勞動中獲取,在汗水中體驗,在苦難中幸福。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中華大地,蘇醒的人們都迫不及待地迎接新生活,追求自己的夢想。落榜的少平也不愿永久地被困于土地,于是懷揣著自己的夢想踏上征程,靠攬工過活,經歷無數辛酸,用雙手來構建自己的平臺。少平成為金家灣煤礦工人后,采煤技術的落后,激起他內心的一種責任感,他立志要改變這一局面。蘭香生長在貧困的家庭中,擁有著同齡人不曾擁有過的經歷,這使她堅強而又懂事。恢復高考,她的未來變得光明。艱苦的奮斗帶來必然的成功,她在夢想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歌德說:“愛是真正使一個人復蘇的原動力。”這部小說當然也少不了愛情這一主題。少安與潤葉、少平與曉霞、金波等人物那錯綜復雜充滿波折的愛情令我動容。我相信,每一個星斗都為愛而點亮。
真正的巨人應該生活在時間的深度里,還生命以過程,平凡才是真正的偉大。
【作者系廣東省深圳市紅嶺中學高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