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萍
師范剛畢業那年,我被分配到一個小鎮的小學教二年級。
第一次站在講臺上,望著下面三十幾張稚嫩的笑臉,我被溫暖包圍著,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我微笑地看著每一個孩子,而他們也都用燦爛而純真的笑容迎接著我的目光,仿佛他們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承載了幸福。唯獨坐在西面墻角的那個小男孩兒,他一直低著頭,一聲不吭,在熱鬧的教室里他是那么顯眼,讓我一下子就記住了。
簡陋的辦公室里,我在最后面的一張桌子上辦公,背后的墻上開著一扇破舊的窗,會有新鮮的空氣吹進來,源源不斷。這一切都讓我歡喜。
坐在椅子上批改著孩子們的作業本,那一個個略顯歪扭的鉛筆字那么可愛。直到我批到那一本作業本,上面的字竟出奇地端正,細看紙的背面印出的深深的痕跡,可以想象這個孩子寫的時候是多么認真。我一看作業本上的封皮,便暗暗記住了這個名字——李木。忽然我聽見背后的窗戶有響動,一回頭,便看見有個孩子站在窗前,他好像被我突然的回頭嚇著了,像一只受驚的小鹿迅速跑開……
第二天上課時我特別點名表揚了李木。當我問“誰是李木”時,全班同學都發出了低低的笑聲,那個小男孩兒怯怯地站起來,依舊低著頭。“老師,我們大家都不愿意和他玩,他是個笨孩子……”我聽了孩子們的話,心頭一驚,頓時明白了為何在課間活動時他會跑來看我批改作業——原來他怕我覺得他笨。我心疼地看著李木,只見他用小手反復地抹著臉……
于是,我在下課后輕輕牽起李木的手來到辦公室。我輕聲問他:“李木,你可以抬頭看著老師嗎?”他依舊低著頭沉默著。“你可不可以抬頭看著老師,李木?”我看到他不停地搓著手,手心似乎有微微的汗,細細密密的。終于,不知過了多久,李木緩緩地抬起頭,怯怯地看著我,他的眼睛里有亮光在閃爍,但是他的眼睛卻又無比清澈。
“李木,老師給你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小男孩跟父親去公園,父親指著公園的兩排樹,問他:‘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樹嗎?小男孩一看,高大的是白楊,顯得十分矮小的是銀杏。父親又說:‘它們被同時栽下,一開始一樣高,而且享受著同樣的陽光和水分,但白楊為什么長得高大,而銀杏卻如此矮小呢?因為珍貴的東西總是慢慢成長。”李木聽到最后,略帶疑惑地眨著眼睛:“老師,您可……不可以再講一遍?我沒有聽懂。”聲音那么輕,是的,以他現在的年齡他還難以理解。于是我一遍又一遍地講著,一共講了5遍,李木聽得很認真,眼睛一眨也不眨。其實,他并非像孩子們說的那樣“燒壞了腦子”,只是反應有一點慢,理解起來有一點困難而已。“李木,相信老師,你一點兒也不笨,你不是笨孩子。你是那棵珍貴的小銀杏!”我笑著對李木說,而他黝黑的小臉上,竟也有了笑容……
后來,李木依然習慣在課間靜靜地看我批改作業,當看到我在他的作業本上打上一個大大的五角星時,他便會笑;很多時候,他也會問我一些課本上的問題,聲音依然很輕而且顫抖,但他的手指不再冰冷。別人讀一遍可以理解的課文,他可能要讀四五遍;別人寫一遍可以掌握的字,他可能要寫七八遍,但他堅持了下來……
第二年,我因為工作的調動,離開了那個小鎮,但我始終記得李木,那個最最勤奮認真的好孩子……
17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已經沒有了青春,沒有了美麗,也沒有了李木的消息。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收到李木的一封信,他告訴我他已經當了智障學校的語文老師,他要對每一個孩子說:“相信我,你不是笨孩子。因為珍貴的東西總是慢慢成長。”
那封信的署名是小銀杏。
點評
用小說的形式反映師生情,選用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表達了主人公“我”獨特的教育思想。正是由于“我”的鼓勵和關懷,使得被別人稱為“笨小孩”的李木戰勝自卑,健康成長。本文語言樸實,人物豐滿,洋溢著的濃濃師生情令人動容。
【作者系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五彩螺文學社社員,指導并置評:朱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