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袁 原 本報駐匈牙利特約記者 李 震
在歐洲,有人挑剔匈牙利人的血統,卻沒有人敢挑剔匈牙利人的騎術。過去,匈牙利騎士是歐洲諸侯爭相重金禮聘的對象,沒有誰比他們更英勇善戰。雖然匈牙利馬術一度因現代社會的發展遭遇冷落,但進入21世紀后,這一匈牙利國術終于迎來了它的“第二春”,“現代騎兵”也成了當地一種死而復生的職業。
“被上帝創造時就騎在馬上”
有諺語說,“匈牙利人被上帝創造時就是騎在馬上的”。匈牙利民族的馬術如此了得,只因為他們的祖先是地地道道的游牧民族,原本居住在遙遠的東方。四處征戰使這個族群個個練成了精湛優良的騎兵。經過幾個世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他們中的一支定居到布達佩斯一帶,并發展成后來的匈牙利民族。難怪歷史學者說,“正是匈牙利人,在馬背上給西方帶來了一個東方之外的東方。”
身為游牧民族的后代,匈牙利人不僅能在馬背上做出蹬里藏身、躍身超鞍等絕活,還可左右開弓、準確射箭。可別小看了這“騎射”,當年的歐洲王牌軍,要么如法國兵那樣能騎不能射,要么如英國、希臘兵那般能射不能騎。匈牙利人集多種武藝于一身,自然是奇貨可居。
有趣的是,雖然匈牙利人的騎術堪稱一絕,但如今稱霸奧運會馬術比賽的卻多是德、英等國。對此,匈牙利人并不以為然。一個小伙子不服氣地說:“奧運馬術講究的是舞步、技巧和越障,十分華而不實。哪能和講實用、拼速度的匈牙利馬術相比?!”
賽馬名氣超總統
匈牙利的第一運動非賽馬莫屬。在首都布達佩斯,游客可以近距離地體會匈牙利人究竟對賽馬有多狂熱。當地的賽馬迷告訴記者,有一匹名叫“過量”的賽馬,在近4年來的比賽中從未失利。現在,匈牙利國人把它當成了民族英雄,專門為其建立了“個人網站”。其粉絲群的訪問量甚至超過了介紹總統的網頁。今年4月“過量”在布達佩斯比賽時,觀看現場轉播的電視觀眾達到300萬人,這個數字相當于匈牙利總人口的1/3。
在匈牙利生活久了,《環球時報》記者在耳濡目染后認為,騎術的精髓只有在這個國度才能學到。最難忘的是電影《茜茜公主》里,將匈牙利當作故鄉的茜茜縱馬在草原上飛馳的浪漫場景。如今在離布達佩斯不遠處有一座古堡莊園,正是當年茜茜公主練習騎術的地方。莊園旁還保留著她的私人馬廄,房柱均由紅色大理石建成,各種鐵器也鍛造得精致考究。當年那里飼養著幾十匹良馬,都是茜茜最珍愛的寵物。
“茜茜公主”為游客表演馬術
說起馬術,匈牙利朋友向記者講述了一段辛酸的歷史。進入20世紀之后,坦克裝甲車的出場讓騎馬沖鋒成為“自殺行為”。再也沒人出大價錢雇傭匈牙利騎兵了。二戰期間,匈牙利人被迫將許多珍貴馬匹送往德國,沒想到納粹“有借無還”,私吞了不少。戰后,騎士禮儀又一度被當作“封建殘余”,這使得匈牙利馬術雪上加霜。號稱“歐洲馬術圣地”的巴伯爾納馬場,竟然窘迫到靠養雞維持生計。
好在現代人返璞歸真的“尋根意識”,讓馬術再度復興起來。在距布達佩斯一小時車程的馬術村,記者觀看了全匈牙利最精彩的表演。身著藍色長袍的英俊騎兵能在騎馬飛奔時射出手中的30支箭,還能站在兩匹馬的背上,同時操控5匹馬奔馳。最有趣的是馴馬,這是從當初躲避敵人演變來的傳統,騎兵一聲令下,馬兒便會做出單腿著地等高難動作。馬術的壓軸戲則是身著紅色長裙騎裝的“茜茜公主”,展示馬背上跳火欄的英姿。如今,馬術在匈牙利重新獲得“國術”地位,許多城鎮增添了馬術、馬車的旅游項目,甚至連只有幾千人口的小鎮也不例外。▲
環球時報200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