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立
跨國糧商在中國農產品市場占有率的節節攀升,讓中國糧商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當中國選擇了開放農產品市場,并遵守WTO原則,向世界敞開市場時,固然應該遵循相應的市場規則。但考慮到糧食本身的特殊性,開放的過程,需要守住一些基本的底線,其中最重要的底線,就是糧食主權。所謂糧食主權,就是一個國家要有自由選擇農業政策工具的權利,可以通過邊界控制來保護農民農業生產和國民消費安全的權利。在糧食主權的框架下,一國有權自己決定如何可持續生產、分配和消費糧食,自主決定相關的政策和策略,以保證其國民食物權利的實現。實際上,不管有沒有意識到,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無一不以糧食主權,作為國家主權的支柱基礎。我們可以從近些年朝鮮、伊拉克的遭遇,以及2008年37個發展中國家爆發糧食危機以至政權更迭的經歷,可以看到失去糧食主權的反例。
跨國糧商形成寡頭壟斷
很明顯,跨國糧商在威脅著許多國家的糧食主權。他們在糧食國際貿易和轉基因技術的開發應用上,早已形成了寡頭壟斷。跨國糧商的運作模式,已經做到了“三個全”:全球化經營、全環節利潤、全市場覆蓋。
全球化經營,是指他們已經實現了產業鏈和公司發展戰略的全球布局,這使得他們的采購成本、研發成本、銷售成本等等,可以達到全球最低。而在銷售市場和銷售價格上的配合,又可以做到產業利潤全球最高。這一點,中國的糧商沒有一家可以做到,并與之抗衡。
全環節利潤,是指他們的業務,貫穿了整個產業鏈,并采用參股、控股、聯盟、上下游整合等諸多方式,控制了從研發、投資、生產,到下游所有的加工、銷售等各個產業鏈條。既然控制了整個產業鏈條,他們的戰略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了,他想打擊產業鏈條上的哪一個環節,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比如,中國在2004年至今跨國糧商的幾次組合戰略下,僅僅4年多時間,就丟失了大豆產業的主導權,原因就在于跨國糧商在大豆加工環節上對中國的企業開戰。大豆價格的降低,對跨國糧商而言,只是一個營銷環節的價格調整而已,但對只在產業鏈條的這一環節生存的國內壓榨企業來說,是致命性的打擊。跨國糧商實現了“巴西阿根廷種大豆、美國賣大豆、中國買大豆”的全球化戰略后,賺取的是全環節利潤,而中國的豆農和豆企,分別只在生產和收儲加工這兩個環節上生存,輕而易舉就被別人攻城略地,4年之內,中國就由曾經的世界最大原產地國家,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3以上的大豆依賴進口,轉基因豆油占據了80%以上。這相當于別人是十項全能選手,而我們只是單項選手,卻不得已和別人進行十項全能競賽(整條產業鏈)一樣。只有單項成績,怎么可能在十項全能競賽中獲勝?
全市場覆蓋,就是指跨國糧商不僅做糧食,不僅做種子,他們還在各類農產品與食品領域中經營。不僅做現貨,還做期貨。不僅做農產品,還做工業品,做金融投資,做地產投資,他們是多樣化經營的。多樣化經營,可以降低風險,也可以相互呼應。他如果想打擊現貨市場,那他利用期貨市場就行了。他如果想影響期貨市場,只用放出現貨市場中一面倒的風聲就行了。他們甚至可以游說美國農業部等政府部門,與之相配合,以達到公司戰略和國家戰略的雙贏。中國大豆產業的潰敗,已經從反面驗證了這種配合的威力。有人說這是“陰謀”,我不同意,應該說,這是一場“游戲”,或者可以文雅一點兒說,是“博弈”。你選擇參與了這場“游戲”或者“博弈”,就要為此負責。如果我們硬要說參加這樣的競賽,是別人逼使的。那也是“陽謀”,而非“陰謀”。是我們沒能弄清楚這些顯而易見的道理,看不到擱在脖子上的糧食武器導致的。
可以說,在跨國糧商的全球戰略中,他們實現了政府和公司的配合。每一個跨國糧商,都有清楚的政府背景,也有清楚的國家政策配套,他們就能打組合拳,實施各種戰略。而其他國家,往往認識不到這些“陽謀”,稀里糊涂就做了甕中之鱉。
糧食市場不能簡單放開
所以,我們需要知道,糧食市場的競爭不僅涉及產業安全,還關系到國家主權,即糧食主權。糧食的可持續供給,之所以成為國家主權的一部分,是由于它是人類參與生產的唯一生存必需品。當我們認同生存權是最基本的人權,是國家安全的最基本保證時,就要考慮糧食市場開放的底線了。至少,開放的底線,應該是以不喪失糧食主權為前提。所以說,涉及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相關部門,不能簡單放開糧食的生產、收貯與壓榨市場。否則,國家糧食主權就岌岌可危了。
在保障國家糧食主權上,需要考慮合適的支持措施。比如,我們目前保障糧食供應的主要措施,是價格支持。但實際上更為有效的手段,是收入支持。糧農生產的主要目的,是獲取糧食的出售收益。價格,只是實現收益的一種手段。如果一味地只干預收購價格,而不考慮成本、糧食收儲與壓榨行業的經營境況,反而有可能喪失國家目標(主權)和農民目標(收入)的實現。所以,目前應著力建起一整套的糧食收入支持政策,使糧農盡可能少承受糧食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獲得穩定的收入預期,切實保護糧農的種植積極性,并理順糧農與糧食收貯、壓榨企業的關系,并以對居民健康和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對待轉基因食品的研發和推廣,使得天然、健康的天然農產品,能夠繼續生存和發展下去,也使得糧農的生計維系、糧企的持續經營、國家的糧食主權、居民的食物主權,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
環球時報200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