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丹
近幾年來,財務人員職務犯罪的報道屢見報端,其犯罪數額驚人,但社會的關注度遠遠沒有領導職務犯罪那么高。而實際上,財務人員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質,其直接掌控錢袋子,在經受不住金錢誘惑時往往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其職務犯罪的危害不低于領導職務犯罪的危害。以下僅舉幾例說明問題:
案例1:原貴州省貴陽市財政局綜合計劃處出納許杰侵吞公款7272萬元,該案2000年8月初見報端。據媒體報道稱,是建國以來貴州省最大的一宗經濟案件。
案例2:交通部財務司綜合處雷勛平挪用公款8000萬元的案件。1995年至1998年,時間雖僅十年,雷勛平利用手中的權力非法挪用交通部國家基本建設資金和科技經費共計8000萬元,受賄31.5萬元。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495萬余元。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財務人員職務犯罪的金額和社會危害不亞于領導人員職務犯罪,但是目前社會上的討論顯然不足。如何預防財務人員職務犯罪可以從很多角度入手,限于篇幅有限,我只是從法律監督的角度去討論,主要著眼于案例分析和實際運作。
一、財務人員職務犯罪預防的法律監督原理
財務人員掌握著財權,如果他們將其掌握的財權用于獲取私利,也就有了財務人員貪污、挪用公款等犯罪行為的發生。表現為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和現有制度的不完善,違法犯罪,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因此,對其職務活動也應當進行法律監督。
那么財務人員職務犯罪預防中的法律監督具體內容是什么呢?
此處的法律監督主體主要包括單位本身、司法機關、審計機關、紀檢監察部門、新聞媒介、人民群眾等。法律監督的對象是被監督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財務工作人員。法律監督的客體是指被監督對象的行為。
二、財務人員職務犯罪原因分析
(一)財務人員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兼任會計與出納工作
會計與出納工作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這是《會計法》規定內部會計監督的基本原則。貴陽市財政局的許杰連續10年時間擔任該局出納兼會計,而外部的監督機制又失效的情況下,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
(二)財務人員利用單位財務內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漏洞進行犯罪
貴陽市財政局的許杰稱:從1990年以來從沒有查過她的賬。在爆出許杰案后,該市許多人大代表評說道:財政局內部管理極度混亂,最基本的一些制度沒有實施,該局各處室在銀行開戶多達82個,其中可以提取現金的就有20個。”
(三)審計監察部門的執法不嚴也是財務人員職務犯罪的一個重要外因
對財務工作的審計,除了單位內部的審計部門外,國家機關、國有大型企業還要接受各級審計機關的專門審計。審計部門每年都要進行審計。實踐中一些經過審計的單位仍挖出了蛀蟲。比如說許杰、雷勛平連續幾年犯罪后才被查出來。這說明審計走了過場,審計執法不嚴。
三、建立完善監督機制,預防財務人員職務犯罪
英國思想史學家阿克蹲勛爵有一句名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說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一條經驗。”此外,對于權力導致腐敗,孟德斯鳩開出的藥方是:“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從事物的本質來說,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根據孟德斯鳩的理論,要防止財務人員財權的濫用,必須用權力制約權力,即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而這又包括內部監督機制和外部監督機制:
(一)建立和完善財務內部監督機制
應當結合本單位實際,建立責任分明、制度齊全、動作有序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對各崗位職責進行科學、嚴密的劃分,形成崗位職責分明、環環相扣的內部管理運行模式。有了健全的管理制度,也便于財務主管人員發現工作過程中存在的漏洞和問題。
(二)強化外部監督
外部監督主要包括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
1.加強外部審計監督。單位的內部監督還應與審計部門和外部審計監督相配合。盡管這種審計監督往往是事后的,即雖然查出了違法犯罪事實,對已經造成的損失卻無法挽回,但審計的監督作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理由是,審計部門所進行的監督比較有針對性,對財務人員違法犯罪有很強的威懾作用。
2.加大社會監督力度。(1)依靠本單位職工、依靠相關社會人群進行社會監督。社會監督主體主要指本單位職工以及與財務人員密切接觸的群眾。如果一個財務人員的生活消費水平遠遠超過了正常收入,或者財務人員吸毒、賭博而花費巨額資金,往往最先察覺的就是身邊的群眾。許杰案的最早揭發也是源于群眾的察覺舉報。所以說,充分依靠職工群眾能夠及早地發現問題。(2)財務公開有利于社會監督的開展。政府機關事務要求政務公開。盡管有一定的保密要求,財務部門的財務工作也應該有必要的公開。這樣不僅能使財務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也能使財務人員更好地接受公眾的監督,減少財務犯罪的發生。
總之,只有內部監督機制和外部監督機制都有效地運轉起來,才能有效地預防財務人員職務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