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蘭
一、APEC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狀況和面臨的問題
(一)APEC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狀況
1992-2006年間,APEC共實施經濟技術合作項目1661個。在進入新世紀之后,APEC在推動經濟技術合作發展的進程中,更加注重合作項目的質量和效益,希望集中資源優先開展一些能滿足當前需要的合作項目。因此從2001年開始,APEC推動的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的數量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每年開展的合作項目數量基本上保持在130個左右,總體發展十分平穩。但是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相比較,仍處于相對落后的局面。
(二)APEC經濟技術合作面臨的問題
自從《大阪議程》正式將經濟技術合作作為發張APEC的重要領域之一,迄今已有14年了。但是,目前經濟技術合作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絕大多數的項目是僅限于信息交流和基本情況調研方面。APEC經濟技術合作發展緩慢是因為其在合作方面還存在著尚未解決的問題。
1.APEC成員在經濟技術合作領域存在利益沖突,內部分歧較大。在APEC中,發達成員與發展中成員對經濟技術合作的理解始終沒有達成一致。一些發展中成員把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看作是發達成員對它們的“要價”,而發達成員大多持重貿易投資自由化而輕經濟技術合作的態度,只圖自己開拓市場的私利而無視發展中成員的利益,把經濟技術合作附屬于貿易投資便利化的一個部分。因而在經濟技術合作領域,如果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之間的分歧不能解決,實際行動上的進展就不可能加快。
2.由于APEC合作進展的緩慢,許多APEC成員紛紛選RTA/FTA框架下解決問題。APEC次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將對APEC框架下的經濟技術合作產生沖擊。近年來,APEC次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主要表現為相當數量的次區域的地區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協定被啟動。目前興起RTA/FTA包含的內容相當廣泛,不僅包括關稅、數量限制、其他非關稅壁壘等貿易合作議題,還包括大量的經濟技術合作議題。與APEC框架下的經濟技術合作相比,這些RTA/FTA涉及到的經濟技術合作的內容更加具體,對于參與者的權利與義務規定更為詳細,也有專門的機構對其進行管理。所以,RTA/FTA框架下的經濟技術合作顯得更具有吸引力。如果這種態勢發展下去,可能會使得APEC框架下的經濟技術合作面臨被邊緣化和虛化的危險。
3.經濟技術合作缺乏資金支持。由于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的集體行動和單邊行動不僅涉及政府政策的變動,更重要的是一些具體的經濟技術合作領域的活動,必然涉及項目資金支持的問題。當前,APEC中央基金并不能完全支持所有的經濟技術合作項目。除部分項目由工作組資金支持外,大部分的集體項目和EAP是由各項目參與成員自籌資金完成的。而對于渴望參與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中成員來說,如何得到充足的項目資金支持是一個難題。
另外就是私營商業部門參與程度不高,經濟技術合作目前依然停留在政府參與為主的階段。私人部門無法融入經濟技術合作的項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將技術合作的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
二、推動APEC經濟技術合作的對策
進一步推動APEC經濟技術合作,對APEC各成員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選擇能力建設(如提高政府監管水平,改善公司治理,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對付全球化的挑戰,分享新經濟的成果等)作為APEC經濟技術合作的實現方式。在1998年以后,APEC逐漸使用能力建設來推動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能力建設比較中性,適用面廣,有助于解決具體問題,對于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與經濟技術合作的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進一步推動APEC經濟技術合作的制度建設。為了推動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APEC在制度建設方面已經作了很多工作,例如成立ESC、建立相關的評估框架等。但是這些制度建設只能做到對目前經濟技術合作成果的鞏固,并沒能解決“共同參與”問題,從而使得經濟技術合作的未來發展缺乏基礎。因此,未來的制度建設應該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調動APEC成員參與經濟技術合作的積極性。APEC可以選擇的手段包括:建立成員繳費長效機制、組建對APEC成員參與經濟技術合作的考核平臺等。
第三,建立經濟技術合作基金。沒有相當數量的資金作保障,經濟技術合作活動難以開展。建立經濟技術合作基金是完全必要的,但要避免一提合作就是“發達國家出錢,發展中國家出力”的印象,可采取多種形式。首先應該考慮根據各成員體的經濟技術情況采取分攤方式。分攤方式建立起來的基金可用于成員體共同的、基礎的領域和項目上,使全體都受益。其次可采用“自愿集資”的方式,不強求一律,體現APEC自愿、靈活、漸進的精神。當然,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采取各成員自愿捐助,企業和個人的捐助以及從國際金融機構借款等方式。
另外就是要加強與其他國際組織以及私人部門的合作。加強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合作,不僅可以拓寬APEC的資金來源,還可以有效增強APEC的影響力,還有助于APEC經濟技術合作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此外,私人部門也是APEC經濟技術合作需要關注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