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佳
一、解決好自然災害與人為災難
何謂安全?世博安全應包括綜合預防、解決災害的體系,實現自然與人為災害的防范。世博持續時間長,自然、社會不穩定因素相應之大。在世博前后應將地震、雨雪、臺風等自然災害納入安全范圍重點突破。面對自然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去預防和適應。自然災害作為世博安全的敵人之一,安保工作就應建立災害專業救援裝備、體系、預警機制等防范于未然。同時,人為因素對世博安全更是巨大威脅。人類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自我作戰就應摸清自身弱點、規律。人為災害分故意或過失,應區別對待確保萬無一失。對過失災害,消防體系的完備和安保實體化運作機制、交通、建筑管理等都應發揮所長,以防為主除隱堵漏。針對有敵意且企圖故意破壞世博的不法分子和恐怖勢力應重點打擊。特別是由于世博時間跨度太長易形成麻痹思想,面對敵對分子容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所以,安保工作一定要時刻保持良好狀態,繃緊安保之弦。要集中安全信息的有效收集,對外來人口、出租屋和社區加強管理,并千方百計籌集安保力量,擬訂多種安保方案針對不同形勢采取不同措施和人員編制。再者,還需添置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反恐設備,并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律、外語和專勤訓練,一定要有一個健全的反恐機制和權威的組織機構,并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反恐隊伍,做好各種行動的協調。
二、專門力量和群眾路線相結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世博的安全保障不僅應由專門機關勞心勞力,還應該發動廣大群眾盡心盡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群眾的力量稱之無限。不過國家人力、物力、財力有限,持續長規模大的世博對此要求卻極高。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難以應對無限的安保需求。此刻群眾力量更不可或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因素,中國恰可以利用人口大國優勢發揮群眾在世博安保中的積極作用。政府和專門機關對安保工作不能保證毫無閃失,更不能完全保證十全十美、面面俱到。而群眾的力量和影響又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這就恰到其處地彌補了安保工作的漏洞。所謂發揮群眾之力,要從積極和消極方面來講。積極之處在于應號召群眾在世博期間與一切對安保不利因素做斗爭,使群眾之力滲透在安保工作的每個角落,發揮群眾積極性。消極之力是指應對群眾進行安全普法教育工作,使群眾時刻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性質選擇有利于世博安全的言行。因為不難看出在世博安全中群眾自身的言行將極大的影響世博安全系數。總之,在保衛世博安全的過程中專門力量和群眾路線缺一不可,應盡最大可能發揮二者之力。
三、經驗借鑒與自主創新同在
世博安保防范未然,責任重于泰山,既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也不能僅停留借鑒的田地。安保工作應結合奧運會、六國峰會、亞行年會、各國大型活動等設計和演練相關科目,針對世博人員培訓積累經驗。但世博也有其獨特之處,安保工作應在經驗借鑒同時形成自己獨有的體系。社會主義建設應根據中國國情與時俱進形成中國特色,那么上海的世博安保工作也是如此。不僅應借鑒國內外大型活動的經驗教訓,更應該根據上海特有的人文因素、地理環境、社會風俗、世博的舉辦時間等因素在“吸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同時自主創新,配置有益于世博安保的“良劑”。充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形成上海獨有的世博安保系統。再者,世博安保創新更應著重于科技安保才能提升整體戰斗力確保世博安全。利用科技創新,為世博安保工作筑起“數字籬笆”和“科技屏障”的保障,滿足安保工作時間長、活動多、任務重的需要。
四、公開措施與秘密活動相連
國家安全保障機制中不僅需要軍隊、警察、外交等公開戰線,也需要以情報、反間諜和安全秘密保衛等隱蔽活動配合。世博安全屬于國家安保之一,同樣需要公開措施與秘密活動相互配合,形成統一戰線。但敵暗我明,許多破壞都是有組織并精心策劃的,就使安保工作難上加難。所以形成強有力的世博安保公開戰線之余還應發揮隱蔽戰線積極作用,與敵對分子斗智、斗勇、斗情報等。我國唐宋時,出現專門特務機關對敵對勢力進行監視。明朝“三廠一衛”對臣民的監視工作達到頂峰,這些在我國間諜情報史上意義重大。既然古代就產生隱蔽戰線來維持穩定并起到一定作用,那么對世博安保也確有借鑒之處。值得注意的是,世博安保過程中的秘密戰線決不是針對任一公民,而僅在于有敵對意識企圖通過不法活動破壞世博安全的敵對分子。如今的世博安保要時刻提防來自各方的“冷箭”就應該充分發揮“秘密戰線”的作用去搜集信息對破壞勢力的活動了如指掌,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總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世博安保工作同樣如此,它的成功不僅需要一種堅持不懈、努力進取的精神更需要一種積極行動付諸實踐。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對各種災害系統、全面、有效的防范,充分發揮各方面能動性,才能確保世博“成功、精彩、難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成功讓世界人民再次對中國這顆東方之珠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