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晶
[摘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和市場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新時期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有成效,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從高等學思想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創新的途徑兩個方面對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進行探討和闡述,力求突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和有效性。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020181—01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和發展,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處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1、由于我國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社會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等出現了多樣化的情況,隨之帶來的問題是高技大學生出現了“四弱四強”現象,即政治意識弱化、經濟意識強化;集體意識弱化、個體意識強化;榮譽意識弱化、利益意識強化:勤奮意識弱化、休閑意識強化。這種強弱的對照,充分揭示了當前大學生思想的復雜性。
2、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模式發生了實質性的重大變化,即由過去的義務主體教育模式向權利主體教育模式的轉變。具體表現為學生由單純的受教育者變成了教育的權利主體,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由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變為平等的法律契約關系,教育變成了學生的文化消費。因此,學生必然會產生一些權力主張和合理要求,如對缺乏實效性、沒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抵制,對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教育內容、工作方法和樂于接受的新鮮載體的呼喚。
3、由于大學生較少關注政治性問題,對個人生活和個人利益、個人前途問題關注較多。有的學生如此說道:“我們晟關心的是利益問題,最難懂的是價值問題,最苦惱的是關系問題,最感興趣的是愛情問題,最擔心的是就業問題,最想解決的是成才問題。”隨著互聯網等現代傳媒的迅速發展,大量涌入的各種信息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加了其鑒別思想政治是非的難度。如何運用新方法,使用新載體,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一些具體措施
(一)更新觀念,發揮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作用
觀念是變革的先導,是創新的前提。長期以來,我們所習慣的以教育者的身份來對學生實施教育和管理,學生則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消極、被動地接受教育的行為和方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取越來越依賴于主體潛能的發揮和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上升到主要地位。當代大學生渴望成才,崇尚自我價值的實現,敢于競爭,講究平等和效率,富于創新精神,這些可貴的品質,是時代進步在青年身上的生動體現。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適應學生思想的新特點,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以及參與學校建設與管理的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整體能力;要真心實意地為學生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為學生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平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實效。
(二)充實新內容,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學生頭腦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用先進的理論特別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他們的頭腦顯得十分重要。當前,要著重加強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學生頭腦的工作,要做好鄧小平理論的“三進”工作,要注重學習理論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使理論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其次,加強對學生現代知識的教育。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拓寬視野,把各種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用的知識,把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精神食糧,統統吸納于思想政治工作中來,用現代知識開啟學生心扉,多方面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校內形成崇尚科學、崇尚知識的良好風尚。
(三)探索新方法,開發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就必須找到適合青年大學生心理成長規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造就新世紀一代新人的精神風貌和人格品質。當前,適應學生思想特點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一是要做好轉變過去單向性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實現向多向性拓展的新模式的研究;二是要轉變過去偏重灌輸的被動消極模式,實現向注重滲透的主動積極的模式研究。為實現這兩個目標,開發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是極為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供的條件和手段,不斷創造出新的適合當代大學生需要的,為大學生樂意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
(四)營造新氛圍,寓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學校周邊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學校開始以其高科技的優勢介入經濟主戰場,給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資源動力,對大學生適應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學校與社會聯系的加強,使高校不再是“凈土”,校內與校外,校內各類學生之間的摩擦和糾紛容易形成新的校園熱點。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的沖突明顯突現,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影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很大沖擊。為此,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新氛圍,建設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日益得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實驗證明,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創造高質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