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在當今“兩化融合”背景下,中國很多企業的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似乎走入了一個誤區:從“信息化投資——應用——能力——商業價值——核心價值”的路徑當中,究竟有多少投入是被有效轉化的?這恐怕是很多CEO和CIO們都無法回答的問題。
在不久前CECA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主辦的“2008年度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大會上”,CECA針對當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誤區,率先提出了“信息化企業”的深刻命題,倡導要實現從“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的轉變。本刊記者在會后專訪CECA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常務副主任、國資監管信息化專家咨詢組專家胡建生,由他解答了“信息化企業”的內涵以及關鍵任務。
《互聯網周刊》:CECA提出要從“企業信息化到信息化企業”轉變.能否解釋一下什么是“信息化企業”?
胡建生:“信息化企業”的核心詞是企業,而不是信息化。“信息化企業”是信息化融入企業本質,既具有先進發展方式,又具有基業長青能力的企業。其本質是做先進企業、未來的企業、下一代經濟中的企業、長青企業。
《互聯網周刊》:“信息化企業”與“企業信息化”的區別是什么?
胡建生:“信息化企業”在本質和目標、主導者以及價值取向上明顯不同于“企業信息化”。
首先,本質和目標不同。“企業信息化”和“信息化企業”一為過程,一為結果,兩者的目標既有聯系,更有重大區別。“企業信息化”以信息化項目完成為目標,只需達成項目設計要求、實現項目功能、取得項目效果即可,容易造成信息化對焦中間價值而偏離最終價值,造成盲目投資。“信息化企業”以企業的基業長青為基本目標,以企業的先進性為保障,始終瞄準企業的根本價值,通過信息化固化基業長青因子、制度化價值創新,激勵企業圍繞核心理念不斷進步。
其次,主導者不同。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信息化的主導者往往是服務商、信息化部門、業務執行部門。他們中有些人難以從企業整體去把握信息化建設,容易陷入信息化的特別方面,關注信息化過程,而偏離企業根本,追逐企業信息化的表面業績。在“信息化企業”中,信息化的主導者是企業最高的領導者。在他們的主導下,信息化不再是局部性事務,而是從企業整體出發制定企業戰略、調配企業資源、指導企業運行的基本活動。
最后,著眼點不同。“企業信息化”和“信息化企業”的著眼點一為短期,一為長期,兩者的著眼之處有所不同。
《互聯網周刊》:如何判斷一家企業是否真正達到了“信息化企業”的境界?
胡建生:“信息化企業”的核心有兩點,一是企業基業長青,二是新價值觀。固化和保持基業長青的核心理念,新價值觀的實現方法不斷變化,企業在變與不變之間實現根本價值。
“信息化企業”基業長青就是通過信息化固化和保存企業核心理念,通過信息化刺激變革和進步。在信息化企業中,信息化上升為企業的核心理念,成為企業不斷進步的最強驅動力,構成了企業的第一生產力。圍繞核心理念,信息化幫助企業在文化、策略、產品、目標、權限、管理政策、組織結構、獎懲制度等各方面進行持續性的價值創新,摒棄不符合核心理念的組成部分,使企業朝向最終價值不斷前進步。
“信息化企業”新價值觀包含三個部分,其中與企業商業模式內在統一的價值網絡整體經濟利益最優化是“信息化企業”的價值追求;破壞性創新是“信息化企業”不斷發掘新價值創造方法的有效手段,構成企業科學發展的驅動力;企業社會價值是“信息化企業”作為企業公民的責任所系,是“信息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價值來源。
《互聯網周刊》:對于如何實現從“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變.您有何建議?
胡建生:建設“信息化企業”,企業可以從三個方面人手。首先,要圍繞企業核心價值進行信息化建設,走出“企業信息化”邊緣化的誤區;其次,要充分理解“信息化企業”的含義,讓企業領導人真正主導信息化建設;再次,要從“信息化企業”要素考評信息化工作,堅決反對不符合“信息化企業”核心理念的投資;最后,可以借助反映“信息化企業理念”的現行理論工具和最佳實踐。
為了使“信息化企業”發展經過長期研究和實踐,我們總結出“信息化企業”的9大要素指標:這些要素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已經被一些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企業實踐證明。以下是“信息化企業”的9大要素指標的要點:
第一,企業核心價值觀保持力。信息化將企業核心價值觀固化在企業行為中,保證核心價值觀在企業內部高度一致,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塑造優秀企業文化。
第二,激勵機制支持度。信息化覆蓋企業激勵機制,使變革和改進制度化,使企業激勵機制高度電子化、效用最大化。
第三,組織柔性化水平。信息化協助企業建立靈敏的環境洞察能力和完善的風險防御體系,使企業快速應對經營環境變化,及時調整資源以響應客戶需求變化。
第四,企業競爭力支持度。信息化提供客戶化服務,控制服務使用成本,保持客戶對企業的高度信任,支持企業成功實現戰略轉型。
第五,基于價值網絡的資源整合水平和協同能力。企業具有強大的信息資源整合與開發利用能力,實現企業內外部的高度協同,呈現出較高的業務集約化水平,構成高質量的企業價值網絡。
第六,管理信息化先進性。信息化支持企業戰略管理,提高企業核心業務管理能力、綜合管理能力、決策管理能力。
第七,創新與學習能力。企業具有較高知識管理水平和較強創新能力,實現了對業務流程和商業模式的持續優化。
第八,信息化基礎保障能力。信息化工作圍繞企業核心價值,企業具有強大的信息化領導力與執行力,較高的信息化基礎建設水平和信息化戰略與評估水平,以及先進的系統架構和技術路線。
第九,高質量信息化效益。信息化以企業核心價值為目標,在實現了直接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更多的獲得信息效益、變革效益、高質量核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