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泉生 蘇 靜
一、輕罪不捕直訴的概念與類型
輕罪不捕直訴,是指公安機關對于輕罪的犯罪嫌疑人不經提請批捕程序,采取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措施后直接移送起訴,或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提請批捕的輕罪犯罪嫌疑人作出不予逮捕決定,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后移送起訴的一種非羈押性訴訟活動。
輕罪不捕直訴的類型有兩種:一是公安機關提請批捕,檢察機關審查之后認為沒有逮捕必要決定不予逮捕,進而移送起訴;二是公、檢兩機關經過事先充分的協調與協商,聯合制定規范性文件,遇到符合直訴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不經提請批捕程序而直接將其移送起訴。
二、輕罪不捕直訴的適用條件
輕罪不捕直訴機制有效推行的前提,在于明確其適用條件。適用不捕直訴的刑事案件應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無爭議
這是適用不捕直訴的首要條件。所謂“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實質是對作為定罪根據的證據質和量的綜合要求。在具體適用不捕直訴時,根據法律規定和相關司法解釋,嚴格依照以下標準對證據是否確實、充分進行審查:1.據以定案的每個證據都已查證屬實;2.每個證據必須和待查的犯罪事實之間存在客觀聯系,具有證明力;3.屬于犯罪構成各要件的事實均有相應的證據加以證明;4.所有證據在總體上已足以對所要證明的犯罪事實得出確定無疑的結論,即排除其他一切可能性而得出的唯一結論。當然,公安、檢察機關對適用法律均無爭議也是適用不捕直訴的必要條件。
(二)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單處罰金
這其實是對不捕直訴適用罪名和適用對象的限制。首先,輕罪不捕直訴的適用罪名主要有交通肇事,故意傷害,非法拘禁,盜竊,詐騙,合同詐騙,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職務侵占,偷稅,賭博等罪。其次,將侵犯公民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不捕直訴案件限于因鄰里、同事糾紛或其他小事引發,被害人過錯在先,犯罪情節相對較輕,犯罪金額不達巨大,犯罪嫌疑人積極退贓退賠或當事人已達成賠償協議等的范圍。最后,輕罪不捕直訴的適用對象是罪行較輕的犯罪嫌疑人,常見為有著法定、酌定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情節或可能判處緩刑的嫌疑人,如有悔罪表現和監護幫教條件的未成年人、在校學生;身體不適合羈押的老年人、嚴重疾病患者、盲人、聾啞人、正在懷孕或哺乳自己未滿一周歲嬰兒的婦女、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主觀惡性較小的初犯、偶犯、從犯、脅從犯、過失犯;預備犯、中止犯、未遂犯;防衛、避險過當以及犯罪后有自首、立功表現的嫌疑人等。
(三)犯罪嫌疑人承認實施了被指控的犯罪,采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等措施不致發生社會危險
不捕直訴的準確適用,需要承辦人員慎重考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和目的,有無明顯的悔罪表現,能否在傳訊時及時到案,有無可靠的擔保人等等因素。遇到不符合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如在逃,拒不承認犯罪行為,在團伙犯罪案件擔任首要分子或共同犯罪案件主犯,累犯,有毀滅、偽造證據,轉移贓物可能,傳訊時可能不能到案,影響訴訟正常進行以及其他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應限制或者不使用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措施。
三、輕罪不捕直訴的適用舉措
(一)立足審查,嚴把證據,不予逮捕推行直訴
要求承辦人員在具體辦案時不僅要審查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即“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還要審查與刑罰條件、刑罰必要性等相關的證據,全面分析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各個因素,對嫌疑人罪后是否有認罪、悔罪表現,是否有重新危害社會、串供、毀證、妨礙作證可能,有無固定住址、幫教管教條件,是否有翻供可能這些獨立于定罪量刑以外的因素均嚴格把關,確保在符合適用不捕直訴的案件中果斷不予逮捕推行直訴。如蘇某涉嫌交通肇事罪一案,嫌疑人蘇某酒后駕駛轎車駛入非機動車道碰撞行人,致人死亡,負有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涉嫌交通肇事罪。但承辦人在審查證據時調查得知,蘇某已與被害人家屬達成協議,賠償受害方11萬元。考慮到蘇某具備自首情節,有認罪、悔罪表現,能得到受害方的原諒,在本市又有固定住所、固定工作,具備取保候審條件,沒有逮捕必要,遂對蘇某作出不予批準逮捕決定,直接移送起訴。
(二)主動出擊,提前介入,注重審查不捕直訴
根據相關工作文件,對公安機關偵查的未成年人犯罪,疑難,重、特大,強奸等案件提前介入,為偵查活動提供意見與指導。在這一過程中,特別注重審查案件是否具備不捕直訴的條件,推動不捕直訴在實踐運用中的深度和廣度。如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干警往往會同公安人員,深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在地的派出所、社區和學校,調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征、精神狀態、成長環境、社會交往、犯罪原因等,綜合了解他們的品格,并以之作為判斷其人身危險性以及再犯可能性的重要依據,以準確把握逮捕的必要性條件,落實好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少捕、慎捕”的刑事政策。
(三)情法相融,促進和解,特殊案件不捕直訴
在處理一些情況較為特殊的案件時,也特別注重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本著教育、挽救的原則,在合法的基礎上盡量考慮案件中合情、合理的因素,努力使嫌疑人都能得到法的公正與情的關懷。遇到被害人過錯在先,嫌疑人與被害人系鄰里、同事、親戚等關系的案件,通過說服教育,促使被害人與加害人雙方達成諒解,尤其是在切實維護被害人一方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做好被害人說服工作,避免不捕直訴案件引發誤解或其他問題,從而達到化解矛盾、追求和諧的深層目的。如犯罪嫌疑人肖某因瑣事與丈夫發生打斗,將丈夫刺成重傷,承辦人審查時發現肖某夫妻雖然經常發生口角,但有一定感情基礎,且案發后肖某主動投案,丈夫也已原諒妻子的罪過,要求對妻子從輕處罰。據此建議公安機關對肖某采取取保候審直接移送起訴,以便化解肖某夫妻之間的矛盾,避免家庭破裂,最終肖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期間承辦人員回訪考察,得知夫妻間相互關心,相處和睦。
四、輕罪不捕直訴的適用監督
(一)評估機制
在實行輕罪不捕直訴過程中,要求承辦人在審查提請批捕案件事實和證據的基礎上,嚴格依法并根據個案情況把握適用條件,具體分析對嫌疑人適用不捕直訴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并形成書面報告,由部門負責人審核,報分管檢察長決定,力爭使每一起不捕直訴案件都得到全面的評估。
(二)監督機制
偵查機關對犯罪嫌疑人采取不捕直訴,應將案件報備偵監部門,由偵監部門對該案是否符合輕罪不捕直訴條件進行審查監督,內容包括:一是要求偵查機關加強監管力度,督促適用不捕直訴的犯罪嫌疑人遵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督促保證人切實履行監督義務,如果發現不捕直訴條件發生變化,立即加強監控,甚至提請批準逮捕;二是監督偵查機關適用不捕直訴后的偵查活動,如偵查期限、偵查手段,防止案件久拖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