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博
一、建立檢察機關介入死刑復核程序機制
應當賦予檢察機關死刑復核程序啟動權,最高人民檢察院行使死刑復核案件的啟動、支持公訴、審判監督等職能,介人死刑復核程序,最終實現維護司法公正、保護人權的目的。在死刑復核程序的啟動方式上,應當充分尊重檢察機關和被告人作為當事人的主動地位。法律應規定檢察機關、被告人在死刑裁判生效后的一個合理期限內,應有啟動或者放棄啟動死刑復核程序的權利。
二、加強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監督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如下事項進行法律監督并以書面形式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監督意見:
1.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合議庭的組成是否合法。由于死刑復核案件案情復雜,事實與證據爭議較大,死刑復核程序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應全部由審判員組成,不能由人民陪審員審理案件。合議庭的組成人數應為3人。
2.最高人民法院審理方式是否合理。復核的合議庭應當先通過閱卷的方式了解具體案情。通過閱卷,針對不同的結果采取相應的審理方式。如確信事實認定無誤,可以根據控辯雙方的書面材料直接裁定。如發現事實上仍存在爭議部分,則轉由開庭審理。
3.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庭是否侵犯被告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權利。在書面審理情形中,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庭應當詢問被告人對于法律適用和量刑意見,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的意見應予足夠的重視。最高檢死刑復核監督部門認為單純根據控辯方書面意見不足以對案情有充足了解,可提訊被告人并進一步聽取公訴方意見。
4.監督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程序是否公開。在死刑復核程序中,最高人民法院應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網,向最高人民檢察院及時提供書面復核的信息,以便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書面復核的法律監督使其能夠及時發現書面復核中的程序問題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監督意見。
三、強化對法院死刑案件審判的監督
1.規范死刑案件裁判文書送達制度。可考慮設置一些程序來規范裁判文書送達,規定案件審理結束的一定期限內法院必須將審理結果告知檢察機關公訴部門以及違反期限告知的處罰措施。如與最高法協調,對死刑復核案件,卷中沒有省級檢察院簽收的二審裁判送達文書,最高法對死刑案件不予復核等。
2.加強死刑案件審理中自首、立功認定的審查。檢察機關公訴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證據審查,嚴格依據事實和法律認定自首立功,對于違反法律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有關人員采取相應措施。
3.類案監督機制。檢察機關針對類似案情的死刑案件審判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對明顯不符合審判規律的審判結果進行排查,要求法院對此進行說明。不能合理說明情況的,追究審判人員相關責任。
4.完善檢察建議書的強制落實機制。檢察建議書要明確被建議單位落實或者提出異議的具體期限。被建議單位收到檢察建議書后,應當按照要求進行改正,并將改正情況在規定期限內以書面形式反饋給檢察機關。被建議單位對檢察建議的內容提出異議的,應將不采納檢察建議決定,在規定期限內以書面形式回復檢察機關。檢察建議不被采納時,要有完善的配套監督方式。檢察機關在司法活動中,對法院等機關訴訟行為提出的檢察建議,被建議單位不采納的,應采取其他法定監督方式或者向有關人事主管部門提出檢察建議,仍不被采納的,應報同級人大常委會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