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承鼎
近見報載:湖北省廣水市有位姓劉的市民被狂犬咬傷嘴唇后,只注射了一支狂犬疫苗就不再注射。結果,18天后,他患了狂犬病,見人就咬,并將自己的舌頭、嘴唇咬破,血流遍地,引來群狗,爭著舔食地上的血跡。該鎮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后,迅速組織警力,將劉某及被他咬傷的人送往醫院救治,同時槍殺了34條可能感染狂犬病毒的狗,挖坑深埋。劉某則于兩天后因心律衰竭而死亡。
那么,劉某被狂犬咬傷注射了狂犬疫苗,為什么還會發病呢?問題就出在他沒有按照規定“全程、足量”地注射狂犬疫苗。
我們知道,人一旦被狗、貓、牛、馬、羊、鼠等動物咬傷、抓傷后,應當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因為狂犬病一經發作,百分之百死亡。全程狂犬疫苗一共是五支,分別注射的時間為“0、3、7、14、30”。即注射第一支后,第三天注射第二支,第七天注射第三支,其余類推。這五支疫苗間隔的時間,是根據人體內抗體的維持時間來決定的。從注射第一支疫苗算起,需要14天左右時間,體內才能產生較高水平的抗體,用以對付狂犬病毒。但是,抗體在體內維持的時間較短,約三天時間。所以,第一支與第二支疫苗只能隔三天。當30天后,注射第五支疫苗時,體內的抗體則達到了高峰,而且持續的時間也長。所以說,這五支疫苗間隔的時間都有其嚴格的科學依據。換言之,五支疫苗聯合起來才具有強大的殺傷力,它們缺一不可。因此,劉某只注射了一支疫苗不再注射第二、第三、四、五支,自然也就起不到制伏狂犬病毒的作用。狂犬疫苗不比其他的傷風感冒之類的藥物,可以用一半丟一半,它必須“全程、足量”,否則無效。
不過,還有一種情況應當注意:一般說,全程、足量注射了狂犬疫苗之后,絕大多數被狂犬咬傷的人都不會發病,但亦有個別人例外,這是什么原因呢?上面說了,一旦被狂犬咬傷,應盡早注射狂犬疫苗。然而,注射疫苗后,要在14天左右才會產生抗體,而狂犬病的潛伏期,最快的只有十天,這里的“時間差問題”如何解決呢?
自然有辦法:第一,人被狂犬咬傷后,狂犬病毒要在傷口處停留72小時,安營扎寨,繁殖壯大,待站穩腳跟后,才開始沿著傷口附近的末梢神經向中樞神經逐步進犯。為此,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及時、徹底地處理好傷口,不讓狂犬病毒在傷口處大量繁殖,延緩它侵入神經系統的時間。其方法如下:用肥皂水徹底清洗傷口,盡量擠壓出傷口四周的血水,再用自來水沖洗干凈,衛生條件許可的則可以擴創清毒,千萬不要包扎傷口。經過嚴格處理傷口后,可以減少病毒量,降低發病率。第二,咬傷的部位如果離中樞神經很近,如傷在頭面、胸背等部位,以及傷勢較重的人,除了及時清洗傷口之外,還要在傷口周圍應用“狂犬免疫球蛋白”注射,可以抑制或者延緩狂犬病毒的發展和侵犯,“狂犬免疫球蛋白”還可以和“后來”的狂犬疫苗“聯合作戰”,抵抗和消滅狂犬病毒。
如果我們萬一被狂犬所傷,只要做到以上兩條,再加上全程、足量地注射狂犬疫苗,您便可以太平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