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馬寅初的長壽之道
馬寅初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人口學家、教育學家和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名譽校長。他一生堅持真理,治學嚴謹,學識淵博,為祖國為人民作出過重大貢獻。同時,他還是一位活到了一百零一歲的老壽星。
洗澡與爬山馬寅初年輕時并不身強體壯,甚至有些體弱多病。但在留學西洋時,他學到了兩手健身的絕招:其一是向美國耶魯大學的一位校醫學來的洗冷水澡。洗的時候先熱后冷,熱冷交替,熱時大汗淋漓,促進血脈流通,促進新陳代謝;冷時血管收縮,借以訓練彈性,延緩老化。其二是爬山。多年來,他一直堅持這項健身運動。留學哥倫比亞大學時,他爬紐約市的中央公園小山;落戶杭州時,他爬北高峰、桃源嶺等山峰;遷居重慶時,他爬歌樂山;定居北京時,則爬萬壽山、香山。年近八旬,他仍然能健步如飛地登上香山主峰“鬼見愁”。
獨特的飲食由于馬寅初從小家教甚嚴,青年時代的求學生活又過得艱苦而緊張,因此他沒有沉湎于煙酒的不良嗜好。他一生最愛喝的飲料是涼開水,這是他長壽的原因之一。有科學研究表明,涼開水的生理性能與人體細胞內結晶水的結構相似。能順利穿過細胞壁,進入細胞組織內,使人體細胞吸收,保持彈性。即呈現生命活力。
在日常飲食方面,馬寅初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人喜歡吃某些食物,是因為本身的生理需要,應順其自然,隨心所欲。因此,他的日常飲食,一般以葷菜為主,雞鴨魚肉都是他所愛吃的,清燉紅燒或者煎煮爆炒,他都來者不拒,從不忌食。只是食時很節制,從不暴食暴飲。
馬寅初晚年,早餐喜以燕麥片加牛奶與茶葉蛋為食;午后,喜以酸奶加餅干及點心。他常以科學的道理對兒孫們說,喝牛奶要同時吃些點心及餅干之類,邊吃邊喝,這樣才容易消化。自然,牛奶與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谷糧類結合,不但從營養上講,有互補作用,而且能互相促進消化。馬寅初還特別喜歡吃茶葉蛋,有時半夜醒來,肚子有些饑渴,就以茶葉蛋為宵夜。
馬寅初晚年在飲食上,與眾不同的另一個方面是:每周七天,六天之中按平常習慣進食愛吃食物,另一天則以蘋果代替一日三餐。一是為了讓腸胃“休閑”一天,輕松輕松;二是讓水果來調劑腸胃、清洗腸胃。自然,也補充了平時因少吃蔬菜而缺乏的各種維生素與植物纖維。
金庸養生“三絕招”
已過古稀之年的武俠名家金庸先生依舊是那樣瀟灑自如,風度翩翩,令人羨慕不已!金庸的養生和保健之道可歸結為:品茗綠茶,熱愛運動,放松心情。
品名綠茶“品名綠茶”是金庸的養生之道之一。他對綠茶素有一定研究,他說:“綠茶中最好的茶葉是嫩的,是清明之前便要采下做綠茶的。”為了避免喝進含鉛質太多的綠茶,金庸建議選擇杭州龍井茶。他認為,名貴的綠茶葉是來自嫩芽,種茶者必然不舍得噴上農藥破壞。
他平時喝茶的分量不會太多,就如他每目的食量亦很少。
熱愛運動金庸筆下的英雄好漢,一個個總是練得體魄強健。金庸平時喜愛運行,但不是練他筆下主角的“武功招式”,而是每日到山頂做繞圈散步,大概走四十五至五十分鐘。不過,他強調,他的散步并非步伐緩慢,而是要“出汗”及會“急促呼吸”的快步。如果當天碰上毒日頭或是下雨,他便會留在家中踏健身單車半個小時至四十五分鐘。
放松心情金庸先生講究中庸之道,保持了一份順應自然的心態。他說:“可以說《天龍八部》表達了我對人生的部分看法。我們中國人認為,雖然死不可避免。但生時應該過得好好的,應該去幫助別人,心平氣和的,講究中庸之道。”
正是這種人生觀指導著金庸,萬事不強求,能有所作為當然好,不能也沒有關系;重要的是尋求內心的閑適,要自己獲得滿足。他曾提到這樣一個例子,到北京時看到一個朋友生活雖不富裕,但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而一位香港的朋友雖是家財萬貫,卻煩惱纏身,不得安逸。他說還是北京那個朋友過得好一些。
曾有人在報上對金庸的小說進行了刻薄的嘲諷。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金庸會大動肝火。但恰恰相反,金庸沒有拍案而起,而是向媒體發了一封特別溫和的公開信:“……上天待我已經太好了,享受了這么多幸福,偶爾給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也不會不開心的。”輕描淡寫,泰然得很。
他寄語人們:“遇上困難事,心情放輕松,愈輕松愈容易應付,愈緊張便愈難應付。”他盡量令自己的生活變得輕松,以達到保持健康的目標。
郭沫若與靜坐養生
我國文壇巨匠郭沫若的身體素質并不強健,幼年時曾患過一場重病,青年時期東渡日本留學又患過傷寒,致使兩耳聽力下降。然而郭老卻享有八十七歲的高壽,其中的奧秘何在?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靜坐健身法,從而發揮了養生強身、延年益壽的重要作用。
郭老的靜坐,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初期。1914年初,他東渡到日本,當年6月考上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由于用腦過度,在學校預科一年畢業后,他得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癥。心悸、乏力、睡眠不寧且夜多惡夢,一夜只能睡兩三個小時,昔日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幾乎消失,往往讀書讀到第二行就忘了第一行,并感到頭昏不堪,筋疲力盡。當時的郭沫若非常苦惱、悲觀、消沉,難以自持。
到了1915年9月中旬,郭沫若在東京舊書店里偶然買到一部《王文成公全集》(王文成公即明代大理學家王陽明)。讀到王陽明先生以“靜坐”法養病健身的故事后,他就開始試著學起來,每天清晨起床與晚上臨睡時各靜坐三十分鐘,并且每日讀《王文成公全集》十頁。就這樣,不到半個月,奇跡發生了,郭沫若的睡眠大有好轉,睡得香甜,夢也少了,胃口恢復如常,漸漸地竟連騎馬都不感到累了。
“靜坐”在郭沫若身上產生了神奇的效果。后來,郭沫若曾意味深長地說:“靜坐真是有功效,我很贊成朋友們靜坐。我們以靜坐為手段,不以靜坐為目的,是與進取主義不相違背的。”
“靜坐”健身法使郭老的身體由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