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半年了,但甘肅之行至今仍令人難以忘懷。那數千里茫茫大漠、蜿蜒長城,那綿延不絕的祁連山脈,以及中國航天城酒泉、鋼城嘉峪關和“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東西風天然通道玉門、世界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能發出絲竹管弦之音的鳴沙山、月牙泉在我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從酒泉市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有280公里之遙。這里地勢平坦,視野開闊,赤地千里,人跡罕至,常年干燥無雨,光照時間長,晚上九點半才叫黃昏。經過大半天的長途穿越,又經過嚴格而略顯漫長的身份和安全檢查后,我們才被允許改乘由軍人駕駛的專用觀光車,次第來到限定的幾個衛星發射場和導彈發射基地。我國的航天發射事業在1958年的艱難歲月和亳無綠色的千里戈壁沙漠異常艱苦條件下起步,先后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史上帶標志性的“十三個第一”,使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圖騰圓夢于此。幾代航天人獻了青春獻子孫,就好像生長在這里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胡楊一樣,為了共和國能夠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做出了特殊奉獻,有的甚至連身后的骨灰都永遠地留守在當年鏖戰過的“干打壘”旁,成為荒原上不屈的靈魂和祖國綠洲的堅強衛士……
火車悠悠地疾馳在曾被匈奴人呼之為“天”的祁連山下,漫漫無際的河西走廊點綴著悠久的古西域歷史文化遺跡。當年漢武帝為抗擊匈奴,經營西域,依托祁連山天然屏障,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玉門關兩個關口。漢武帝執政44年,抗擊匈奴44年,最終打敗了匈奴。相傳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打了勝仗,漢武帝遣使賜御酒前來犒賞,因酒少人多,遂將御酒倒入泉中,眾將士共飲,酒泉之地名由此而生。
西域古道之行既有新奇,但也略生遺憾。當年大唐高僧玄奘上西天取經,就走了一段今天我們所走的道。玄奘既是虔城的佛教徒,又是無畏的探險家。唐王朝剛剛建國,西北尚未平定,河西走廊以西處在強鄰西突厥控制之下,雙方交通呈封閉隔絕狀態,玄奘幾次上書朝廷請求西行取經,都未獲準。公元627年,26歲的玄奘為了追求佛界真理,偕兩個僧人悄悄從長安出發,執意秘密西行取經求法,朝廷知曉后發官牒下令沿途捉拿。玄奘到瓜州后,同為信教徒的瓜州吏對玄奘的真誠和魄力深表贊許,便當著玄奘的面,撕毀了官牒,并為玄奘謀劃西行之事。原先所帶的一個僧人因不堪遠涉之苦,打退堂鼓原路返回,玄奘又物色了新的隨從。該隨從隨行一段后,不僅同樣當了逃兵,還半路心起歹意,差一點殺了玄奘。此后,玄奘只好一人前行,過玉門關,來到第一座烽火臺前,在晚上取水時被戍卒捉見一校尉。沒想到該校尉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聽了玄奘的一番訴說,被他的誠心深深打動,不僅吩咐下屬準備齋飯,安排下榻,還親自將玄奘送過三座烽火臺。玄奘在第四座烽燧前提著皮囊悄悄繞道過燧去水邊取水時,險些被箭殺。押見烽官敘述來龍去脈后,該烽官為他備馬、餅等物品,還為他更換了大皮囊,裝滿水,并出計教他如何繞過第五烽,以免生異端。玄奘依計而行,行走了相當一段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的戈壁路程,終于擺脫了唐王朝的追捕,開始真正踏上西行征程。之后又經新疆哈密等地,克服九九八十一難,到了天竺國印度,潛心留學18年,提高佛學造詣,取得真經。自感學成便作回國打算,在新疆和田給李世民寫信請求原諒當時不辭而別的過錯。李世民得信后指示絲路南道沿途各地官員高接遠迎,隆重接待,悉心照料,迎接玄奘回到長安。這是一部充滿著艱辛、傳奇的求真探險之行,遺憾的是,古人吳承恩卻把此嚴肅題材以“戲說”處理,演繹成供人消遣娛樂的神話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國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探險精神。
黃沙漫漫西域天,無限風光一廊牽,但使龍城飛將在,放眼今朝也浩嘆。到河西,并不是我之前所想象得一味看荒涼。誠然 ,戈壁、沙漠、土灰土灰的駱駝刺、低矮的芨芨草是這一帶的本色,但祁連山雪水澆灌的那一方方綠洲、金塔縣鴛鴦池邊月全食最佳觀測點、奧運吉祥物福娃、火娃的故鄉——莫高窟、壓根無方言的移民城市——嘉峪關市,嘉峪關樓的定城磚、玉門的風電、敦煌雅丹地貌、選自石窟的“反彈琵琶”雕塑、“敦煌女神”大型歌舞、絲路風情園午餐、祁連山墨玉制作的夜光杯,尤其是聶榮臻元帥、錢學森大科學家奮斗過的戈壁廣闊天地,在漫漫黃沙和一天十幾小時的陽光照耀下,豈不更顯得璀燦奪目、光芒四射?